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体育价值和心理健康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不仅是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健康,而且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2.心理健康的标准。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篮球比赛中的运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运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需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情感。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
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5.体育运动能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在集体性运动项目中,队友之间的战术配合是首要的,漂亮而又具有艺术感的战术配合则需要队友之间足够的默契,然而,在赛场上每一个精彩的配合都会留给对方无比的喜悦,从而也增强了彼此的信任。然而,高校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应制定相应教育措施
人的身体和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的健康发展。
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在社会上已有开展,有些高校已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但是,尚不普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下去,就极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3.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心理健康。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加强体育课和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并对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积极作用。
四、结语
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得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的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唐燕红:北华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