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素 刘江华
【摘 要】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本校2007级四个班为期三个学期的交互式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摸索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旨在探讨建立适用于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克服现有课堂教学组织的缺陷,帮助英语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环境,使大学英语课堂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习得 教学模式 交际能力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进入实施阶段。在改革的三项基本内容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使大学生英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社会和教育界对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的质疑依然不绝于耳。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交互式教学模式(Interaction),提倡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学生也不再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多种途径,其中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的多极主体间的互动作用,主张给学习者更多的参与机会来实践语言的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学得语言。目前,交互式教学模式是西方所普遍采用、推崇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转变,以保证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交互式教学应用于西方成人培训的成功,给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又符合英语教育目的的要求。笔者结合近年来切身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方面,课堂上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知识输入外,还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并能够产出更多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此模式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现实与深远的意义。同时,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也提
供一定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参照。
二、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那么,交互式课堂教学正是顺应了这一需要,是目前西方有关外语学习所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式。其之所以被认为是既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行之有效。以下理论依据成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强力奠基石。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监控理论,其中包括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指出,“成人是通过两种不同而有独立的途径即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语言学习(learning)学会外语的。”语言习得通常是指以获取信息或以交流信息为目的的无意识的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而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则过程,学习者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关注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但是通过“学习”掌握的语言知识并不能在自然交际环境中表达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只能发挥“监控”作用,即学习者对自己语言输出的质量进行有意识的监督。
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被认为是该理论的核心。Krashen认为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的第二语言,“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学习者就能自动获得必要的语言知识。Krashen还提出,“促进语言习得的前提是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他列举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备条件:第一,输入内容应该是可理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第二,输入内容应该是有趣而密切相关的,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第三,输入内容应该是大量的。只有这样,语言习得者才能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第四,输入内容不按既定语法程序安排,不应该过分强调语法,以防学生由于担心表达中的语法错误而不敢大胆开口。“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与此同时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
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要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形态,必须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而每一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又将是不同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而交互式教学模式所主张的课堂交际情景中的交往活动,即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辩论,教师参与交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怕出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教师参与全班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指导活动,对推进学习互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多极主体互动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理论方面着眼,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进而促进学习者智力及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英语学习角度看,有助于语言的理解性输出。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环境中进行的,走出教室就很难有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因此,在没有语言环境条件下的英语学习就要依靠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及条件,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更多地置身于外语情境中。笔者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对所教的4个班(中文07级3班、4班,应用心理07级1班、2班共149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三个学期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效果良好。我把教学试验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下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Section A“品德至上”(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的教学为例。
1.Before Reading
(1)教师首先提供几条与本课相关的英语名人名言或谚语,如本课笔者准备了以下4条:
A.Edud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教育的目的在于品德的培养。)
B.Character is the first and last word in the success circle.(品德好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C.He that sows virtue shall reap fame.(播种德行者,必载名望归。)
D.We must teach our children to dream with their eyes open.—Harry Edwards(我们必须教孩子们有理想。—哈利.爱德华兹)
然后,要求学生翻译成汉语,并要他们说出这些名人名言或谚语与什么主题相关(品德),从而引出课文标题。这样比直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品德至上这一课”,给学生的感觉要自然得多,它就像一道开胃菜;同时,这些谚语不但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下一步的讨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2)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
a.What is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 in your high school?
b.What is the most impressive aspect of your high school?
c.Do you like the school curriculum? Why or why not?
