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薇
摘要:职业轱竭成为当今杜会不客忽祝的现象,教师更成为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本文通过探讨教师效能感的内部结构、作用机制以厦职业枯竭的形成机理、影响圆素。阐述教师效能感对职业枯竭的影响作用,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应对效能,来降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感。
关键词:职业枯竭教师效能感应对效能
一、引言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o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枯竭这一概念。随后,关于职业枯竭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aslash等人提出了职业枯竭三维概念,即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
1、教师职业枯竭的概念。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目前教师已成为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枯竭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兴趣丧失,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处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这显然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
2、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教师自我效能感也称“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或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教育的理解,并确认自己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根据班杜拉的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含着两个成份: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较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即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的信念。
二、影响教师职业枯竭的因素
1、应对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作用。应对效能是自我效能概念在应对研究领域内的扩展,是与人们如何应对管理压力性事件有关的一种效能信念。研究者们对其概念表达虽有不同,但表达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即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对自己能否成功应对所具有的信心,是对自己应对能力的评价。童辉杰编制了应对效能量表,并通过研究证实了应对效能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
在教学效能、应对效能与教师职业枯竭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因子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直接作用于职业枯竭。显然,提高教师的应对效能就会有利于修正教师的职业枯竭。另外,教师的教学效能越高,其应对效能也就越高,非人性化程度就越低。
2、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枯竭的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而职业枯竭是教师职业发展动力衰竭的直接后果。
3、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增强专业承诺的重要内驱力。教师的专业承诺是教师自身由于对所从事专业的自觉认同和情感依赖,对专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产生的不愿变更专业的程度。专业承诺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职业态度。而专业承诺正是职业枯竭者最缺乏的素质,只有当教师对所从事的专业有一定的认同与信念,并且愿意继续从事这一专业时,教师才会自觉地对这一专业产生内在信念与承诺,并成为自主专业成长的动力,而教师自我效能感正是教师产生并提升专业承诺,进而促进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在依据与动力。
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取得的良好工作效果和满意的工作成绩,又会强化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和成功感,进而强化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积极信念,这种良性循环导致教师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承诺。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由于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自我信念和期望较低,常常导致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也更容易降低对自己的专业承诺,并进入职业枯竭状态。
4、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产生自主工作动机的内在原动力。教师的工作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对激活和强化教师的专业行为,保证教师教育行为和活动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动机的激活、维持与强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正是以自我能力的信念为核心的。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与对学生影响力的一种内在的自我观念,是教师激发和调动自身工作潜能的最有影响力的主导,对教师工作动机的产生及其强度发挥着核心的决定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5、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源。在面临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困境等情绪条件时,自我效能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并制约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尤其表现在对教师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身心反应过程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抑郁等神经症性、精神病性反应等存在若显著的负相关,在面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困难、挫折时,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往往信心十足,心理愉快地从事各种教育工作和活动,相信自己能够对教育过程中的困难施以有效的控制,不会在应对情境、困难时紧张、忧虑,从而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而自我效能感较弱的教师则因更多的强调自己能力的不足和教育工作的困难,自己能否处理、控制困难情境、担心自己应对能力不足,因而容易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反应和悲观情绪,并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
1、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公共信任、关心教师、支援教师氛围,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与干劲,这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和成就感,形成对教师职业更积极肯定的看法,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士气、工作热情和满意度,进而降低职业倦怠感。另外,对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对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也非常重要。并且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对教师的期望应客观合理,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2、关注教职业生涯管理。有关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多数教师都会经历一个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作满意度下降,对教学生涯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到怀疑,易产生不胜负荷的职业枯竭感。因此,有针对性地了解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和问题,从整个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开发教师潜力,帮助教师自我实现与发展,提升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从而有效预防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比如,实行新教师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向新教师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和教育等。
3、教师个人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教师的应对效能是影响教师职业枯竭的直接因素。因此,就个体而言,教师应努力学习适当有效的应对方式,增强自身的应对效能,从而降低、缓和职业枯竭感。应对效能属自我效能性质,自然也遵循自我效能形成与改变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注意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并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借鉴;客观地认识自我并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虚心听取同事的建议;采取一定措施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对效能水平,进而减少职业枯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