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根源及对策探析

2009-04-08 08:37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思想

高 亮 刘 笛

摘要:高校辅导员具备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职业倦怠近年来被越来趟多的人所关注,而在高校辅导员中存在尤为普遍。本文探讨了职业倦怠的定义、危害和形成原因,最后结合高棱实际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提出了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幕。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定义成因对策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几乎存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众多学者也对诸多类型的职业倦怠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而对高校中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却关注较少。高等学校的辅导员工作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危害

根据职业倦怠的一般定义并且结合高校辅导员的特点,我们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作出如下定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在多元化的思想道德意识背景下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而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不能被有效认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情感、意识和行为方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症状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对学生缺乏关爱,产生麻木、冷淡、激惹的态度,工作方式简单乃至粗暴,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创造性开展工作,有离开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想法。

2、低个人成就感: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同时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不如教学和机关工作人员,对前途悲观失望,丧失工作信心和热情。

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一、严重地危害着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使其难以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二、辅导员不能安于本职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三、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使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撑力量。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外因,又有内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概括起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原因:

1、角色边缘

按理说,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干部,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超级保姆”,既要抓学生党团建设、班集体建设和学生千部培养,又要时时不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还要抓日常管理和事物性工作,参加各层次的例会和比赛,迎接频繁的阶段性工作考核,此外经常要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可以说,一天24小时辅导员的心理都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急状态。辅导员一人要扮演多重角色,辅导员耍根据不同层面的期望和要求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每种角色都要求辅导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大多数辅导员忙于日常事务管理,以致疏于对本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八研究和探讨。辅导员普遍感到整天忙忙碌碌,但感觉不到多少工作成果,看不到发展方向,形成“角色边缘”现象。角色的多重性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及职业化发展。

2、压力巨大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特点,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显现是非即时性的,工作效果具有非突显性的特点。如果出现学风滑坡,学生心理及校园安全问题增多,就业压力增加等,那么直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辅导员必然难辞其咎,所以高校辅导员赢得组织和舆论的肯定和赞誉性评价就少之又少,以至于辅导员内心产生失落感。当今的大学生都是80后甚至90后,他们的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越来越拒斥,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显著降低。这对辅导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3、出路迷茫

几乎所有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忽视辅导员等政工人员的现象。使得辅导员处于高校最底层的地位,所以辅导员的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进而对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使不少辅导员缺少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与学生打交道,这无形中占用了其大量可以用来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因此在高校教师群体中,辅导员无疑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既无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又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这往往也容易造成他们的失落和自卑,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较为关心的进修、晋升、职称评定、效绩考核等问题上无具体措施与科学的衡量标准,甚至还设置很多苛刻的限定。他们的自尊与发展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并易产生挫败心理。这种心理姿态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部分学校在辅导员发展方向上政策不明确,因而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引发了他们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怀疑。

4、个体因素

外在的环境对每个辅导员基本上是一样,有些辅导员能够保持长久的工作热情,而有些则不能,这说明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外在因素,还与辅导员的思想和人格特征有关。这与个体的人格特质、人际交往、生活负担等是有直接联系的。部分辅导员想改行从事教学工作,担心学历学位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继续从政,又担心事业的未来充满不定因素,常处于一种较为痛苦的职业抉择过程中。一部分辅导员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职业倦怠的产生。另外,由于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辅导员是迫于就业形势而选择了此职业,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产生职业倦怠也就在所难免。

三、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1、科学定位,缓解压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复杂,辅导员要求承担多种角色,如果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只会加重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因此,对辅导员进行科

学定位,明确岗位职责,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辅导员的定位应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者:既是学生成长咸才的示范者,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既是学生知心话语的倾听者,又是学生违纪处分的执行者,其工作特点决定了角色冲突的严重性。所以辅导员在充分认识个体能力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明确角色定位,减少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现象的发生。

2、正确评价,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高等学校在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工作时,要减少一些即时性的可量化考核指标,少从显性效果方面考核辅导员工作,重点从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付出的实际劳动及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来考核,正确评价他们的工作。强化监督监管机制,实行岗前述职,全程监督,多方者评的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和发展规划,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激活用人机制。建立完善辅导员培养制度,有利于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做好辅导员岗前培训,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培训,从理论上阐释工作思路。二是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内部要创造条件,校与校之间要创造机会,为辅导员提供讨论交流、探讨工作方法的机会,充分挖掘辅导员内部资源。三是定期输送辅导员外出进修,进行脱产、半脱产学习,提高辅导员学历层次,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四是选派辅导员参加研讨会及相关调研,如政工干部培训班、政工干部学术研讨会、辅导员骨干培训班、辅导员岗前培训等。

3、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很多人把当辅导员当成青春饭,一旦有机会,都纷纷选择转行转岗。所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使辅导员工作形成良性流动,对解决辅导员的思想困惑无疑是主动有效的。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选拔,要选拔真心热爱辅导员工作并具备较强的思想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文宇表达能力的具有较高学历的毕业生,使其从职业生涯开始便因具有较强的能力从而产生职业效能感。同时对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耍进行定期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任、奖惩、津贴、晋职提级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作为学生工作骨干加以培养,也可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大胆提拔和使用,并优先安排进入与学生工作有关的领导岗位。对有意转岗参加教学工作的,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转岗,优化辅导员成长环境。对考核不合格者,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经指导仍不合格的,要及时清退出辅导员队伍。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思想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