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有岩
【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以“我们怎样去爱别人”为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讲故事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正是在这次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感人的故事之中,表现了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文章闪现着人性美、同学情,是构建诗情画意课堂的好教材。本文以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为例,简析如何在教学中传达爱意,构建诗意课堂。
【案例】
一、整体诵读,感受爱意
1.导入。教师和着略带忧伤的音乐深情地导入:同学们,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爱是什么,爱是给老师的一声问候,爱是扶起摔倒的小弟弟,爱是给爸爸、妈妈端上一杯热茶,爱是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温暖的双手。《掌声》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女孩,她叫英子,残酷的病魔夺走了她健全的肢体。请你们轻声地读几遍课文,走近英子,了解英子。读完后仔细想想,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第一遍可以读得稍快一点,画出生字词,并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遍要读得慢些,生字新词多读几次;读第三遍时,要把难读的、难懂的和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
3.同桌互读、互评并正音。
4.话题交流:不一样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忧郁、孤独、自卑、痛苦……)
二、读思结合,融情英子
1.同学们,请带着你对英子的初步印象,再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相信大家能从英子的不同表现中加深对她的了解。
2.自读自悟。圈圈画画感受深刻的词句。
3.集体交流。可以做这样的预设:
(1)出示句子:因为小时候生病,英子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读句子,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②理解“落下”的含义。(留下了。)③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什么?(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留下了心灵的阴影……)④可怕的疾病让英子失去什么?(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失去了对同学的信任,失去了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2)出示句子:轮到英子上台讲故事时,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①思考并讨论: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告诉我们什么?在那一刹那,英子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态和表情。
②比较句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抓住“注视”一词,体会同学们的目光中包含着什么;抓住“终于”一词,体会英子的心情,读懂犹豫的原因。)
③认真体会英子的心情,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出示第4自然段,配以《欢乐颂》齐读。说说,你此时看到的是怎样的英子?(坚强、勇敢、自信、乐观、快乐……)说说是什么改变了英子的人生态度?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聚焦“掌声”,感悟爱意
再读课文,可以做这样的预设:
1.读句子一:“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2.读句子二:“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思考讨论:①这是怎样的掌声?(关心、鼓励、热烈、真诚、钦佩、赞赏……)②同学们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英子,勇敢地站起来!英子,我们支持你!英子,好样的!)③在掌声里,你仿佛看到什么?(在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英子被感动的心;在掌声里,我们看到了英子迷人而久违的微笑;在掌声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金子般的爱心;在掌声里,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鼓励的真情……)
4.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当自己身处困境时,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5.请你和着《欢乐颂》音乐声,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读出来。
6.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抒发爱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可以做这样的预设:
1.在掌声中,英子仍然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但是,英子还是原来的英子吗?不一样体现在哪里?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2.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给英子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读完她的信后的感悟。
3.让我们和着《掌声响起来》的乐曲,给英子鼓掌,也给自己今天的进步鼓掌。
【简析】
1.以深情语言营造诗意课堂。教育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本案例中,教师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问题揭示,或者范读课文,都饱含着深情。学生在老师语言的感染下,无论是整体诵读,还是引导与英子对话,都饱含着对真诚和善良,饱含着对文章主旨“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心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的无比赞美之情。
2.用感情朗读凸显人文内涵。本教学案例,由整体诵读切入,将美丽的童年梦想和残酷的童年现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出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这就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蓄了情感。这样的朗读设计,无疑是感性的。进入对比朗读之后,这种扩大的情感两极之间的张力意图更加明显,一极是英子的无限自卑,一极却是英子的无比自信。英子无限自卑是通过回环复沓式的情境引读去表现,英子无比自信则是借助音乐渲染式的背景诵读来体现。同时,课堂创设了学生与英子心灵对话的情境,达成了学生与英子情感的共鸣,凸显了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
3.借多重对话激发深切感悟。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意境单凭教师课堂上的“言传”,学生是很难有所感悟的。只有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与文本、与文本人物、与老师、与教学媒体充分对话,才能激发其言语的兴奋点,才能获取感性的体会。课堂选取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不一样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与英子对话。让学生在琢磨英子上讲台前的复杂心理中,体会英子的心情,体会同学们的掌声想告诉英子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英子前后不一样表现的分析中,与自己心灵对话,并表达自己的感悟,从中体味“爱”的主题。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