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努力开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2009-03-31 07:23张志豪
老区建设 2009年1期
关键词:培训工作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先后克服了年初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以后相继出现的洪涝、干旱灾害。在全省扶贫系统的支持帮助下,省扶贫办成功地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促进了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10万人,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5%。

一、回顾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2008年江西省扶贫办的重点工作。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历时四个月。分为学习调研、分析评议、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四个阶段。

第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大收获是,省扶贫办党组形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和四点具体共识。

重要共识是,贫困必须通过发展去解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扶贫的第一要务;扶贫的直接功能是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是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扶贫的拓展功能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扶贫投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政府的职能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具体共识是,必须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作为扶贫开发的第一要务。通过加快发展去解决贫困问题,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创新,使我们的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扶持对象在反贫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当家作主参与开发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通过突出做好扶贫开发阶段性重点工作,兼顾做好一般工作;突出做好重点县、重点乡和重点村的扶贫工作,兼顾其他县、乡、村等面上的扶贫工作。把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第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大成果是,找出并尽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完善了工作制度。

找出并正在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在“整村推进”工作中,尚未完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议事、决策、干事”的机制创新还很不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稳定增收机制尚未形成。在“移民扶贫”工作中,“整体搬得出”落实较差;“逐步富得起”办法不多;“长期稳得住”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贫困农户在产业链上的弱势地位尚未根本扭转;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接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少,就业能力差、风险大、收入微薄;与本省工业园区用工计划结合得不紧密;留守劳动力接受创业技能培训的愿望,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在“社会扶贫”工作中,社会扶贫队伍专业性不强,存在重办事、轻能力建设的情况;定点扶贫单位和结对扶贫党员干部潜力巨大,但认识和发掘的能力差;扶贫系统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支持各地解决自身建设问题的工作力度不大。

完善了的工作制度是,“整村推进”指导手册及考核办法,“移民扶贫”指导手册及考核办法,“产业化扶贫”指导手册及考核办法,“培训转移”指导手册及考核办法,“定点扶贫”指导手册及激励机制,党组中心组和全办的学习制度,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考核制度,财务、接待、会议、培训、公文及办公用品采购和车辆管理制度,扶贫系统机构、人员、经费等自身建设问题正在调研和创造条件中。

(二)扶贫投入力度继续加大

国家下达我省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达到45,318万元,较上年增加9372万元,增长26%。省财政配套安排11,255万元,较去年增加1086万元,增长11%。设区市配套资金投入4921.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投入3421.5万元。信贷资金投入达到54,334万元,其中到户信贷资金投入21,000万元,项目信贷资金投入33,334万元。

(三)“移民搬迁扶贫”工程超计划完成

2008年移民搬迁扶贫计划为5万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12,143户54,332人,是计划数的108.7%,其中集中安置8879户40,481人,分散安置3264户13,851人,分别占实际人数的74.5%和25.5%;有土安置34,750人,无土安置19,582人,分别占实际人数的64%和36%。全省整体搬迁率为80%,创历史新高。

全省新建集中安置点409个,截至2008年12月底,已通路409个,占100%;通电401个,占98%;通水393个,占96%;“三通”都完成的392个,占96%。移民新建住房已全部竣工,已搬迁入住11,887户52,999人,占计划人数的106%,至2008年农历年底,全省移民都可入住新居过春节。

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全年计划筹措移民建房补助资金17,50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000万元,设区市、县配套共2500万元。省级资金2008年4月初就已全部下达到位。设区市、县(除景德镇市和乐平市)配套资金全部到位。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省实际拨付到移民户手中资金共计13,613万元,到位率为92.6%。

(四)强力实施“整村推进”计划

一是增加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根据国家的部署,我省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都昌县等22个革命老区县中未实施整村推进的1269个贫困村增补为“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我省“十一五”期间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由1800个增至3069个。

二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全省投入实施整村推进资金24,622万元,占当年省级可分配财政扶贫资金的55.5%,较上年增加了4810万元,增幅为24.3%。

三是经过积极争取,我省成为国家首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4个试点省份之一,争取到专项资金4250万元。目前,吉安、余干两县30个试点村已按要求完成了村级扶贫规划,正在准备实施。

(五)产业化扶贫有新进展

一是产业化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务院扶贫办增补认定了我省11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全省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已达20家。按照“增优汰劣、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进行全面考核认定,撤消了一批效益差、扶贫功能弱的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并结合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工程增补认定了100家效益较好、扶贫功能较强的企业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一村一品”基地建设。截至11月底,21个重点县当年共支付贴息资金846万元,涉及1646个贫困村,覆盖贫困农户6.9万户,贷款农户户均增收268元;全省共有189个扶贫项目得到贴息贷款支持,覆盖了2373个贫困村,贷款规模33,334万元。

