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继续加大
2009年1月5日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595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2009年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包括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2008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7%。今年这四项补贴会进一步扩大。今年中央财政的惠农政策还有: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产粮(油)大县的奖励力度,逐步取消粮食主产区资金配套,继续落实促进生猪、油料、奶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将农村公路管护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在全国全面推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按月人均增加10元)等等。
(农民日报)
消费增速创10年新高 农村消费实际增速首超城市
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增速创下10年以来新高。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7759.2亿元,同比增长21.9%,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消费增速新高,实际增速连续五年超过经济增长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推广,农村消费实际增速也连续7个月逐月提高,2008年11月达到18.3%,同比增长8.2%,比城市快了1个百分点。这也是农村消费实际增速首次超过城市。
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不断加深,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继续,出口形势严峻,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吸收外资困难增多,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也不会改变”。
(北京晨报)
“家电下乡”今年扩大到全国
在近日中国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姚坚表示,“家电下乡”工程正在分步扩大铺开:从2008年12月1日起,由最初试点的三省一市(山东、河南、四川、青岛)扩大到14个省市区(新增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今年2月1日起,再从14个省市区扩展到全国。目前已进行相关的产品招标,同时新增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四类产品,供各个省市区选择其中的两项。
目前“家电下乡”的品种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四大件”。按产品价格的1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对补贴产品设定了最高限价:彩电2000元,冰箱2500元,洗衣机2000元,手机1000元。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曾指出,初步测算,连续4年在全国农村对上述农民需求量大的“四大件”实施“家电下乡”,可实现产品销售近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平均每年可带动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5个百分点。
(人民网)
中央投入农业技术体系建设近10亿元
从农业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召开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全面展开这项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主要目的的重要科技支撑计划,囊括水稻、小麦、高粱、马铃薯等50种大宗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正有序推进并初见成效。
据介绍,我国于2007年启动了水稻、玉米、小麦、柑橘、苹果、生猪、奶牛等10个产业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争构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农产品已达到50个,共设置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聘用50个首席科学家,涉及34个作物产品、11个畜产品、5个水产品。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该项目的专项资金达9.675亿元。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有效引导和支持了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我国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集中,使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更加紧密,推动了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人民网)
中国供销合作社开拓农村市场
中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正在实施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在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介绍说,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阵地在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经营网点和各类基层组织遍布城乡,完全有义务、有条件、有能力在沟通城乡,开拓农村市场中发挥中坚作用,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沟通城乡“双向流通”,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成玉强调,今后供销合作社还要努力扩大经营领域和经营范围。只要是农民需要推销的商品,要千方百计帮助推销;只要是农民所需要的消费品,要千方百计组织经营,在开拓农村市场,启动农村内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新网)
农业部:推进乡村旅游扩内需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注重发挥部门优势,找准实践载体,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培育消费热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乡村旅游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主要资源,是我国潜力最大的旅游市场。学习实践活动中,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切实找准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产品开发、经营方式简单粗放,生态意识不强,项目雷同,布局不合理;基础建设、服务设施较为滞后等。
在此基础上,两部门积极推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五项举措”:一是积极统筹协调,推动建立以旅游、农业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全国乡村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推动成立“中国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引导社会各界加大乡村旅游资金投入,积极用于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民职业培训等方面。三是加大对乡村旅游建筑环境、卫生环境、生态环境的清理整治力度,加快乡村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做好规范指导,编制《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研究制定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的指导规范及相关要素标准。五是实施《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在星级饭店、旅行社和A级景区(点)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服务保障活动,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合作保障机制。
(光明日报)
今年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2009年1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提出2009年要继续以抓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八件实事”为重点,全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为实现2009年度目标,会议围绕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需求作出以下工作部署: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落实部省联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抓好通乡油路建设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事业。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客运网络,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优化运力结构;加快统筹城乡公共客运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
提高农村交通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继续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落实质量保证措施,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实体质量;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和渡口改造、渡改桥工程建设。
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努力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总结推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好经验。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将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
(农民日报)
全国建成农家书屋三万家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表示,继续大力加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11月底,农家书屋工程总投资近五百亿,已建成农家书屋三万多家,出版各类适农出版物2万多种,惠及几亿城乡人口。
2008年拨付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128亿元,其中中西部地区补助资金6亿元,东部地区奖励资金1280万元。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机构,各地工程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30040家,其中,东部地区16585家,中部地区7435家,西部地区6020家。
(人民网)
全总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建设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发出通知,针对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工,要求各级工会切实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通知中指出,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继续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建设。
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全总将加强与劳动保障、建筑、司法、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重点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专项检查,监督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扩大工资支付监控保证金实施范围,推动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
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影响农民工薪酬的企业,工会要与企业开展平等协商,保证农民工切身利益。要督促停产、半停产企业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足额支付工资,落实相应的经济补偿,帮助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农民工,按规定及时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防止出现企业恶意关闭、企业主欠薪逃逸的现象。发挥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工会双向维权机制的作用,加强沟通与协作,合力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