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抗震结构》课程改革的实施

2009-04-07 03:24刘海峰梁舸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刘海峰 梁舸江

【摘 要】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针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改革要求,分析了《抗震结构》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涵,初步探讨了该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 《抗震结构》 课程改革 能力本位

《抗震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该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针对知识的讲解。由于“学科本位”的痕迹过重,使授课者(教师)和接受者(学生)都感觉此课程枯燥、抽象。面临职业教育提倡的“能力本位”教学法,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已不再适应和满足职业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本课程改革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课程目标、模式、课程内容以及教材、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对《抗震结构》课程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涵

“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土木基层岗位群,培养从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预算、质量控制、资料管理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该专业的总体目标,本课程改革的内涵应基于对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课程目标: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构造措施,使学生了解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掌握抗震的概念设计和各种结构体系下的抗震构造措施,服务于识图、质量控制等能力要求。

二、《抗震结构》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结合所用教材、课程特点,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该课程设置应以“适度、够用”为标尺,但也不能忽略高职教育的过渡和转型,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就教材而言,目前有两种倾向:对知识体系过多的删减,忽视了该课程的系统性;或者过度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材偏难、偏深。由于该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还应具有对建筑工程技术所涉及到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课程中相关知识提升的特点。所以,对于教材只能是建立一个大体的框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以“适度、够用”为准则,对教学内容整合集成、系统优化。围绕建筑工程技术所涉及的能力和技能,对一些章节和知识给与删减,对于某些章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抗震构造要求给予补充,切实做到少而精,概念和原理融会贯通,“弱计算原理,强构造知识”。课程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建立起有关抗震的基本知识后,重点从全方位树立起“抗震概念设计”理念,突出对构造的理解和应用,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施工、质检、监理或者适当的设计工作岗位中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

(1)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程改革,要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能力本位模式,这种模式转变的实质是以由传统的“教程”向“学程”转化,即职业能力的课程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可利用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目前该课程涉及四个层次的学生:普大三年制、两年制、五年一贯制和3+2形式。学生的特点各有不同,呈现多元化,基础和所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应把握他们的共性,结合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在教学中力求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在教学中采用“破坏试验的课件演示”,以直观的破坏现象,培养和拉近他们对抗震知识的理解和对课程的兴趣。

(2)引用工程案例,建立问题中心范型,促进师生互动

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过程中,采用问题中心的范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该课程中许多知识体系是在震害反馈和总结中建立的,因此在课程讲授中,应用一定的工程范例,在分析和总结中,使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同学们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总结、评价、咨询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某个问题的学习。

3.以考核综合知识和能力为主导,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也要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与课程的实施方法相辅相成,从而更客观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拓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能力和兴趣的目的。

(1)课内外结合,建立小课题,指导撰写小论文,开展创新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中某几个重要的知识能力点,设立几个小课题,让学生们撰写论文,通过让他们查资料,深入实践,促动对该知识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避免以往仅仅通过一个试卷的考核,在某种程度难以体现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仅仅是对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和重复。

(2)开展课堂讨论,给予总结评价

这部分的考核主要针对“引用工程案例”,以问题中心范型,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采用的方法,通过讨论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卷考核

试卷考核中,主要在于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某些强制性规范条文以及构造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三种方式,来全面综合地考察、评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和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反馈和指导教学。

4.走综合化课程,完善综合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是目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针对此问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改变以各种结构材料自成体系的模式,建立了以工程结构基本构件为主线,基础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组织相关的师资编写相应的教材。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抗震结构”基本原理及基本构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以工程结构基本构件为主线,基础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贯穿“整体(宏观)——局部(细观)——综合”的思维方法。如梁、柱、墙、板的设计、抗震构造、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学习,迁移到整个结构体系的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等的学习。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模块式教学的相关支持。

5.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作为职业教育的师资,具有实践能力是成为高职学院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我的学习提高,这是内因,二是学院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加强校企结合,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从事实践,到相关企业、实体挂职顶岗,不断的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实践知识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以上仅仅是从一个小的方面,通过《抗震结构》这门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来体现对课程改革的认识。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但是无论从那个视角切入,课程改革必须以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核心,落实能力本位,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海峰,梁舸江.“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在工民建专业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2, (6):12-13.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技术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