三是扩大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范围。去年我省从7个重点县27个重点村扩大到11个重点县80个重点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35万元。截至9月底,共有26,660户农户加入互助组织,累计2017人次获得借款713.4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村群众发展产业遇到的资金不足困难。

四是宁都县“连片开发”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整合资金32,500万元。组织了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入社 (会)人数达到3000余人,吸引带动农户5万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现有资产总额2000万元,年经营收入4000万元,农民通过参合可人均增收400余元。8个乡镇的26个村种植甜橙2.3万亩;黄鸡出笼3500万羽;新建蘑菇房10万平方米,三大产业共覆盖农户10,108户,其中贫困户1203户。

(六)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超计划完成

全年安排培训资金2100万元,计划培训6万人,实际培训60,739人;培训合格60,407人,合格率99.45%;转移就业56,802人,转移就业率94.1%;其中,省内就业人数为40,141人,省内就业率70.7%。

探索开展了中高级技工培训,共有1586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的专业有机械、数模、计算机、茶艺等。开展了以方便群众、满足创业技能需求为目的的“雨露计划”走进乡村活动。培训项目与当地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大了“雨露计划”与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相结合的力度,达到了扶贫扶智、农民增收的目的。

完善了输出基地、培训基地和接收基地的建设工作。一是底数清楚,建立了富余劳动力的档案;二是加强了对培训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招生、培训方案更加切合实际;三是加强了与本地工业园区的联系,培训与企业需求更加紧密。

(七)社会扶贫工作又有新进展

省领导挂县联系工作有新部署。35名省级领导挂联系指导了35个县的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定点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动员和组织了178个省直单位,70家省直二级单位、省属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各单位已筹措各类帮扶资金、物资3650余万元,帮扶实施各类项目1760余个。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水平逐步提升,发展更平衡 。全省8.3万名党员干部帮扶了8.04万户贫困户,捐助帮扶资金3314.58万元,赠物折款1186.26万元,扶持种养项目20,423个,引进技术1513项,资助贫困学生13,833名。一些原来工作比较薄弱的设区市,现在也有了较快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初见成效。去年,全省共有589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帮助了97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捐助资金2016多万元,捐物折款512多万元;兴建学校74个,修路602公里,饮水工程196个、农田改造6107亩,援建卫生室38个;村企合作项目124个,实际投资1.2亿元,吸收就业2.9万人。

外资项目进展顺利。中德合作扶贫监测评价体系江西试点项目圆满完成;中荷医疗设备捐赠项目实施情况良好;16个贫困学校“阳光操场”项目实施完毕。

“三支一扶”工作的服务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共安排录取了扶贫大学生299人;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9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加强大学生扶贫管理的3个文件。

(八)因地制宜开展科技扶贫

进一步加强了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与推广的扶持力度。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12期,培训干部和贫困群众分别达到11,706人和134,771人次。非重点县科技示范与推广资金由去年的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每个项目的扶持额度增加到20万元。通过集中资金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了具有市场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种养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九)宣传调研工作有新起色

宣传工作重点突出,力度加大。省扶贫办编辑出版了《江西省扶贫开发30年》画册;扶贫开发30年成就入选《红土巨变——江西改革开放30年》。全系统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487篇(国家级90篇,省级397篇),比上年增加了53篇,增幅达12%。

调研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调研工作。与省发改委共同编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减少贫困人口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减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调研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省委主要领导扶贫联系点的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形成的工作方案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关于新阶段若干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一是《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刚性目标,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背景。

二是2007年我国农村“低保”政策顺利出台了,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己经从制度上得到了解决。扶贫开发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的历史阶段己经结束,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三是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三个标志说明,扶贫开发过去只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现在还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过去只解决生存问题,现在还要解决发展问题;过去我国扶贫开发的大旗上写的是“解决温饱”,现在应该写“缩小差距,促进和谐”。扶贫开发的理念和思路有了极大的提升,任务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

(二)新阶段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

我国农村“低保”政策顺利出台后,农村剩下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去解决。从此,扶贫开发要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的阶段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的阶段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要相应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这一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的。

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定位为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意味着扶贫开发从此要由解决生存问题为主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为主,要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其扶持对象、工作方针、政策措施都要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扶贫开发的这次历史性的和战略性的转变。

(三)新阶段的扶贫标准与扶持对象

依据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科学确定扶持对象和考核办法。确定扶持对象首先要确定对象标准。在过去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的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是解决温饱问题,确定扶持对象的标准是温饱标准,具有绝对贫困标准性质,既现实又科学。

