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陈家麟
摘要:为了解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应付方式对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职校生的自我和谐,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职校生;自我和谐;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性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个体适应能力,也反映了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心理调适能力的高低。所谓自我和谐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状态。个体为了维持其自我概念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并因而为心理障碍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应付方式是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过程,指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应付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保护起重要作用。职校生在初中之后就进入职业学校,高中阶段经历的缺乏使得个体的经验与自己的期望难以协调一致,在面对各种生活应激时容易产生内心冲突。本文拟以应付方式为突破口,探讨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职校生自我和谐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扬州市三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抽样单位、年级为抽样层,随机抽取学生共770人。发放问卷共770份,收回有效问卷68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4%。其中男生254名,女生427名。涉及四个年级,一年级251名,二年级183名,三年级225名,四年级22名。
(二)方法
自我和谐的测定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该量表根据罗杰斯(Rogers)的自我和谐理论编制,经因素分析得到三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分数越高,表明自我和谐越低;自我的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作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三个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较高,分别为0.85,0.81和0.64。该量表被认为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应付方式的测定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有62个问题,包括6个因子: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其中,根据六种应付方式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应付形式: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退避—自责—幻想)和混合型(合理化)。该量表6个因子一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6=0.72(P<0.01)。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调查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施测前由主试介绍施测目的,讲解注意事项,打消被试疑虑,鼓励学生真实作答。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式,测试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当场回收。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职校生总体自我和谐情况根据量表得分计算自我和谐总分,方法是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以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本次调查中职校生自我和谐不同程度的分布情况见表1。职校生自我和谐分量表得分与常模比较见表2。表2结果显示,职校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职校生自我和谐与应付方式的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和谐各分量表得分与应付方式各因子的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以及混合型应付方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自我的刻板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应付方式是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自我的刻板性”得分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和混合型应付方式,而得分越低的个体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与自我的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的应付方式是解决问题、求助,而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而得分低的个体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以及混合型应付方式。
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的多元回归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个体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的预测程度,运用逐步多元回归,以“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考察六种应付方式的回归效应。结果表明,自责、幻想、退避的不成熟应付方式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的成熟应付方式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合理化的混合型应付方式与退避的不成熟应付方式“对自我的刻板性”有正向预测作用,求助的成熟应付方式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的成熟应付方式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自责的不成熟应付方式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见表4。
讨论
职校生的总体和谐情况以及与大学生常模在分量表上的比较显示,自我和谐高分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1.3%,这表明职校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不和谐问题。同时,职校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说明一方面,职校生对自我缺乏正确认识,自我和谐度较低,另一方面,职校生的思维灵活性较高,善于根据事情的变化作出一定的改变。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职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极易受到周围各种环境的冲击,但是正因为年龄较小,身心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他们敢想敢做,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
自我和谐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表明:采用成熟型应付方式有助于促进职校生的自我和谐,采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和混合型应付方式对其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这与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应付方式能够有效地预测职校生的自我和谐性。由于升学竞争激烈,部分职校生由于没有升入高中而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对自身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容易产生一些自卑、自责的负性情绪,往往采取退避的方法来应付周围现实问题;同时,由于社会对高学历的要求,获得中专或大专学历的职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受到排挤,加之教师、家长对他们持有较低的期望值,不断强化着职校生强烈的自卑感。由此观之,可以以应付方式为突破口来提升职校生的自我和谐性。如果个体能以积极的态度、灵活的方式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就会尽快地从内心冲突中摆脱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个体应对各种困境的经验不断得到丰富,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不断得到修正,最终完成自我与经验的再统一,达到自我和谐状态。因此,家长、教师应在充分认识职校生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恰当办法,注重对职校生应付方式的培养,使其善于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