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学体系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一体论

2009-04-07 03:24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吴 博

【摘 要】以《易》经、传为体系框架的中华文化源头,以其独特而质朴无华的文体,等同社会角色、提取事理因素、提出实证解决办法的认识论,体现了独有的对天、地、人大一统的态度和感受;以中华文化特有的类比和比附的方式,大范围地扩充感性认识的空间,以模糊感、理性认识的边界;其文体拓展的轨迹既不符合正常思维逻辑的发展,也不单纯是文学“蕴藉”的附加和推比;其研究发展的轨迹也就几乎平行甚至等同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易学体系 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一体论

以《易》经、传为体系框架的中华文化源头,以其独特而质朴无华的文体,等同社会角色、提取事理因素、提出实证解决办法的认识论,体现了独有的对天、地、人大一统的态度和感受;以中华文化特有的类比和比附的方式,大范围地扩充感性认识的空间,以模糊感、理性认识的边界;其文体拓展的轨迹既不符合正常思维逻辑的发展,也不单纯是文学“蕴藉”的附加和推比;其研究发展的轨迹也就几乎平行甚至等同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

对《易》经、传的研究和解释虽然很难明显符合西方人所推崇的正常思维逻辑,但其对二元“是非”逻辑的打破,一方面,为事物发展提供了描述性的意见,使分析性和可行性原则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对接了以概括具体外部事理外延为目的的抽象、独立人文品质内涵。具体外部事理和抽象人文品质之间似乎被建立起了某种逻辑联系,似乎暗合了中华文化中关于“天道”、“人道”的思想论述。易体系将来自于客观现实的经验总结以类比的方式加以延展和普及,使其充满了国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智慧之中。易体系以接受现实,顺时而安命为基本价值理念和生活态度,为事物提供特征性的模式总结,坦然应对阶段性的变化,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一、以直接感受为衡量标尺的经验描述

易体系描述来源于现实的生活感受,赋予了万物以不同的情状。

困卦六三爻辞说: 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用前方巨石挡路,后被蒺藜封锁的处所来比喻困象的情状。即使回到家中,也难以见到最亲密的伴侣,其凶险程度不言而喻。

而对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明显凶吝等不祥征兆的卦象,易体系却给出了匪夷所思的解答。

即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对比用“抵御”入侵“盗寇”的方式“击蒙”,困卦似乎具备了更多心理层面的探索,而非物质层面得失的商讨及“奇正”,“有无”,“避进”等具体策略的分析。其所具备的品质也为:亨,贞,大人吉,无咎。

困既然具备如此的优越品质。那么,在易体系中,是否其价值观的评判违于常规呢?巨石现于前,芒刺置于后,还具有“亨通,坚守正道”的品行,所以,我们实在很难用外在的逻辑因果来解释易体系的价值评判。其辩证而切入肌肤的象图,卦辞描述依据正是“位,时,中”等中国古典的“形而上”为主导的理论审美方式。在这套品评标准中,天地人万类不断变化消长的形式被归纳为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最具本质性的特征,看似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漩涡;而变化所生的结构及对称性则被一一详尽解读,从而成为价值评判的标准。

在以经验总结为基础的直觉感受中,易体系里举出了大量诸如此类的情状。

在旅卦里:

旅:小亨,旅贞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用山上太阳炙烤的形象来类比游子的心情。恶劣的外部环境,不得实现的报复以及繁琐的行程足以磨灭内心的志向,使一般患得患失的旅人招致灾难。似乎也包纳了鬼谷子“养志法灵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的说法。

如果说“困”仅是内心情状的一种体察,不涉及到任何对困苦客观环境的坚韧承受和对不测现实的忧惧;那么,在“蒙”卦里,易体系用贯通“国之大事”的兵家理论体现了对“启蒙”教化重视之程度。对“如芒在背”的安时顺命,坦然善谋似乎也提炼了老庄哲学的要义;对“既鹿无虞”会导致后悔的说法,也暗示了“取于人”,而非“取于鬼神,象于事。”的兵家思想;对启蒙方法方式审慎的权衡,也体现了教化“上下顺位”顺时的思想。

二、以事理过程变化特征为标准的价值评判体系

代表“君子以自强不息”为精神动力的“乾”,即阳爻居阳位:三,五位时;代表“君子以厚德载物”为精神动力的“坤”,即阴爻居阴位:二,四位时,被易体系论为“得位”,其“主吉”,也就是能够为事物的自身发展提供有利因素;反之,“不得位”,则意味失去进一步发展的依托,整体上升变慢。此种评价体系也似乎印证了事物缓慢发展的过程及对外部影响事物发展因素的预警。那么,对于诸多外因如何构建事理,贯穿事理的始终。该种金字塔式的排序,分位,定时也契合了结构主义对外部不可逆现实的某种认识;提炼出构建结构的诸多抽象要素,以有形的方式加以传达,也正是对孔子“”的印证和修缮吧。无论从何种角度,这种以“象,位,时”为框架,以洞察微小事物端倪所传递的情感内涵,从而影响哲学层面“人”的价值判断的方法,既是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观念的外化,也是现代以来源于索绪尔结构主义哲学所传达智慧的体现。以事物发展的外因为素材,以达情通理的直观感受为尺度,以为“人”之道为阐述对象,以推广“道法自然”的价值观评判为目的,是易体系的学术内涵及理论价值。

中医中有“不时,不食”的说法。也应和了易体系中“时,中”的价值评判。在纷繁复杂的外内因素左右下,寻求最合于是时的易理,战策,规划。规划的早与晚,规模的大与小,过程的顺与逆,也是供人揣摩的“易理”所阐述的范围。事物发展各有时限,定于“二,五”两位,似乎也契合了“得(德)中,主吉”的易理。

对于事理发展的指标衡量,乾卦的卦辞似乎总结的最为完备,远远超出了其他对事理发展过程描述的种种理论思考。

如在乾卦中,卦辞为:

乾:元,亨,利,贞。

元:其象为种子发芽。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万物之始也。

亨:其象为植物成长。象征着适宜外部条件的出现,事得其时也。

利:其象为开花繁荣。象征着有才志人的汇集,贤之聚也。

贞:其象为结果而复归于土地。象征着对“坤”精神的回归;元,亨,坚守“牝马之贞”,坚持“履霜,坚冰至”的初六阶段。

元,亨,利,贞四个指标形容的实事进化发展,取代了“长短”,“是非”,“优劣”的二元逻辑判断,只是为事物发展界定了描述性的参考意见,似乎也体行了社会科学论述中描述性,分析性和可行性原则。以接受现实为基础,提供特征性的总结,坦然应对阶段性的变化,为过程控制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易体系用元,亨,利,贞来衡量的事物端末,人伦的次序,人际的格局。天地人构成的自然,社会。

所以,对待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遗产,以其自身的传播模式来构建中华文化一体论,既有别于西方对科学实证主义的探寻模式,也有别于单纯的感性经验总结及事理的描述性评介。以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轨迹为依据来探寻中国式的学问,以中国式的学问来揭示中华文化的智慧,应该是面对全球一体化洪潮时所应具备的文化观考量。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