我国实行的温饱标准是1986年制定的。当时是依据维持人的生存所必需热量并折成主、副食品数量,再加上必需的日用品,以当时价格计算为200元左右。200元就是1986年制定的国家温饱标准,到2007年,按现价计算,就是785元。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温饱标准己经执行了22年。这22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修订这个标准已经势在必行。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这就明确了我国新的扶贫标准。依据这个标准,我国2007年的扶贫标准为1067元,全国贫困人口为43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6%;我省贫困人口为1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6%。今后国家扶贫标准还将根据年度物价指数做出新的调整。同时,我省还要依据国家标准,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标准。

(四)新阶段的扶贫方针和任务

《决定》提出,要“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新阶段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但“贫”字的含义应由过去的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开发”的含义要由过去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转为人力资源开发和自然资源开发并重。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贫困农户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贫开发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扶持对象的综合素质。收入低是素质低的结果,素质低是收入低的原因。提高扶持对象的综合素质,要求切实确立扶持对象在反贫困中的主体地位,让扶持对象在当家作主参与开发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扶贫开发中的核心体现。今后出台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时,要把是否有利于扶持对象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出发点。

“三中”全会指出:“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要求,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提高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去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脱贫致富的目标,实现超平均增幅的目标。

(五)新阶段的扶贫战略

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扶贫工作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局面。今后要按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实行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思路,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推动“大扶贫”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六)新阶段的贫困识别与瞄准

省扶贫办的贫困识别分为四个层次,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比照西部政策县、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贫困户。这是国家和省级扶贫资金瞄准的基本范围,依据这个范围确定资金扶持的不同强度。贫困户是资金扶持的终极对象,全部资金的安排使用必须和贫困户相关,充分体现扶贫资金的“特惠制”性质。当然,各地可从当地实际出发,扩大贫困识别范围,自筹资金予以扶持。

(七)坚定扶贫开发“长期历史任务”的认识

三中全会指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是由扶贫的功能决定的。

扶贫就是帮助扶持贫困人群摆脱贫困。扶贫的直接功能是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是政府保障贫困人群享有生存、发展权力,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扶贫还有拓展功能,也是对当今我国改革发展更具深刻意义的功能,这就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差距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没有差距就会缺乏动力;但发展差距超出了适度的范围,又会对发展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把发展差距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

2009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按照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抓住提高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这个重点,充分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把各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一)积极探索完善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

省扶贫办要认真做好省委主要领导扶贫联系点的调查研究和体制机制探索工作。力争在如何实现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如何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如何形成贫困村自我投入机制、如何培训提高村干部素质等课题上有所突破,并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各地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完善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今年各级要相继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设区市和县(市)扶贫办都要高度重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要紧紧抓住这次大好机遇,采取开放的方式,在全省扶贫系统内,开展一次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大讨论,努力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促进工作,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的目标。

学习调研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探索科学发展观扶贫化上下功夫、见成效。分析评议阶段要在认真梳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上下功夫、见成效。解决问题阶段要在突出解决问题、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见成效。完善制度阶段要在创新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见成效。

(三)关于“整村推进计划”

一是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我省“十一五”期间3069个重点村整村推进的投入。一方面今年省级可分配的财政扶贫资金增量部分重点投向增补重点村;另一方面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增补重点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增补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的步伐。

二是要不断强化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有困难政府社会帮”的自力更生精神,让贫困群众在参与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增长才干、增加收入,让村级组织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形成议事、决策、干事的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认真抓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项目。试点县要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尊重群众意愿,牢固确立群众主体地位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以争取我省纳入后续试点范围。

(四)关于“移民搬迁扶贫工程”

今年移民搬迁扶贫任务有3项。一是41个县要确保完成5万人的搬迁任务。二是通过与省发改委协商,部分县要承担生态移民任务。2008年至2015年8年内,全省生态移民3万人,建房补助资金为3500元/每人,项目和资金管理由发改委和扶贫办共同承担。三是省发改委正在积极申报国债资金移民项目,项目主管单位是扶贫办。各有关市县要把三项移民工作结合起来,周密计划,统一部署。

要切实提高整体搬迁率。今年新启动的移民迁出点,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整体搬迁要求,成熟一个,搬迁一个;做不到整体搬迁的,不能列入搬迁计划。同时,要将移民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历年遗留的未整体搬迁的农户,将尚未整体搬迁的居住点作为下一步搬迁重点。各地要探索移民建房补助差别化的方法和途径,确保最困难的群体能够搬迁出来。

