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习作一直是让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事。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手拿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将习作批改得“体无完肤”,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老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应让习作批改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把“批改”变为“交流”。
一、带一点商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知识的增加,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喜欢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式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展开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流。因此,老师在习作批语时,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他的意见,例如:
(1)“花儿的香味从窗外流进客厅里。”批语:改“流”为“飘”,你看是不是更准确些?(2)“松树虽没有牡丹艳丽,也没有水仙俊俏,但它能万古长存。”批语:松树能“万古长存”吗?不如改为“四季常青”,你同意吗?这些批语,一改传统的判断式语句,代之以商榷性的问句,亲切又平和,避免了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老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对话的位置上,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氛围,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渠道,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同时,这种商榷式的批语,既富有启发性,又不失指导性,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改起习作来,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二、多一点鼓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希望老师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鼓励。因此,习作批语一定要多给些激励性语言,要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形象,一个标点用得正确,也要为其叫好,给予表扬。例如:(1)“水灵灵的小叶片透着嫩红,浅浅的红晕向叶片的四周渗去”一句,老师在“透”“渗”字下做记号,并旁注:一“透”一“渗”,绝了!(2)“也许是头一次做这种事,我怀里像藏着只兔子,心不住地乱跳,手一个劲儿地抖动着,不听使唤了。”教师的批语是:描写生动、细致,尤其是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真不简单!!!(3)“一定是老天爷累了,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这雾就是从他嘴里冒出来的热气。”老师的批语是:真是奇言妙语,实在是可贵!如此批语,虽只有只言片语,但蕴含着老师真诚的赞许,由衷的喜悦,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的信心。
三、用一点情感
师生情感的沟通,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习作批语实际上是教师内心情感的流露,对学生褒贬赞否,无不对学生心灵产生一种冲击,尤其是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他希望能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因此,教师拟写批语,必须用上真情,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学生深受感染,动情悟理。比如一位脚有残疾的学生在《我十四岁了》一文中,写了自己家庭困难,兄妹三人读书,全靠父亲做临时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可是这十二年来,父亲硬是用孱弱的身躯背负着我四处求医问药,无论多少次失败也从未放弃过;风霜雪雨里接送他上学、回家,从未间断过。全文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洋溢着孩子对父亲的挚爱、愧疚和赞美之情。读罢此文,老师写了这样的批语:读了你的文章,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你的生活令人同情,你的父亲令人钦佩。都说父爱是伟大的,从你的父亲身上,我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有了这样一位坚强的好父亲,你还有什么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逆境不能战胜!真诚地祝愿你一家早日摆脱贫困,祝你早日站立起来。这位学生读了这一批语,激动地对教师说:“老师,谢谢您,您的话更增强了我对生活的信心,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的。”在这里,习作批语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把教师和学生的心拉得很近。
四、来一点幽默
文明得体的幽默能愉悦身心,激起爽朗的笑声,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习作批语适当来点幽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学生在一篇习作中出现很多错别字,老师这样批语:“你的错别字太猖狂,为了伸张正义,来不及跟你商量,我已经把它们全部揪出来示众,请你各打它们五十大板,然后关押起来。”这些批语,诙谐中见师情,幽默中见力量,学生会在一笑中受到震动,认识到不足,学到知识,这恐怕要比直截了当地批评更引人深思吧!这正如德国一位学者所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
五、多一点反馈
像人害病一样,只有把病人的病弄明白了,才好对症下药。每次习作发下去后,老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地把老师的批语、修改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结合自己的看法,写篇“习作后记”,谈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认为老师改得不对的,也可以推翻它!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活动,学生的写作心理与写作态度马上来了一个飞跃,他们也觉得习作不那么可怕了,还很有趣,就慢慢地对习作产生了兴趣。
总之,对学生的习作应采取宽松、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习作,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把“批改”变为“交流”,让习作批改沐浴“人文性”的灿烂阳光。
(杨彦岭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学区05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