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09-03-26 03:45沈明慧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历史教学

沈明慧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讲究语言艺术,整堂课才能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意境感人的语言。

[关键词]历史;语言艺术;教学

历史是一部陈年老账,讲的全是些老掉牙的事。悠远的历史,如何萦绕于学生的脑际?这尤需靠语言将之“再现”、“复活”。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史实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论的阐析要深入浅出,要注意一堂课中语言的层次构思、语调的抑扬顿挫,重视情感的投入,努力创造产生积极情感的情境;备课时要备出趣,授课时要讲出情。只有讲究语言艺术,整堂课才能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意境感人的语言。

1.妙语横生,引学生入佳境历史本身是已发生过的一幕幕精彩动人的立体生活画面,这就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必须突出趣味性。把过去了的历史现象再现在学生的头脑里,并使之形成具体、清晰的历史表象,这是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之一。课堂上,恰当运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把史实故事化、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口语化、生活化、直观化、情节化,能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喜闻乐见的历史画卷,能使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讲“分赃者的聚会”——巴黎和会时,可以这样描绘:“……英法操纵着巴黎和会,率领代表团的都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英国是首相劳合·乔治,这是因老奸巨猾而被称为狐狸的人,奉行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他想挤牛奶,既要惩治德国。又不愿过分削弱德国。东道主法国呢?是总理克里孟梭,他政治手腕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策划推翻过十八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是一个典型的复仇主义者,他要割牛头,竭力主张肢解德国,不让德国东山再起,其野心是称霸欧洲大陆。美国代表团由总统威尔逊率领,威尔逊因博学善言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他带来了十四点原则,口头上标榜和平,竭力主张建立国联,做着世界霸主的迷梦,幻想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操纵国联来达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但他精心编制的和平外衣却被老虎和狐狸撕破了,顿时变成的又聋又哑的宿吉诃德,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而且也捞不到什么利益,可怜威尔逊总统兴冲冲飘洋而来、绝望而归,从此大病不起……日本只关心远东太平洋地区事务,为了不引起欧美列强反感,于是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样,各怀鬼胎的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巨头”和日本争霸与分赃、既争夺又勾结的矛盾冲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而且做到科学性、形象性、生动性、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兼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具体、逼真的历史表象。此外,诸如古今中外的轶闻趣事、嘉言懿行、文化传统、风土人情,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素材,在教学中有机穿插,可诱发学生产生了解更多历史知识的迫切愿望和浓厚兴趣。生动形象性的语言犹如课堂上的调味品,能有效调起学生胃口,让学生产生赏心悦目、乐而不疲、欲罢不能之感。

2.设疑置辩,激学生上新高教师授课时,如只讲活生生的历史知识,学生得到的只能是感情的表面认识,难以发现本质、规律,因此,不能片面单纯追求趣味性或形象性,而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难点,善于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难易适度的问题,通过发挥语言艺术进行激趣,适时提出学生所产生或要解决的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思考展现在面前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跟随教师讲课思路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有机统一。如讲西安事变时,惟妙惟肖地喧染骊山捉蒋,学生洗耳恭听,教师应在激趣的基础上,巧妙设疑置辩,利用“张学良一向对蒋忠心耿耿,不断效犬马之劳,却为何要兵谏捕蒋?”“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国难当头,蒋为何不抗日却积极剿共?”“蒋该不该杀?为什么?”“当时逼蒋抗日是否可能?为什么?”激起学生悬念,引导学生处于当时历史情景中深入思索。在提出这些问题时,应合理调控语言的节奏、速度、音量,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条件和机会,并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然后及时释疑解难,浓缩提炼,从中总结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加深学生对和平解决事变必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不断提高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寓情于声,促齐共鸣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可益人神智,鉴古喻今,给人宝贵的启示,具有劝善戒恶的教育功能,是一门关于如何做人的学问。因此,思想教育是历史学科教育目的的灵魂。为搞活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史鉴因素和情感因素,力求声情并茂、神态感人、流畅准确、褒贬得当,用不同的语调,高尚的激越的情感,进行富有时代色彩、饱含真情实感的叙述:当讲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时绘声绘色,用铿锵激昂的情调加以褒颂,讲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的历史罪人时则显出义愤填膺、深恶痛绝,讲强敌压境当权者腐败无能不作抵抗时痛心疾首、拍案而起……都可使学生心随情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激发出强烈的爱与憎。如此之讲授,可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在诗一般意境中得到教益和美的享受,在充满哲理的情趣之中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在不偏离教学主题、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若能熟悉教学艺术和讲解技巧,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善于运用并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善于调控讲课节奏和课堂气氛,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复杂的历史现象形象化、生动化,准确流畅地讲出活的历史、动的画面,并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就能达到高效营造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氛围、使学生闻有兴味、学而不倦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历史教学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视听语言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