学生分组汇报后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这些热身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有可能被调动起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2.Global Reading&Listening
本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及篇章结构。首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并回答课文后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中的问题,然后老师给出问题的答案,并进行适当讲解,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这样,学生就清楚地了解了整篇文章的脉络、篇章结构,有利于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3.Detailed Reading
课文教学除了适当讲解写作特点和难点外,主要以语块教学为主线,通过输入、内化和输出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辨认、学习和使用语块以实现课堂的多极互动并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找出语块,并对某些重点语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答问、造句或翻译反复操练。
4.After Reading
本部分主要是检测评估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求学生就本课教学中尚存在的不明之处或不同意见自由提问,先由学生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解答。然后,要求学生就所给的话题(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进行分组讨论,并挑选两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其他学生作评论。这些活动要求用英语完成,之后由教师总结评论。最后,要学生根据课文或练习中出现的语块编故事。学生们运用语块恰当,编出了语言地道、且生动有趣的故事。口头作文或小组讨论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语言的内化和输出,而且能使他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当然,每个单元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但却体现出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英语交际能力为主旨的。教学设计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交流。当然,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力的发挥也是与教师的角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使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
四、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笔试题型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相同+口试)中,及格率要高出同层次的其他班级。如第一学期我校07级学生期末考试的平均及格率为92%,第二学期平均及格率为95.1%,第三学期平均及格率为96.5%。而笔者所教的四个班(149人)平均及格率均为99.4%。每班的平均成绩也呈上升趋势,以中文4班为例,该班高考平均成绩为60.5分,第一学期平均成绩为65.6分,第二学期为69.5分,第三学期为78.7分。此外,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也明显提高,在全校各类英语竞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只统计2008年2个学期内所参加的竞赛活动)。下面以这四个班的部分学生在2008年参加全校的一些英语竞赛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为例,如中文三班和四班组队代表该系参加全校英语辩论赛和英语戏剧比赛,这两项比赛中分别获团体二等奖(排名第二)。在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全校每个班选派一名选手参赛,获奖总比例为参赛人数的10%,四名选手其中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在大学英语写作大赛(以自愿报名方式参赛,获奖总比例为10%)中,7个参赛学生都得了奖,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三人。同时,在大学英语阅读和听力等其他比赛中也取得好成绩。
五、讨论与思考
从三个学期的实验教学不难看出,大学英语交互式课堂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行之有效的。与其他教学模式比较,交互式主要有如下特点:
1.多元主动性
从教学模式涉及的个性积极性的角度看,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多元主动性特点。在讲授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相对说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运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却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发表意见的能力。这种多元主动性能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多元互动性
从教学模式涉及的行为者之间关系的角度看,交互式教学模式具有多元互动性特点。在讲授模式下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态势是二元互动,也就是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交互模式下,二元互动格局被打破,转化为多元互动。多元互动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人都要进行协调、互动。这种互动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多元互动的格局有助于养成学生与他人平等地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择善而从的能力。
3.自觉建构性
从教学模式涉及的师生双方发展的角度看,交互活动具有自觉建构性特点。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教科书的内容,而是带着一系列问题自己阅读、思考、组织语言。这个过程己经超过了讲授模式下教师所教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问题讨论过程中要表现自己,接受评价或评价他人。这样既习得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也要通过自觉地建构自己,与学生共同获得新的发展。
4.探索性
从教学模式涉及的人与知识的关系角度上看,交互式教学模式具有探索性的特点。交互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对所教和所学的知识都可以分析、评价、质疑及共同研讨问题,都可以自己组织建构。呈现在师生面前的现实任务是在接受既有知识的前提下展开新的探索。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探索、发展、变化、创新观念。这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六、结论
总之,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来增强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它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静态的和单向或双向的人际交往模式,并强调多极的相互交往是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源泉。在实践中,教师不能单方面考虑如何向学生提出要求,应该考虑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往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和爱教善教、学生愿学、会学的良好氛围,营造互助的教学环境。Rogers指出,“教师作为助学者,只有与学习者建立起互信互尊的个人关系,才能起到助学作用。”Rogers还特别强调减少防御性的学习,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时时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沟通,坚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注重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参与语言交际的意识,并冷处理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使他们完全处于一种轻松而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这样,才能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处在良性循环的态势之中,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金艳.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评价与教学[J].中国外语教育,2008,(3):60.
[2]贾国栋.新模式,新要求,新发展—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教学模式部分[J].外语界,2004,(5).
[3]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4]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language Acquisition[J].Oxford:Pergamon,1982.
[5]文秋芳.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外语教育,2008,(3):5.
[6]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J].外语界,2008,(3):54.
[7]郭鸿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封闭式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