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的呼唤

2009-03-24 05:30崔敬之
教育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含羞草读后省略号

崔敬之

认识冯宪科,缘于自己订阅的知名杂志《扬子江诗刊》。该刊2001年第3期发表了上海名家吴欢章的《愿诗坛新人扬帆启航》一文,对江苏诗人冯宪科的《给妻》等诗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此后,对同仁冯宪科就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其诗作中浓郁芬芳的乡土气息和醇厚朴实的情怀也更加喜爱,特别是其《含羞草》一诗,让人读后更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在商品琳琅的柜台/在大街/……/我们无法找到这些东西/而一些东西/一直很珍贵/不仅仅是草。”

该诗短小精悍,只有寥寥的几行,却有巨大的容量和悠长的韵味。诗一开头,就以蒙太奇手法,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一幅商品经济社会的城市背景图,烘托出对美好事物苦苦追寻的渴望。“在大街”那三字的短句,以及省略号在惜墨如金的精短诗中独占一行的特别句式,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仿佛可以真切地领略到追寻者匆匆的步履、望眼欲穿的愿望,充分感受到主人公剧烈跳动的脉搏和上下求索的急切心情……然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结果却令人失望和叹息。“无法”一词,更能体会出失望的深重,甚至染上了绝望的色彩。那好象串串足迹,又像颗颗汗珠的省略号,也似乎变成了颗颗清亮的泪滴……渐渐地汽化、升腾,氤氲、弥漫,使人心头蒙上厚重的愁云,满怀失落的忧伤。

如果说第一节诗的意象还比较朦胧的话,第二节诗能让人明确地领会到具体而丰富的内涵,也使该诗所写的。含羞草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诗人寻求的不仅仅是朴素可爱的花草,而且更是对醇厚民风的追求,对清廉的为人之道的坚守,以及对质朴人情的热切呼唤和十足珍惜……在这经济转型的时期和社会变革的年代,许多人荣辱不分,是非颠倒,寡廉鲜耻,以丑为美。他们错误地把奢侈浪费当作慷慨大方的荣耀,把勤俭节约贬低为小气吝啬的耻辱;视投机取巧为聪明,视无私奉献为愚蠢……以致许多真理遭到颠覆,真情遭到亵渎,甚至很早以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令人费解、难以置信的“笑贫不笑娼”的现象,在如今我国的许多地方也竟然变成了可怕的现实。许多人徒有人名,不知羞耻,还不如一株“含羞”知耻的花草……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悲愤至极!诗的结尾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闲笔,其实却像大声的呐喊,响亮的警钟,振聋发聩,促人警醒。在大力宣传“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正确荣辱观的今天,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含蓄,可谓言简意赅,语淡情浓,能够使人从简单平淡的语句中领会到丰富的言外之意、美妙的弦外之音和深厚、强烈的感情。第二节中充分可见的内容已不必再加赘述,第一节中所写的无法从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产生美好的向往——这也是诗人“乡土情结”的间接体现。同时,诗中感情浓郁,而又饱含哲理,是诗人感情的泉涌和心血、智慧的结晶——诗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又长期在农村的乡镇政府工作,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十分关心农民疾苦,与广大农民心心相通。他纯真、正直、忠厚、善良,是一位对农民倾注满腔热情的诗人,又像一位勤劳、朴实的传统农民。他不仅在《诗刊》等权威报刊发表了《走进麦地》、《为民打工》、《看望贫困的老王》等许多“三农”题材的感人诗作,而且由中国三峡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满载着他对其深沉挚爱的诗集《乡雪无痕》。他本身就是一首醇厚朴实的诗。

文学就是人学,诗品更映人品。“诗如其人”一语,用在作者的身上确实非常合适。因而,人诗合一,相映生辉,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和升华,达到真切自然、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这使人读后不由得心灵净化,性格也日益淳朴。

猜你喜欢
含羞草读后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登堂入室”闹笑话
省略号
含羞草为什么害羞?
含羞草
读后活动的多元设计
含羞草
陈万兵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正确使用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