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教育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的策略选择与藕合

2009-04-08 08:37张麦秋王罗强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化人文精神人文

张麦秋 王罗强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文教育的功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完成职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开发的,怎样进行人文教育策略选择并与课程藕合,以满足产业的结构调整、社会的现实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文教育课程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1、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化国家,职业教育是不可取代的一种教育类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有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从技能培养方面来说,中职培养的是经验层面的技能,而高职培养的主要是策略层面的技能。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谐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尤其是我国逐步成为制造业大国并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渴求使得高职教育对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文教育的功能,导致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精神的缺失,“策略层面”人才规格定位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评价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时曾指出:“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

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使受教育者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文素质的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并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使情感、责任感、价值取向三者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也是人文教育所希望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高职教育要培养“策略层面”的人才,在其职业能力构成三要素(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中,社会能力应是第一位的,而这种能力只有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素质的基础上,知道“走什么道、如何做人”而内化形成的,这也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应进行人文教育策略选择并与课程藕合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这是因为大多数高职学生具有偏于”形象思维”的智力类型,其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z,即高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应当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模式进行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模式即由与该教育职业相关的职业行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在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30简单地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工作任务分析一行动领域归纳(教学计划)一学习领域转换(课程开发)一学习情境设计(教材开发与教学方案设计)。

对于学生而言,关键是学习情境设计,由于它是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隋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知识的排序方式是“知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一零件、现象、产品等来解构、重组知识,这样一来,势必打破原有的人文教育学科体系。怎样进行人文教育策略选择并与课程藕合,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领域保证一定的人文素质课程是高职教青的策略选择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直接动因

当前,职业教育中相当程度上存在技术、技能至上的功利观念。适者生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率论成败本来无可厚非,但仅仅基于用人单位目前的要求,高职院校便“生产出”标准的“产业人”或”职业人”,恐会是收之桑榆、失之东隅。事实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办学传统文化千差万别、产业细分市场人才需求千变万化,要制订一个统一的”产业人规格标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准确解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深刻内涵。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院校自身历史文化积淀等具体情况,明晰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另一方面更需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布局符合产业梯度理论。一方面,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和开发了大量现代制造技术,尤其通过现代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获得了新的结构优势和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顺着一个梯度逐步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逐步形成一个结构互补的产业结构链条。从整体上讲,当前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正朝着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方向前进,而且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强调职业技能,对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察,产业结构的动态升级,导致新的岗位不断产生,旧的岗位不断淘汰。高职教育学制一般在2—3年。期间学生所学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否具有就业时社会岗位所需要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风险f市场需求演变风险)。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竞争性环境动态演变的现代产业,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忍耐力的职业人,特别是成千上万“策略层面”的高职毕业生。因此,高职教育一方面不仅要加强创造力、学习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更需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陶冶情操、建构品质、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为未来的岗位就业与持续就业能力奠定厚重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人文基础。

2、社会需求是现实需要

某一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叫“先做人,后做事,品质改变世界”,这种价值主张和倾向应能给我们职业教育界以清醒的思考。首先强调做人,就直接指向人文教育。“冰山素质模型”指出,一个人的素质外化为仪表、谈吐、知识、技能、习惯和行动风格等可见的部分,相当于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更深刻的、内在的则是一个人的态度、品质、价值观、健康人格,相当于潜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厚重冰山。“木桶理论”认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并不取夺于其“长板”而是其“短板“。对高职毕业生而言,这块”短板”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文素质。职场事实也已经反复证明,用人单位对离职学生

的素质要求绝对不仅仅是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技能,甚至职业技能不是主要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态度、品质、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健康、价值观正确、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大学教育应追求的直接目标。

3、人的全面发展的呼唤

在美国,基础性教育职能是社区学院三大教育职能之一。“如果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范围太窄,则毕业生将来很难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的变化,所以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基础性教育。”通过基础性教育,让学生学会行使权力与义务,发展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辨别价值标准的能力,了解文化传统,了解环境的作用、适应并改进所处环境,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所在社区的健康,发展理解事物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安排家庭生活的能力和参加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里的基础性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教育,它对毕业生是否能找到工作、工作是否能干好有很大影响。

我国要建设成和谐社会,职业教育也需要建设成和谐的教育。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社会关系、物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并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文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高职教育改革、人的全面发展乃至民族产业的全面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消费文化的冲击下,“人文精神”的界定问题似乎已经逸出了人们的思维世界,以至相当多的青年学生已经淡化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精神生活中功利化冲动的加剧,使得人文精神对青年学生而言变得日益陌生。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需要通过教育被唤起,这就是人文精神,并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文教育。人的心灵世界是最复杂的,其教育具有终生性,可以帮助人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实现其教育的途径是通过文、史、哲、艺等人文素养的学习与熏陶,并一步步深化。

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其学习领域突显人文教育是提升高职教育内涵的策略选择。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情境与人文教育的藕合

“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教育就设有人文教育”一美国著名科学家怀特赫一语道出了真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相联,不可分割。实践也证明,只有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渗透,才能使人类的思维容易不拘一格地联想,容易开拓创新,因为文理交叉拓宽了知识面,使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变为多学科综合型结构,使人容易触类旁通,容易站得高看得远。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除了学习领域策略性选择一定的人文素质课程外,还必须将人文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课程藕合。

1、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学习领域与人文教育的藕合

职业成长规律是从新手到熟手(合格)、熟手到能手、能手到骨干以至到专家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人文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从新手到熟手是工作环境层面的人文教育、熟手到能手是企业文化层面的人文教育、能手到骨干以至到专家则是科技发展与创新层面的人文教育。

2、符合认知学习规律的学习领域与人文教育的藕合

知识的学科体系可以解构与重构,认知与学习的规律只能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方面,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要实现从中学时代向大学时代转换、从学科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由依赖性生活向独立性生活转轨,这些都不是专业技能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本身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必须践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增加了学习与认知的难度,课程结构失衡,尤其人文教育的缺失将导致学生或有的学习目标迷茫,动机弱化。

3、学习情境开发与人文教育的藕合

学习情境开发是运用“能力分担法”,划分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是课程的二级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比较容易描述,人文教育内容可以设计成公共学习情境。如学习领域之楼宇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行之学习情境之一图书馆设备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可在任务教学前,设计公共学习情境——有关图书、图书馆、设施设备、监控等的人文情境。

总之,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策略选择与学习领域课程的藕合,能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使之既具有人文视野、健康人格和职业精神,又具有从业技能、职业拓展和迁移能力,对于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不可小视。而对职业教育学术界而言,应像研究职业教育的观念、理念、模式、方法一样,多一些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上的思考、引导和倡导和实践,唤醒高职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系统化人文精神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陪产家属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恢复影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