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萍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试论中共八大的突破和缺憾
——以三大历史性转变为视角
秦翠萍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中共八大是又一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变的关头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会议。本文根据当时我国所处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来评析中共八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认识、路线和方针政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存在的局限、缺憾。
历史性转变;中共八大;突破;缺憾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的几年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进程看,党正处在三个巨大的历史性转变之中,即在工作重心上是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在发展道路上是由照搬苏联模式到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转变;就自身的角色来说是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正确认识这三大历史转变,正确把握三大历史转变带给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发展的机遇,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
党的八大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关头召开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路线和方针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1.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八大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1]341,“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341-34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不断分析社会矛盾,并全力抓住主要矛盾,把自己工作的着重点摆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上;主要矛盾转变了,工作的着重点也跟着转变,这是我们党的传统工作方法,也是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夺取胜利的一大诀窍。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主要的社会矛盾已发生了上述变化,工作着重点当然就应随之转移。八大决议指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350-351,这正是党的工作重点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转移的标志。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突破和理论贡献。
2.根据取得的理论突破和理论贡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新思路。第一,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处理好重轻关系、农工关系,而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在坚持中央和国家领导的同时,给地方和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提出“三个主题,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改革构想;建立多种多样的、灵活的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统购包销制度;建立国家市场与自由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制;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2]170等。第二,在法制建设方面,周恩来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3]207;提出了“法制”,即将民主法律化和制度化的思想;探索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即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权,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等。
3.根据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的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八大突出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设想。八大召开时,我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党的组织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全国1073万党员,比七大时增加了7倍。二是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由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的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反对资产阶级的侵蚀,反对骄傲自满情绪,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等,都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为此,八大要求全党都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在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中央要给下级一定独立处理问题的广泛权力;实行党的监督制度;实行全国人代会常任制;实行党政分开;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原则,防止个人崇拜,避免个人专断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果这一系列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我们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这一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八大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很成熟,对于新中国成立面临上述的三大历史转变,就不可能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八大的局限和缺憾就不可避免。
1.党内在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上存在分歧,对于生产力观点缺乏深刻认识,阶级斗争惯性思维依然根深蒂固。第一,八大虽然在原则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如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的判断,关于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等,但党的高层的意见并不统一,特别是作为党主席的毛泽东对此是不完全同意的。因此,八大结束以后,毛泽东对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提出了疑问。关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因为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讲,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都有些滞后性。只有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能提出要生产力去适应生产关系变化这样的问题。从毛泽东个人的思路看,他历来认为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甚至进行改革,不存在一种生产关系已很先进了,只需等待生产力赶上去适应生产关系的要求这种情况。在他看来,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是既相适应,又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既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不断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第二,八大认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后,“革命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4]253。继续存在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解放台湾;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这就表明,八大对于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的范围、性质、特点及规律缺乏明确的认识。阶级斗争的实际状况远比八大的这种认识要复杂得多。随后发生的匈牙利事件,特别是国内的大鸣大放后引起的政治波澜,完全出乎党的领导人的意料。尽管这个时期已经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矛盾的理论,也在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但是直面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错,阶级斗争因素与非阶级斗争因素的混杂,党对于国内政治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对于突发事件作了过度的反应,也由于阶级斗争的惯性作用,不仅认为国外和国内的突发事件都是阶级斗争,而且认为国内的阶级斗争是与国外的阶级斗争相呼应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对于国内的突发事件既夸大了大鸣大放运动中的阶级斗争成分,又夸大了阶级斗争成分中的敌我矛盾比重。这样,党的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就发生了逆转,在八大时以为基本结束的阶级斗争,这时看来远没有结束,而且还需要发动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来解决大鸣大放问题。
2.对于苏联模式的根本弊端缺乏认识,改革没有抓住要害。苏联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在经济管理体制上,管得过多,统的太死;在政治体制上,主要是最高决策权集中于个人,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另外就是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当时我们党对苏联模式的根本弊端还缺乏根本的认识,因此,在一些改革方面没有抓住要害。第一,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认识不大清楚。八大根据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中央同地方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革的要求。随后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当时思考的范围,仅限于中央同地方、地方与企业分权问题,以为这将可能避免苏联高度集权的弊病。实际上,对苏联经济体制这个僵化的模式认识得尚不深透,对中国建国后基本上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的体制的许多弊病也认识不深。这种以简政放权、分权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冲破苏联模式的框框。相反,由于同时加强了党政不分、政府与经济组织的趋同,使得下放的权力在各个层次上仍集中于党的系统。后来搞“大跃进”,全国各级各地的经济活动都死死服从于中央的总计划,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以及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被大大强化,并成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僵化模式。第二,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在反对个人祟拜问题上有重要缺陷。八大没有提出、解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病。八大提出了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的任务,但是没有从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保证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确立起把“人治”变为“法治”的思想。因而会后没有真正做到把法制的健全与建设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以致破坏起来也就很容易。八大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提出的一些要求也没有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还从理论上论证说民主并不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既然是一种手段,就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这就出现了1957年“反右”斗争中,让人们讲话、“鸣放”的民主,变成了一种“引蛇出洞”的策略手段,成了一种围攻不同意见的工具。这样,民主变成了它的反面。八大肯定了苏共二十大反对个人崇拜是一个重要功绩,也一般地申明了党反对把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但是,又强调党中央历来是反对个人崇拜的,似乎党中央最高层并不存在个人祟拜,党内有个人崇拜也只是在下面,因而,实际上八大避开了反对和防止中央最上层可能发生而且事实上早已存在的个人祟拜的现实问题,而且八大也没有制定出防止个人崇拜的有效措施和严密制度。因而事隔不久,党内又有了要有“正确的个人崇拜”的不正确思想的出现,并逐渐占了上风,造成了严重后果,已走到了八大路线的要求的反面。
3.对于共产党执政后建立权力监督与制衡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八大指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扩大民主生活,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措施,没有从体制上去考虑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更没有建立与之相应的权力监督与制衡机制。结果这方面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到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更加严重。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八大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理论上的失误。但它毕竟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三大历史性转变的关头,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执政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它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体的代表大会,它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的总任务。它宣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宣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制定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5]544这次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毛泽东.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M]//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On Breakthroughs and Disappointments of the 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Great Historical Changes
QIN Cui-p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The 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eld in the critical period when great historical changes fac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is of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limitations and disappointment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routes and policies guid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ree great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
historical changes;the 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breakthrough;disappointment
D232
A
1008-2794(2009)03-0111-03
2009-01-04
秦翠萍(1965—),女,河南温县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