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班额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9-03-25 07:20徐改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动笔动脑自主

徐改阁

[摘要] 在语文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小组交流,互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课程强调的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才能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关键词] 动手 动脑 动笔 自主 互动

一、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适当背景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过去上课,总是教师准备好了再倒给学生,而今不再需要这样做了。一是高中生动手能力强了,已经有能力自己查阅资料;二是学生手头的教辅材料种类繁多,详细;三是信息发达,取得材料的途径多了;四是学生求知欲增强了,不满老师的那一点知识的人多了。因此,只要老师给出问题,提出要求,列出范围,甚至不列范围,学生自会动手做成。如教学《客至》时,需要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极其写作背景,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搜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宣讲、交流。同学们各自使出自己的招数:有的从课文注释中找;有的从教辅书中找;有的从初中课本中找;有的从杜甫传记中找;有的从互连网上找;有的从鉴赏词典上找等等不一。另外,还有意外收获:如课本注释中提到“明府”这样一个词语,以前没见过,有同学找来工具书,有的到网上查阅,仔细认真,独立完成。有的甚至就此延伸,顺带了解了历代官职的演变极其名称的来由,融会贯通,一举几得。

一位语文老师再优秀,也只是一个人的视野,也只是茫茫学海中某一层面、某一侧面的优秀;而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甚至可能拥有比师长更聪明的天赋、更广博的见闻。因此,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知识,这本身也是对学生人力资源的开掘利用。

二、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

要理解文本,当然先要阅读文本,而每个人的阅读视角和对文字的感知点不同,有人重字词,有人重句子;有人重景物,有人重画面;有人重音韵,有人重情感;有人重形象,有人重意境。因此,重视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放开手脚,让学生依自己的阅读习惯去发现、去挑选、去质疑、去欣赏、去评价。

仍以杜甫的《客至》为例。同学们在经过反复朗读、分析、思索后,发现了许多问题:

1.有人说,“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一个“群”字,说明海鸥之多,同时也说明环境优美。“日日”用得好,海鸥天天翔集,说明人不孤独。有这么多的鸥鸟做伴,形影不离,作者一定很快乐吧。 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正是这“群”鸥“日日”来与作者相伴共语,才更显出无人的孤寂、冷静,也才使得作者听到朋友到来禁不住内心的狂喜,又是扫径,又是除草,忙个不亦乐乎。

2.有同学认为,该诗不是律诗,因为“来,开,醅,杯”等字不押韵。有同学认为,是律诗,因为“来,开”应读“Lei、Kei”,并举出李白的《望天门山》为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有人认为,颔联、颈联对仗工稳,干净利索,语义丰富。而有人则认为,颈联中的“盘飧市远”和“樽酒家贫”不对仗,主要是“远”和“贫”不对。就对仗常识来看,“远”应该对“近”,“贫”应该对“富”才对。

4.有人从“呼”字看到了人情物态:主人殷勤待客的真诚,邻里和睦相处的友好,酒席间推盘送盏的喜乐,朋友间相知相识的真情。有人却从“呼”中看到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有人从“呼”的短暂喜悦中窥到诗人长久的孤独和落寞,看到了诗人生活的贫穷苦难、无朋无友的寂寞和内心的惆怅。

5.“肯与邻翁相对饮”简短的诗句包含了丰富的情节:朋友,只有我们两人对饮,是不是太闷了,要不要叫邻居陪陪您,我们邻居老翁可好了,风趣幽默,典故又多。以散文句入诗,看来诗歌和散文有相通之处啊。但诗歌确实不是散文,和散文有很大的不同。这不同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值得探讨。

6.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但这首诗却写得活泼轻快,令人生疑。它真的出自杜甫之手吗?

7.整首诗到底是写喜乐呢,还是写悲愁?作者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到底怎样呢?

这样一首短诗,同学们却能提出如此多样的问题,当然是值得高兴的,然而在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当中,也不乏肤浅的、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适当、适时地引导点拨,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证据更正自己的问题。

三、组成小组,交流互动

同学们初读诗歌感受颇多,问题也很多,接下来就是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不是教师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辩论,最后自行解决。解答形式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将喜欢独立钻研的、喜欢商量的、喜欢配合的、喜欢动手的、喜欢动嘴的、喜欢动笔的搭配分组,让不同习惯的人组合在一起。为了避免少数尖子生唱“精英戏”而使大多数人成为沉默者,每组选出主持人、发言人、执笔人,每次轮换着来,使人人都有事情干,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并由学生确定角色、确定内容、确定时间、评价定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满足了每个人的需要,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胆量。

课堂讨论,让学生做口头或书面的评价以启发思维,增长见识;练习作业,可以让学生自改或互改,以长善救失;作文,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以取长补短。坚持这样做了,学生就会宽容地看待他人,客观地审视自己;关注他人的进步,欣赏自己的长处;明确努力的方向,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既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也能提升做人的品格。当然并不是每次讨论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和要求,但只要学生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要予以鼓励。

新课程强调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强调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但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的这些思维应当是科学的,“个性”应当是合理的,得出的答案应当是正确的。而且有些事物,它的答案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而是确定的。因此,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理性思辩。既科学,又严密;既独特,又合理。千万不能信马由缰、离题万里。也要避免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不但学会尊重自己,也应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多肯定,少否定;多学习,少嘲笑;多合作,少分裂。既独立思考,又团结合作。提倡见仁见智,但也努力作到准确无误。

猜你喜欢
动笔动脑自主
毛毛雨
春天的雨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肯动脑就会成功
多写创意日记激发动笔兴趣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