樊其辉
为了切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在客观上对现行课程进行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专门指出了课程改革的问题:“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同时又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括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这里反映的深刻的、更新的理论思想,给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问题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体验运动乐趣问题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①重育体,轻育心;②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的需要;③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育是社会行为,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④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三)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四)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问题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六部委于1996年3月26日联合发布了1995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高中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呈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下降,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从10年前的2.70%上升到8.65%,女生体重和肥胖率也从3.30%上升到7.18%;学生高血压和慢性病也有所增加。造成这些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与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技能知识的传授,青少年学生缺乏健身、卫生保健和终身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有直接关系。
上述问题表面在教学层面上,但实际在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上。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学科课程目标的“划一化”使得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得不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育实践能力与知识技能得不到协调发展。同时又受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教学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试现象。因此,要解决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课程对体育教学运作方式作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中体育课程体系。
二、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改革是以课程目标为宗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要求为依据来实施的。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以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从认知、操作和情意三个方面确定的:①增强学生体质,进一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②掌握2-3个体育项目和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强身健体的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体育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活动能力及自我保健的能力;③加深对体育的情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与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为终生参与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
(一)对健康教育教材的定位
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一本教材。体育教育(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目标服务,但对学生进行的健康教育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完成。同时影响人的健康是多方面的,体育锻炼只是增进健康的一个方面,不能错误地认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可以代替如营养、医疗、睡眠等条件,转而成为影响健康的首要因素。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材料内容,绝不是简单化的与体育有关的医学知识,即使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依据高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教育内容。但健康教育对多数没有健康问题的学生与少数有健康问题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这里就存在着教材内容难以定位的问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教材内容应定位在,通过精选与体育有关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教育,使学生能理解健康是取得幸福生活的重要事情特别要注重学生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积极地保持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能力与态度。
(二)对体育教材的改革
有专家认为体育教材选编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的”。但仅以此三个方面为依据选编教材是不全面的。其实影响教材选编的因素很多,有国家一定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的历史的文化传统影响等。并且以往的体育教材确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材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后的体育教材须具有以下特点:①教材内容的灵活性。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要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出发,加大教材的选择余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其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从而让程度、爱好、个性不同的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②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材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具有时代要求的体育新知识、技能纳入教材内容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现代素质;③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材内容要增加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参与体育活动习惯,达到培养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技能素质;④教材内容的特色化。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差异的特点,教材内容应选择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民族文化内容。这样既能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又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相互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⑤教材内容的人文性。高中体育教材应增加体育运动文化知识、体育人文知识内容,强调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要提高材料的文化性和可读性,把教材变成为高中学生与体育心灵沟通的读物。这不光是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⑥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以往体育教材的单一化和划一化,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项目,不管学生身体素质爱好、个性有什么不同,一律用同一样教材,同样的教学法,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的考核标准。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因此我们认为教材的内容应更多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弹性设计,体育项目、锻炼手段围绕学生服务,学校学生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四、结语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是单独的改革,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得到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支持,特别是学校领导的支持,才能使教学改革深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