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 艾 虹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如何最大限度发动并领导全国民众抗战建国,成为中共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共确立了以新民主主义、全面抗战、抗战优先思想作为动员民众的理念,取得7十分有效的动员效果。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共;社会动员;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4-0025-02
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如何最大限度发动并领导全国民众抗战救国,成为中共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革命的行动需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指导”。中共以怎样的指导思想对民众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取得最为有效的动员效果,是至为关键的问题。
(一)新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以“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等著名论点。首先确立了以新民主主义作为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
1.新民主主义作为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为抗战中的民众确定了努力的目标。全面抗战爆发后。针对国民党提出的以三民主义作为其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中共审时度势,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实现全民族抗战,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由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郑重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7页)。中共在区别真伪三民主义的论战中,逐步向民众表明了以新民主主义作为其革命的纲领及奋斗目标的决心,新民主主义遂成为中共在抗战时期进行民众社会动员最为有力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新民主主义较之三民主义的优越性,更加推动了民众社会动员的发展。首先,新民主主义是在充分肯定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前提下,作为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使民众对新民主主义有了全新深刻的认识。其次,新民主主义所倡导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和各项政策,均体现出为社会各阶级谋求利益的出发点,这完全符合民众追求自身利益的心理,使民众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目标,新民主主义成为抗战时期民众社会动员的极为有效的指导思想。最后。新民主主义作为抗战时期中共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其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始终贯穿在中共社会动员的整个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驳斥种种伪三民主义中,进一步从理论上澄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基本战略策略等重大问题,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论战中体系化、明晰化。
(二)全面抗战思想
中共针对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提出“全面的民族抗战”、“群众战争”和“人民的全面的战争”等口号,概括为全面抗战的思想,亦成为中共动员和依靠人民进行抗战的指导思想。
1.全面抗战思想的提出。使中共确立了正确的社会动员理念。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根据形势的变化,迅速制定了一条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了“全民族实行抗战”(《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方针。7月23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八大纲领”,初步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雏形。中共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全民全面抗战的思想,成为中共在抗战期间全面进行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即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利用一切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基本口号”(《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4页)。中共在其所进行的广泛的社会动员过程中,始终以此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2.全面抗战思想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才能走向胜利”的问题,中共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8日,中共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只有建立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愿意抗日的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以及广大海外华侨在内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全民全面抗战为指导思想的中共社会动员,充分分析了各个阶级在抗战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中共以最大限度地照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理念,适当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最为有效的动员效果。
(三)抗战优先思想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其所进行的民众社会动员,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抗战优先的指导思想,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保家卫国,一切抗日活动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前提。坚决执行抗战优先的思想成为中共民众社会动员的主题。
1.以抗战优先为指导思想的社会动员,首先表现在中共以积极的姿态承认三民主义,为国共再度合作创造了条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和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此长彼消,人民根本利益发生质的变化,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主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社会心理的变化,承认三民主义的必需性,确定论说三民主义的方向和内容,并以论说三民主义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使中共的社会动员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逐渐深入人心,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
2.抗战优先指导思想的确立,为中共的社会动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共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及《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全面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政策。1937年12月9日至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提出“今天的中心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的方针。刘少奇指出:“发展民众运动,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抗日,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我们要经过统一战线去进行群众工作,直接动员群众,领导群众,扩大民族革命统一战线运动。强调要以共产党为领导来团结一切抗日的势力与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坚持敌后的抗战”(刘崇文、陈绍畴主编:《刘少奇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00—201页)。
中共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深刻分析时局指出中华民族正处于“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应当立即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号召全国人民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号召全国“工农军政商学各界男女同胞”,“为民族生存而战!”“为祖国独立而战!”抗战优先、民族大义为重成为中国抗日的主题。中共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主题,其所进行的民众社会动员便严格地遵循了抗战优先的原则,把抗战优先作为动员民众,争取民众抗日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综上不难看出,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时局,把握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深刻认识到民众对于抗战的重要性,在如何最大限度动员民众,争取民众的问题上,确立了以新民主主义、全面抗战以及抗战优先作为其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并在抗战的整个过程中得以贯彻并执行,其民众社会动员指导思想的正确也导致了民众社会动员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