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播操教学中的七忌

2009-03-30 02:28徐希梅
体育教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广播操动作教师

徐希梅

第三套广播操2008年9月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为了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

一忌:急于求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在新操教学时过分追求速度,恨不得一节课教上三至四节,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指责学生、埋怨学生,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我们知道,完整地学习一套广播操,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很熟练、流畅地完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根据教育学与人体生理学原理知识,当学生在开始学习动作阶段,可称粗糙的掌握阶段,对初学动作的理解总处于模糊的状态,做起动作来不规范、不到位。这时教师急躁不得,要沉住气,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练习,即使不准确也没关系,只有在肯定的同时指出问题之所在,才能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

二忌:盲木施教

我们一些体育教师在广播操教学中,既没有认真地领悟图解、阅读动作的线路,又没有认真将自己所学的动作与具体要求相结合,在动作的转向、路线、节奏变化等过程中手、头、腿等要求还没有搞清楚就走进课堂,最后教错动作,一旦错误动作定型将很难纠正。在我市的广播操比赛中,小学集体出现错误率达到13.7%,中学集体出现错误率达到18%左右,其中有一所中学一套操中出现的错误有五处之多。

三忌:教法单一

直言不讳地讲,我们有大多数教师在新操教学时,从脚的动作到手的变化,从分解单个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面对所有学生一竿子到底,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法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教师自身也感觉吃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条件的让他们跟着多媒体去模仿、讨论、展示,再根据老师对动作细节提示、纠错,将教与学联系在一起,并搭配其他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效果就会明显好转,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完整的动作,也可将部分难度较大的或有代表性的动作先教,如跑跳、踏跳等不容易整齐的、学生不够协调的动作。又如有关基本姿态的动作像予形:两臂的直上举、前平举、斜上举;步法:前弓步、侧弓步,马步等动作可单独先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的动作。

四忌:虎头蛇尾

在实际教学及广播操评比中我们看到,一些教者一开始教得非常规范,组织得也非常严密。比如第一节课教得非常认真、仔细,第二节课把第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一遍,然后再教新的内容,如此反复似乎很有道理,但结果是前几节动作非常规范、优美,而后面几节的动作由于练习时间不足,教师教的时候又缺乏最初的耐心和细心,学生掌握动作过程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动作的线路也不够清楚,又因为音乐节奏很快,学生动作不够熟练,忙中出乱,久而久之形成了集体的错误动作。

五忌:人数过多

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教操的“效率”,缩短学操时间,出现一个年级甚至全校几千人跟着一个体育教师学操的“牡观”场景。由于人数多场面大,教师的讲解远处的学生根本听不到,教师的示范也看不见,但为了表示他们学操认真积极,他们只能依样画葫,学个大概,只要手脚能动起来,就不管动作是否正确了。结果动作一塌糊涂、错误百出。

六忌:“一视同仁”

由于学生在接受能力、动作的悟性及动作的协调性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快慢也不一样是很正常的事。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让一些完成动作较快的学生去带领较慢的学生进行学习,以学生教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互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七忌:讲得太多

讲得过多是学生比较反感的问题之一。一些教师在教操时抓不住动作的重点,掌握不住讲解动作的时机及动作的要点,不注意精讲多练。由于讲得过多,学生练习时间很少,教操的效率很低。教育学告诉我们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必须得通过身体的练习,在身体直接参与认识活动的情况下,使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紧密地结合,掌握某些知识、技能和技巧。即使通过活动已熟练地掌握某项技能,仍需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目的,其实这就是我们学校体育本质的内涵。

猜你喜欢
广播操动作教师
我当上了领操员
提高广播操教学效率的策略
下一个动作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画动作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本期要目
为什么不做广播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