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富
摘要: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这里主要是发展观、育人观、教育质量观、培养目标观、人才培养方式观、管理观以及精神状态上的转变。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已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它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创造性人才,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先导。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本质、规律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解、认识和看法。它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高师专科学校,要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贯彻好、落实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必须端正办学方向、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体会,认为应着重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首先是发展观的转变。即变重规模、重数量为积极充实内涵,紧紧扭住质量。人们一谈学校发展往往片面地理解为就是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学科点的不断增加、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以及基建规模的扩大。至于学校的内涵怎样、质量如何则较少有人过问。用一句经济术语来说这是“粗放式经营”。高师专科学校在发展中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扩大规模、改变多年来生师比例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考生希望上大学的需要。但实践证明,办学规模、在校学生数等并非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办学规模、在校生数的扩充增加往往与人、财、物等诸条件紧密相联,决不能象“大跃进”年代那样离开现实可能去追求大规模、高速度、高规格,否则就会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近些年,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教师体罚学生、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自杀、杀他等问题的出现,与一些高师院校质量意识淡薄,教职工没有“精耕细作”,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没有做好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无关系。
其次是育人观的转变。即变视学生为“知识人”,按“教书匠”来培养为视学生为“教育人”,按照教育家、学科教学专家目标培养。我们常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思想观念几十年来左右着高师院校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知识仓库,把凡是将来在教学上用得着的知识一古脑儿地“填”给学生、“喂”给学生。高师学生从参加高考到毕业从教,真有如“赶鸭子”、“填鸭子”、“烤鸭子”、“板鸭子”,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鉴于此,高师院校的育人观和培养目标要作根本性变革。站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高师院校的育人观和培养目标,结合我国高师院校实际,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重大变革。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学科教学专家,首要的是培养起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崇敬感、责任感,树立起科学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经过教育培养,他们有把握教育规律、了解学校教育实际、洞察学生心理,特别是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强化终身教育思想,注重创新意识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训练。要在学生心灵深处牢牢树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学习是生命延续、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有了这样的信念加上创新意识及科学的方法论教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其三,要大力加强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训练。科学研究是源,教学是流。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就应该是一条小溪,一条河流。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高师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科研道德和科研能力,是培养“教育人”、培养创造型教师、培养未来教育家的迫切需要。
再次是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即由偏重知识传授转为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从知识灌输型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以及曾经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上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此外,还有培养目标观的转变,人才培养方式观的转变,专业设置观的转变,管理观的转变以及精神状态上的转变等。
总而言之,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能不能与时俱进,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方向乃至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师院校的兴衰。高师院校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中有所和为,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办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