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集中安置点,将安置点建设与本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更多的资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各市、县要尽早编制安置点水、电、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通过领导小组会议或部门联席会议,商同级发改委、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联合逐级上报,争取尽早纳入省相关部门当年资金项目计划,切实解决好历史欠帐和当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移民后续帮扶的新思路新举措。一方面我们安排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扶持、信贷扶持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要优先向移民户倾斜。另一方面各地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也要积极争取优先向移民户倾斜。确保实现“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五)关于“雨露计划”

要高度重视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今年要确保完成劳动力培训转移4万人的任务。外出务工培训转移要积极探索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减少培训人数,来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降低就业风险的新形式。要加大创业培训转移的工作力度。要在充分利用本地农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在不能离乡或返乡的贫困农户中,选择有能力、有志向的人,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业培训的好形式、好方法、好途径。

要继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地要结合各自的优势主导产业,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制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规划。规划要以贫困农户稳定增收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和创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和互助基金的支持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各地要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内容,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六)关于“产业化扶贫”

继续加强扶贫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提高覆盖带动能力;继续大力发展和完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和服务功能,提高种养基地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户利益,强化贫困农户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要有新发展。今年要继续扩大试点面,要努力探索和完善村级互助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新机制,积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要认真总结好宁都县连片开发试点经验,为推广以县级为平台的资金整合机制提供借鉴。

继续做好小额到户贷款贴息工作,提高贫困群体瞄准率,探索小额到户贷款贴息使用管理的新模式,提高使用效益。重点扶持贫困户中务工返乡人员的生产和创业。

省办积极支持各地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小额信贷试点,拓宽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筹资渠道。

(七)关于“社会扶贫”

定点扶贫要有新拓展。一是做好国家安排在赣的定点扶贫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抓好省直(属)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督查与落实,加大帮扶力度。三是再动员争取一批单位到新增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开展定点扶贫。四是争取与省委组织部、省军区政治部合作,落实好省内团级(含团级)以上驻地部队开展定点扶贫,发挥部队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要按照扶贫单位基本职能分类,分别总结各类单位的具有基本职能特色的帮扶形式和内容,规范不同单位的帮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掘单位的帮扶潜能。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要有新发展。一是扩大帮扶范围,力争今年结对帮扶发展到9万户。二是规范帮扶形式,年内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交流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规范结对形式和帮扶内容。三是把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帮扶重点,将生产帮扶和生活救助紧密结合起来。力争今年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有新突破。

继续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扶贫。一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工商联、省光彩会的合作,探索建立扶贫合作联系机制。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扶贫优惠政策,引导更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贫困地区创业发展。二是要把外出务工培训转移和非公有制企业用工计划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拓宽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市场。三是积极动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兴办公益事业,推进贫困农村的社会建设。

继续抓好“三支一扶”工作。紧紧围绕“宣传好政策、把握好条件、安排好岗位、发挥好作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扶贫大学生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工作。一是对“三支一扶”工作进行一次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争取人事部门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安置工作和选聘工作。二是对扶贫大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扶贫开发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与扶贫大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八)关于“科技示范与推广”

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对已建成的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管理,强化示范和带动功能。今年要再择优扶持一批科技示范项目,推广一至二项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提高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要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贫困地区农村科技示范和推广的新路子,力争在解决不同类型的技术难题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和示范推广价值。

(九)关于“宣传工作”

进一步发挥《扶贫开发工作简报》和《老区建设》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加大国家级报刊杂志的宣传力度,力争在《扶贫开发》、《中国扶贫》等扶贫领域权威杂志上发表10篇以上的经验性或调研性文章。要加强宣传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保持队伍相对稳定。要重点宣传各地在体制机制方面有创新突破的好经验、好做法。

(十)关于“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今年要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紧密联系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正确把握形势、深入研究问题和扎实推进工作的能力。

二是加强培训。要制定和落实年度扶贫系统干部和重点村干部的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努力提高全系统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

三是建立工作目标考评制度。今年省对设区市、设区市对所属县(市)要建立工作目标考评制度。每季度要有考评情况通报。通过考评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是改善条件。省扶贫办要继续努力,花大力气去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改善扶贫系统的条件提供支持。各级扶贫办也要高度重视、拓宽思路,不断改善本单位的工作生活条件。

五是廉洁自律。扶贫系统的干部要不辱使命,勤政廉政、心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以实际行动维护扶贫系统清正廉洁的好形象。

2009年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开局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困难年。新的更繁重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光荣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新阶段扶贫开发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本文为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张志豪在2009年1月16日全省扶贫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本刊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任编辑:徐永祥]

猜你喜欢
培训工作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
不工作,爽飞了?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选工作
练就九条命 管窥户外培训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