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盐油糖

2009-03-27 04:34兰晓雁
饮食科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无糖菜式茶匙

兰晓雁

人摄入盐有三个来源,即烹调食品放的盐,食物本身含的盐与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盐。虽说烹调放盐是国人摄取盐分的主渠道,但也不可忽略后两种来源。令不少人垂涎的咸菜与腌制食品,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少盐,因而成了“含盐大户”。如100克腌芥菜头含19克盐,100克酱萝卜含18克盐,100克酱油含15克盐,100克榨菜含11克盐,100克黄酱含9克盐,100克腌雪里蕻含8.5克盐,100克香肠、火腿含4克盐。另外,酱肉、烧鸡、熏肉等熟食的含盐量,往往高出一般菜肴1倍~2倍。至于松花蛋、成鸭蛋以及某些点心,也都含有一定量“看不见”的盐。不妨设想,你只是控制了烹调用盐,却对上述食品大开方便之门,你的盐摄入量超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还有一点,有些人为增加口感而重用味精,而味精的化学名称叫做谷氨酸钠,结果导致钠摄取量明显增加,与吃盐的效果“殊途同归”。同样道理,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豆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等调料,也都含有一定量的钠,过多食用很可能使你犯与滥用味精同样的错误。

反击策略:

1、从健康大局着眼,对上述食品要尽量少吃甚至不吃。

2、如果你暂时难以舍弃这些食物,应弄清所含的食盐量,并列入一天应摄取的总盐量中。

3、购买调料先看清标签上的钠含量,尽量选择含盐量低的。

面对两份肉食,一份肥肉,一份瘦肉,你如何选择?相信多数人会弃肥选瘦。因为肥肉是高油食物,油吃太多可能引起血脂升高,瘦肉嘛,不太油,多吃一点没关系吧。其实你错了,肥肉固然是脂肪的“富矿”,但瘦肉也不是盏“省油的灯”,每100克脂肪含量达28克之多。医学将这种看不见的“油”称为隐性脂肪,它分散存在于你从未意识到且为你所钟爱的食品中,将本来面目掩盖起来,给你一种不油的假象,瞒天过海而潜入你的身体,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下致病的祸根。

再说素食,在人们心目中肯定属于低脂食品之列,却疏忽了你为提升素菜的香味与口感,在烹调过程中加进的大量油与汁料。据香港营养师分析,一碟罗汉斋饭大约含有9茶匙油,其高脂程度不逊于一碟xo酱肥牛肉炒面。可为什么香港人对其“趋之若骛”呢?原来是受了从菜式的外表判断食物是否健康的习惯的误导,只要看见是干身或少肉的菜式,便以为它们的脂肪较低。而真相却是(每百克食物的脂肪含量):五香花生米高达44.4克,脂肪占了几乎一半,蛋黄(28.2克),肘子肉(28克),方便面(21.1克)。这些都属于高隐性脂肪食物,外表不是很“油”,内里却暗藏玄机,诱使你在不经意间掉入脂肪的“陷阱”中。“脂肪陷阱”中还有以下食物:炼乳、冰激凌、乳酪、鲜奶油、乌鱼子、鱼子酱、蟹黄、猪皮、猪脚、猪蹄膀、猪大肠、炸薯条、腰果、核桃、松子、杏仁、开心果及一些点心。

反击策略:

1、改变单纯从菜式的外表判断食物是否健康的习惯,充分了解日常食物尤其是素食中的隐性脂肪含量,以挑选适合自己的食品。

2、对列入黑名单的食物保持高度警觉,不是说不能吃,只是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尽量少吃,并将所含热量计入每天的总热量中。

随着人类对糖与健康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少吃糖”已成为继“限制脂肪”后的又一句健康口号。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对糖的限制更要严格。然而,与“隐性脂肪”一样,“看不见”的糖仍在通过种种伪装肆无忌惮地渗透到日常食谱中。

最大的伪装莫过于无糖食品了。其实,所谓无糖食品只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人工添加糖分而已,但天然糖分依然存在。以牛奶为例,天然牛奶含有5%左右的乳糖,且以目前的生产技术不可能将其从牛奶中清除。

另外,为改善口感,无糖食品中往往加入了一些特殊成分,如甜味剂、增稠剂、稳定剂、品质改良剂等,统称为添加剂。可得注意了,虽然甜味剂只增加甜味,热量较低或不含热量,不会升高血糖,但其他添加剂就难说了。比如麦片类食品里常用的增稠剂,乃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等,与白糖一样有升高血糖之弊,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至于一些特制的点心、饮料、配料等,所埋伏的糖量更是不可小视。科学家的检测资料将使你大吃一惊:1块消化饼、3茶匙爆米花、1小袋薯片、两茶匙番茄酱等各自相当于1/2茶匙糖;1块巧克力消化饼,1个汉堡包各自相当于1茶匙糖:1勺冰激淋、两茶匙果酱各自相当于2茶匙糖:1片蛋糕、3茶匙膨化小麦食品各自相当于4茶匙糖;相当于5茶匙糖的是1小纸盒果味酸奶:可乐则更高,1罐即相当于8茶匙糖,堪称冠军。

反击策略:

1、限制上述点心与饮料,并将所含糖量计入一天的摄糖总量中,以免糖分摄取超标。

2、不要迷信无糖食品,打破无糖食品意味着“有利于控制血糖”的神话。因为某种食物能不能快速升高血糖,和其中是否含糖没有绝对关系,关键在于它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的构成特点,不含糖的切片白面包引起的血糖反应,差不多可与葡萄糖“媲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正确之举是适当偏重于豆类,奶制品、粗粮与蔬菜,这些才是控制血糖的经典食品。

3、购买无糖食品务必看清配料表,提防增稠剂等添加剂对血糖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无糖菜式茶匙
小茶匙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她一下子缩小啦
她一下子缩小啦
嫩牛肉炒豇豆
菜式多样有讲究
有“糖”的无糖食品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
无糖食品真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