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的诗情画意
——读张九桓《俯仰集》有感

2009-04-05 14:48计红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历史

计红芳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俯仰之间的诗情画意
——读张九桓《俯仰集》有感

计红芳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是张九桓先生①张九桓:男,广西人,现任驻泰王国大使,出版了《张九桓诗集》、《张九桓诗乐集》、《张九桓书法集》等著作。对“俯仰”的读解。俯仰之间,诗人信手拈来素材,才思敏捷,诗情流淌,怡然得诗。厚重的青山在他骨子里埋下了诚挚务实的诗意;世界各地的山河景观激发了他雄壮热烈的诗情;多姿多彩的外交生涯,牵动了他那颗百转千回的诗心,诗人感受着脚下每一寸土地的呼吸与悲喜,俯仰之间,吟唱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

一、历史的厚重

张九桓大使的诗中,没有奇谲的结构,没有新奇的技巧,有的只是诚挚与真情。他将自己对于民族、历史乃至文化的关注与思考融合在诗行之中,构建起对国家、对民族乃至世界的一份“爱”,使他的诗歌超越了空洞和浅薄,显得厚重,也具有特殊的艺术质感。

历史题材的写作在张九桓大使的《俯仰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历史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历史人物的想象与陈述中。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并非仅仅为了历史而写历史,为了历史人物而描画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诗歌是一座桥梁,沟通了过去与现实并延展向未来。由此,历史也成为诗人观照现实的一盏明灯,激励着自己和后来者前进的步伐。

诗人在《谒孙中山故居》中写道:

雨霁莺啼花木妍,故屋依旧树参天;

为公博爱墨犹润,伟业煌煌有续篇。

伟人虽已离去,但是博爱为公、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却永不会消逝,后来者继续谱写着为国为民的精彩篇章。

又如《成吉思汗》:

历史天空一道虹,大汗取下作弯弓;

气吞万里乾坤小,文采略输马上功。

诗人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形象地描画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豪迈气概。敢拿彩虹当弯弓,气吞山河小乾坤。借由成吉思汗的磅礴气势我们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喷薄欲出的豪迈诗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人之所以乐于在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中穿行,是因为他心中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并试图寻找它们的来路与去处。这份“爱”,绝不是无关痛痒的泛泛之谈。他翻动历史的书页,寻找出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韩愈、王勃、林则徐、叶剑英、邓小平……,从他们身上汲取人生奋斗的动力。而对于无名氏、家乡父老,张大使也同样在诗中为其塑像,用他们的精神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强不屈、吃苦耐劳的精神力量。如《家乡父老》:

弯而不屈山脊梁,沟壑皱里写沧桑。

手牵四野千年绿,肩挑希望赶太阳。

诗人胸中不仅装着中国大地的万物子民,而且海纳百川,随着自己当外交官的足迹,把爱洒向新加坡、泰国的土地。

二、异国的风情

纵观《俯仰集》,有很多是关于泰国地理风物人情的。跟随诗人的足迹,我们走遍泰国南北,徜徉于热带雨林、南部胶园、清迈城郊,欣赏椰树蕉雨、海风晨河、大象作画、霜晨月夜,体会历史遗迹的繁华与沉重,品榴莲、闻佛花,感受泼水新年的热烈气氛。

热带的雨瞬息万变,诗人这样写道:

抬头万里望晴空,转瞬瓢泼暗九重;

云聚寻常散亦易,须臾又见七颜虹。

大象体胖笨重,竟能舞动长鼻作画,令人惊叹不已:

长鼻舞笔欲为画,观者皆说必涂鸦;

转瞬一幅大写意,惊煞四座旅行家。

泰国传统新年,泼水祝福,举国欢庆。其热闹、隆重的程度不亚于中国的春节,诗人这样写道:

漫舞欢歌过大年,男红女绿花羞颜;

瓢泼疑是银河落,市井乡间共璨然。

泰国南部的橡胶全世界闻名:

苍山碧水路逶迤,瘦柳肥蕉景致奇;

最是动人胶树海,波澜壮阔伟生机。

走进诗人的诗歌世界,他可以引领你领略泰国南北不同的风物人情,体会蕴藏期间的泰国文化,诗虽短却意蕴深远。

三、山水的润朗

山水咏物诗在诗集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诗人游西湖、庐山、桂林、漓江、阳朔、北海、青岛、昆明、清迈,品龙井茶、淮扬菜,看竹、桃、鱼、溪。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景物速写,光色淡雅清丽、意象生动、旋律优美,再现了诗人微妙的审美体验,抒发了诗人个人的志趣和情怀,并给读者以美的沉醉。

茫茫烟雨下苏杭,西子洗梳淡雅装;

浅笑轻颦皆遂意,千楫万伞赏春光。

好一幅秀美的“烟雨西湖”图啊!又如《山润》:

清泉流过竹葱茏,高树小楼叶半红;

赖有青山长养润,风花霜月好姿容。

不管是杭州西湖春景,还是泰国清迈城郊,青山绿水,赏心悦目。另有《鱼趣》:

万紫千红闹静池,浑如泼彩丹青奇;

浓妆浅抹才参宴,接踵摩肩又赶集;

归路逍遥弄树影,迷途焦躁绕湖石;

喧嚣过后复平淡,有韵无声一曲词。

诗人赋予“鱼”人的特性,“闹”、“赶”、“弄”、“绕”等动词的灵活运用,把“鱼”悠游池中的千姿百态描摹得栩栩如生,动静相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身为外交官的张九桓大使个人的艺术修养极高,除了读书为文写诗外,还喜欢书法、绘画,喜欢结交书画界文艺界朋友,互相切磋技艺,因此在他的诗集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和文学艺术有关的诗歌,如《游兰亭》、《赠翁图》、《题邓林松雪伴梅图》、《观吴雅明山水画》、《感受春色》、《挥洒霞光》、《月下雅集》等。也正是因为诗人诗、书、画的浑融一体,其诗歌的色彩和画面感极强。如《悦海》:

一路金风黄叶飞,涛声依旧暖心扉;

劈波斩浪送帆去,倚柳观书迎鹤归。

金风、黄叶、银鹤、白帆,诗人运用色彩丰富的景物,描画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悦海图,此情此景,如置画中,令人心驰神往!

