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新问题和对策

2009-03-27 04:33孙江丽
管理观察 2009年7期
关键词:人事档案

孙江丽

摘要: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职工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聘任制的实施,企事业单位的优胜劣汰,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和出国热潮的冲击及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在实际管理中的新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人事档案 三龄一历 人档分离

一、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新问题

1、弃档现象

“弃档”就是抛弃了自己的档案,对于有关记载个人信息的档案下落和管理不闻不问。“据一项调查统计,目前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管理的人事档案已近300万份,但20%却成为无人问津的死档。”“弃档”己成为普遍现象。人事档案作为人生经历记录,在一段时间内曾被视为人们的“生命线”,严肃而神秘,随意抛弃档案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思议的,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把档案看作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

2、擅自扣档

在人才流动渠道渐趋通畅和多元化的今天,人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择业权力,可以辞职、跳槽。为了留住人才,也为了迫使跳槽人员将业务交接清楚,其他手续办理妥当,某些单位就以扣留人事档案为“杀手铜”来防止和降低自身的损失。

3、擅自建档

很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中的许多单位,为了吸引众多的“三高”人才,改变了过去人才调动的一些做法,可以不要当事人的人事档案,并且有些单位还许诺可以为其重新建档。比如某市一所高校为了吸引人才亮出新招:“因调动被单位除名或辞退的高层次人才,一经录用,可恢复原有身份,并连续计算工龄。”

4、“三龄一历”内容失真

“三龄”是指年龄、工龄、党龄;“一历”即学历。近几年来,人事档案造假日益泛滥起来,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工龄越来越早,年龄越来越小,学历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给人事工作带来诸多麻烦。

二、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

1、人档分离式管理

在日本,个人的人事档案可能分散在工作单位、公安当局、信息公司三个不同部门,这三个部门分别根据工作需要,收集、保存档案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本单位只收集员工履历和与人事考核有关的材料,如果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结束,其人事档案并不随人走,仍保留在原单位,不外借也不移交;公安当局收集政治动向材料,但不为外单位提供利用;而信息公司则收集一切可能有出卖价值的材料。人档分离、代为收集、代为保管的方式,既不限制人员流动,又有效地节约开支;既便利单位使用,又避免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有借鉴意义。

2、人事档案的有条件部分开放

我国人事档案只供本部门及上级领导部门利用,但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人事档案还可以部分的向本人和被法院授权的机构或个人开放。在美国,所有现正任职或已离职的雇员都可以在正常工作日,出于合理的需要申请查阅本人除鉴定、考核、录用等材料外的人事档案,档案保存部门必须为查阅者提供免费的影印件。如果雇员对人事档案的部分内容产生质疑,可向主管部门提出并与之探讨,如判定确有错误信息,可将其剔除或由本人提交一份澄清事实的备忘录,并要求把它放入人事档案中。

3、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

“美国在圣路易斯州设有全国人事文件中心,保管着联邦文职人员的人事文件

7000多万卷,在这个文件中心,所有的检索工作都己经实现自动化,人员的各种数据、案卷编号和库房位置都已输入电子计算机,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各种人才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我国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当然借鉴国外经验不能盲目,应当尊重我国国情,保持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借鉴。

三、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构想

1、分层次审核

干部档案审核工作中按照分层次审核、分阶段推进的思路,“三龄一历”认定上把好“实”字关。对干部的“三龄一历”严格政策,统一标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做到不迁就照顾,不怕得罪人。特别是在认定干部出生年月和参加工作时间时,逐个分析,逐个确认。对每个干部的“三龄一历”先后审核多遍,既保证了上级的有关政策落到实处,又使认定结果符合干部的真实情况。

2、收集补充新内容

过去规定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范围包括:履历材料;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录用、任免、转业、工资等材料;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等。这些材料显然它们己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不能适应当前对人才全方位、深度考核的要求,人事档案的内容函待改革,新的精练有效的内容构成呼之欲出。

(1)业务表现材料 着重记录一个人在工作上的成绩,以及它所受到的包括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各类奖励。从这些材料里,应当能够看出当事人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所获成绩。更利于人才的调配和选拔使用。

(2)缴纳养老金、公积金、各项保险金和签订合同的记录都可以纳入档案,或者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诸如心理健康档案、身体健康档案等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特色内容,这样不仅能增强公民的档案意识,还能以最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容提高档案的使用频率,显示它的价值,人们对档案也就必然会更加重视,随之将逐渐瓦解数量庞大的“弃档族”。

总之,人事档案作用不可忽视,不可弱化,因而讨论的焦点不是取消传统人事档案,另搞一套,而是如何改革人事档案工作,强化其效用,使之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更好地为人事工作服务。

3、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展望未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景象,将看不到包罗万象的档案袋,代之以各种编码、数据库等电脑数据资料。用人单位如果需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内容,或各种资格证书、考试资料等,都可凭一定手续被授权上网查找,这样得到的信息既准确,又快捷。这种灵活方便的新办法更适应新形势,是未来不可阻挡的潮流。更多的构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可以尝试IC卡形式,用IC卡储存个人的基本资料,由个人持有,但数据库中的修改权限只有人事部门拥有。

参考文献:

1、王云庆、苗壮:《现代档案管理学》,青岛出版社,2004年2月版。

2、花庆红、加矿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陕西档案》,2007年第l期。

猜你喜欢
人事档案
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研究
网络环境下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分析
试分析人事制度改革下高校人事档案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如何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功能
运动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浅析医院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高等院校人事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