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品牌营销案例综述

2009-04-08 08:37何雨苗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伊甸园红粉成都

何雨苗

摘要:在近年采成都市的城市品牌建设中,第四域、东方伊甸园、红粉第一城等系列宣传中存在概念模糊、浮夸、排外等问题。

关键词:成都宣传传播策略

近年来,成都市一直采用概念营销的方式推广城市品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明显存在概念模糊、浮夸、排外、小器等问题。

一、浮夸

1,第四城。广东媒体《新周刊》2000年第18期推出了“第四城”专刊,主要是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并推论出成都是中国第四城的结论。

“第四城”叫响之后,从未进入过十大城市之列,且前规模尚排西南第二的成都,已经影响到外界对城市定位的正确评论。2007年2月19日《TlME》杂志《welcome to China's China》一文中这样描述:As China'sfourth largest ciW,it is catching up tO the world's richest at a blisteringpace,(作为中国第四大城市,它正以极高的速度追赶世界最富裕的城市。)

2,东方伊甸园。《四川省情》2004年第5期刊出林文询作品《梦幻天府——东方伊甸园》认定东方伊甸园非成都莫属于:“没办法,‘东方伊甸园这个美名,我们想推都推不掉。”

3西部老大。重庆直辖后,从惊呼天塌下来,到盲目自大,成都媒体只用了几年时间。2007年9月22日的《华西都市报》说:“近年来,作为西部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的成都,越来越被全国乃至全球所瞩目。”《成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调查分析以及发展规划》(刘章明、赵哲、罗华,《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年第9期)一文称:“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龙头城市,在对祖国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大任务。”目前国家对西部城市的最高定位只出现了“中国重要中心城市”,而且并非成都。西部龙头、西部中心,岂可自封?其实,重庆媒体早于1999年就援引官方表态:重庆无意争当“西部老大”。这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大局观念。

这些宣传,显露出一些盲目自大的论调,里司的还有如“四川人为全世界做菜”、成都规模将四倍于纽约、东方巴黎、东方威尼斯等。

二、“敌渝”情绪

1,红粉第一城。2001年,《舞台与人生》将“中国红粉第一城”的称号送给成都,因为成都大面积覆盖“粉矿资源”。在长达40页的专题中,核心和卖点部分是五大城市的“红粉“大比拼:北京女人拒绝细腻,最好远观;上海女人婚后就成了豆腐渣,自然不堪比拟;广州女人呢,又仅仅限于性感而已;而入口甜润而清爽、口感微辣,像百事可乐,是四川辣妹子特有的风味。成都女孩的美十分妥帖,不做作不摆态,十个男人九个爱,还有一个在摇摆。相比之下。重庆女人最多只能算是仿冒的非常可乐了。

与《舞台与人生》同在一条街(红星路)上的《优雅》则在2001年第2期策划专题《成都:红粉第一城》:”成都女人则是百事可乐,你选择,你喜欢。”报纸也来凑热闹——《华西都市报》称:“成都向人们印象中拥有美女最多的一些城市发出了‘挑战书。正因为有了如此可爱的成都红粉,所以难免有‘模拟可乐——重庆女子的出现。”

2、重庆女人“七宗罪”。一些成都媒体的“排他”情绪,特别是“敌渝”情绪,在重庆直辖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以《城市购物导报》刊号出版的(华西生活周刊>于2005年12月16日刊出专题《重庆女人暴行实录》,列举了重庆女性的“七宗罪”:泼辣、讲粗口、风骚、好吃、懒惰、高傲、虚荣,共计七宗罪。

这种做法损害了重庆妇女利益和重庆城市形象,已经构成了名誉侵害的事实,应该受到追究。

三、小器

《天府早报》2007年12月26日刊出《拿“天府”作秀?专家:这样的评选送它荒唐二字》。文章称“成都气候好,物产丰富,人心包容。这一点,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地方超过成都。”

中国历史上有七个天府之国,而今人们的活动范围、生态观念、文明程度、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成都更具优势的地区并非没有。作为媒体的选题,你可以选择不理会,而不至于在网络投票暂时落后的情况下群情激奋地“驳斥”,更不必煽情“保卫”。没有哪个地方超过成都”之类言论的基调姑且不予评说。其事实基础却有待科学考证。

猜你喜欢
伊甸园红粉成都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红粉”刮刮乐
“红红”星球
藏猫猫大赛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红粉”特饮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伊甸园
数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