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效应看新课程的理念和策略

2009-03-24 05:30
教育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效应理念新课程

董 敏

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建立在一系列新理念之上的。深刻理解这些理念十分重要。而从心理效应看新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与心理效应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通过具体、生动的效应,直接体会新理念,从而深刻理解这些理念,准确把握其理念的内涵。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一效应来源于个古希腊神话。相传,皮格马利翁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在塑造这一雕像的过程中,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因而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少女雕像被他的爱感动,变成了真人。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和策略可以从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解释和理解。比如: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就是给学生的学习、成长注入一针兴奋剂,学生就会受到莫大鼓舞,自觉提高了奋斗目标,增添学习的巨大动力,因而会更努力,进步得更快;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把孩子看成什么样子;他就成为什么样子!”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鼓舞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赞扬可催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要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皮格马利翁,对不同学生,从多角度多标准选择评价方式,关注、肯定和鼓励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二、霍桑效应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为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而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有二层含义:一是指“宣泄效应”,意思是人们尽情地宣泄抱怨和提意见,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二是指由于受到额外关注而引起努力或绩效上升的情况,表明影响效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人际关系。

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可以从霍桑效应来解释和理解。如教师要主动和学生“沟通”,学会耐心听取学生的“倾诉”。“潜能有待开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产生较多的不满和困惑情绪,教师切莫压制下去,而要让它千方百计发泄出来,使“潜能有待开发的学生”身心和学习都朝健康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不称心的事情时,要主动地、乐意地听其倾诉,要让学生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从而身心轻松地投入学习。

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全身心地关注每个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还学生以自信;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差异。

树立活动、民主、自由的现代课程理念。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就无法理解。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后进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构建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并发展学生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格外关注。切忌划分学生优劣。切勿打击学生最脆弱的一面,而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垂头丧气、自卑松懈。

三、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被称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新课程中选择性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可以从霍布森选择效应来解释和理解。比如:新课改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要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没有选择就等于扼杀创造。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形成消极的态度,甚至产生对抗的情绪,压抑激情,扼杀创造。

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存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目标自我确定、方法自我选择、过程自我调控、结果自我反馈。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的选择是自愿的,就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就会为之积极主动地努力。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新课程强调课程选择性,改变了过去机械的统一,让学校、教师拥有相应的地方选择余地。

改变大纲为课程标准,增加了选择性。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选择性,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编写体系、切入角度、呈现方式、内容选择、教学顺序、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

评价主体、方法、标准应该多样化。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木桶效应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段木片。“木桶效应”是说事物要全面协调发展。

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可以从木桶效应来解释和理解。比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保证培养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发展的人。强调教学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学会做人。既要传承人类文明,又要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既要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又要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脱下大衣。社会心理学家把这个寓言称为“南风效应”。南风效应说明在工作中,特别是做涉及人的工作时,要考虑背景、环境、时空、方式,要了解对象的特点、个性、认知水平等,要讲究策略性,要注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粗暴、生硬、机械。

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可以从南风效应来解释和理解。比如:重学习过程,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重实践学习。学生获得知识的量虽然比讲授要少,但作题所获得的知识深刻、保持率高,并且能得到体验和感悟,有利于情感和个性的发展。

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全面发展

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意义。先成人才能成才。

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教师教育学生、课堂管理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把大衣脱掉,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应尽量采取柔和的、暗示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逐渐地改掉不良行为。教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精力饱满、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主动,自觉思考,充分发现自己的思想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粗暴训斥和当众讽刺、谩骂、挖苦不但不会产生效果,相反会引起学生的怨恨、气愤和对立情绪,有时还会产生对抗行为,从而使课堂秩序更加混乱。

六、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教师真切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他就会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因为这时学生已把遵守纪律看成是维持“自己人”间友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冷漠甚至冷酷必然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而这种对立情绪是课堂管理最严重的障碍。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与交流时,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自己人”,学生就愿意与教师沟通,接受教师的意见既快又容易。教师要无条件地、全身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解除压力,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外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相反,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学生可能讨厌教师,听不进教师的话。很多中学生因为不喜欢教师而不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讨厌教师,到厌烦学习。

课程要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复杂的学习领域只有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他们感到是“自己人”讲“自己的事”,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

(本栏责任编辑李彩英)

猜你喜欢
效应理念新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画与理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用心处事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