除此之外,还有赠友怀人诗、题赠酬答诗等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寄八荒”,但不管是哪一类,诗人写来都得心应手。虽然身为大使,政务繁忙,但诗人杜绝无病呻吟,警惕空洞无物。脚踏大地,心系天下,敏锐地捕捉着生活中的诗意,向内深化,向外辐射,化为诗歌的审美意象。

四、多样的技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九桓先生从小就喜欢吟诵诗词,名家诗词烂熟于心,早已化为他灵魂的一部分。诗集中所收220首诗,均在近四年内写就,平均每周至少一首,这还不包括那些没有收进集子中的诗歌呢!如此高产,令人佩服。纵观诗集,其诗歌形式、技巧也是绚烂多彩的。

首先,化用古代诗句和成语是诗人常用的手法。如《大草原》:

一望无边碧玉毡,珍珠万斗撒其间;

鞭声响处珠流转,疑是银河落九天。

绿色草原上聚集的白色羊群,如同颗颗“珍珠”散落其间,扬鞭挥舞,羊群奔涌,就如同“银河落九天”,诗人信手拈来李白诗句,比喻贴切,气势恢宏。

又如《题〈北大人〉》:

未名名四海,无语自成蹊;

桃李满天下,不乏百里奚。

诗人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典故,形象地说明了中国最高学府北大的非凡影响力以及北大人的成就和荣誉,脱胎换骨,点铁成金。

其次,诗人善用梦境来营造诗意氛围。“夜枕涛声坠梦乡”,诗人梦屈原、梦曹操,梦李白、梦杜甫,梦狮城、梦家乡,也梦东风拂柳、紫燕呢喃的江南春景。如《梦中狂韵》:

举杯遥饮珠峰巅,盛会空前天地间。

勒马曹公赋大海,抬头屈子问青天。

太白高咏黄河壮,子美长吟茅舍寒。

兴致我歌双乐曲,诗仙颔首尽酣然。

再如《梦江南》:

江南昨夜见朦胧,紫燕呢喃春水融;

有意东风拂柳绿,无声细雨潤花红。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狂放与柔婉、高咏与呢喃,诗人问青天,赋大海,襟怀宽阔,而又细腻朦胧。

再次,诗人仿学古人,以数字入诗,别有一番情趣。如《车行楼宇间》:

一挽再挽楼之腰,二抚三抚绿树梢;

七转八转上天去,扯块白云作诗抄。

诗人把曼谷的高架交通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表达,使读者顿生奇妙的感觉。

诗人擅长于七言绝句,除此之外,五绝、五律、七律也有涉及,不管何种形式,几乎每首诗都讲求平仄押韵。这非得有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底才行。诗人自小就爱好唐诗宋词,对古代诗歌的形式、韵律颇有研究,所以写起诗来声律兼备、水到渠成。

五、豪放与清新的协奏

读张大使的诗,常觉一股豪气扑面袭来,如“强虏灰飞谈笑间”(《读书有感》)、“李白杜甫入梦来”(《梦中狂韵》)、“乘风欲上重霄九,登月拨云折桂枝”(《飞渡》)、“牵过狂涛当马骑”、“一招一式一行诗”(《弄潮》)等等。诗人把主观色彩和强烈情感投射到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之中,气势磅礴,豪气万丈。

如《海啸中的椰树》:

地裂山崩海倒立,雷霆若炸风如劈;

万杆披靡尔坚劲,危难方知风骨奇。

诗人赋予坚劲挺拔的椰树伟丈夫的性格,任凭山崩地裂、雷炸风劈,却巍然挺立。诗歌流露出作者的赞叹和期许,期许印度洋海啸受灾后的国家和人民坚强不屈,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当然,诗人的诗不专是豪放的,亦有柔婉清丽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如《湄南河之晨》:

竹楼傍水扁舟斜,晓月桥头女浣纱;

几缕炊烟迷早树,一江潋滟映繁花。

竹楼、扁舟、晓月、小桥、浣纱女、花草树木、几缕炊烟,好一幅清新秀丽又充满人间气息的湄南晨景啊!

《清碧溪》:

喷注泻玉碧澄溪,跌宕飘摇好舞姿;

更借清风入翠谷,泉琴松鼓交响诗。

置身于泉琴松鼓间,清风徐徐,溪水澄碧,如入仙境。

走进张九桓的诗歌世界,带给你的是历史的厚重、异国的风情和山水的润朗。诗人或优美、或豪迈,感情真挚,技法多样,意境深远,汇成豪迈旷达与清新柔婉的交响曲,而这支曲子将会继续谱写下去。我们期待着更加精彩的乐章的奏响。

I207.22

A

1008-2794(2009)01-0112-03

2008-11-12

计红芳(1972—),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历史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