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引读,抓实“生本对话”

2009-03-25 04:09邬翠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艄公黄河文本

邬翠萍

“生本对话”是对话教学中的核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收获、思想的启迪、审美的熏陶、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领尝试:

一、 情境激趣,乐读文本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激发其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如教学《长江之歌》一课,首先播放了以《长江之歌》作背景音乐的朗诵,学生听得激情澎湃。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再次播放《长江之歌》纪录片的部分场景,气势磅礴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与现在的生活相距甚远。在学习这首词时,我先用柔美、舒缓的音乐创设情境,在音乐声中,学生跟着辛弃疾走近村居,接着,以手舞、足蹈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地与文本对话。在学生与文本对话受阻时,如“醉里吴音相媚好”中“媚”字,我请了同学扮成翁与媪的角色,想象翁与媪相互赞美的语词,学生一下子就领会了这里的“媚”是相互取悦的意思。

二、 质疑导读,勤读文本

质疑是一种典型的主动学习方式,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石,也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动力。如教学《黄河的主人》第8自然段时”我扣住“更”字发问:“为什么说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呢?”“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从人物的身份、乘坐的姿态、承担的责任、具体的表现等多角度地深入比较,感悟艄公在滔滔黄河上不畏艰险、驾轻就熟的生命姿态,从心底发出黄河艄公是黄河主人的由衷赞叹。

三、 批注授法,善读文本

“批注”就是在书本空白处写注释,写句段意思,品评词句,回答有关问题,提出质疑等。这也是一种让学生学会自主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的好方法。教学《莫泊桑拜师》一课,我在破题、学生提出疑问后,紧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阅读文本。让他们边读边圈画,并告诉全班学生: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读书方法。所有学生都拿起了笔,明白了应该怎样去与文本有效交流,将自己的感受化作圈画批注。由于我们一直遵循这一法宝,孩子们初读时,以求其意;深读时,以会其神;最终落脚在会文本之心,而不徒事求解,囫囵而过。

四、 阅读拓展,读新文本

学完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课外的世界更精彩,如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去了解《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后的一系列故事。学生在阅读后,就自觉地与课文中刘备的真诚地三请相联系,对人物特点了解更深了。所以,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巧妙地把学生从课内阅读引领到课外阅读,走向新的文本,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生本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和基石,是对话教学中的核心。我们要让学生与文本尽情地对话,学会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和批判,努力让每一个场景都放飞学生的智慧,让课堂流光溢彩,灵性飞扬。

(作者单位:淮安市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艄公黄河文本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渡口的歌声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古道 古码头 老艄公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