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009-03-24 05:30王士武
教育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教师

王士武 庞 波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培养高素质创业创新性人才的必然选择。以知识、信息和能力为主要支撑的知识经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此,高校要积极适应国际化大趋势,深化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深化以学分制为重点的专业教学体制改革,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每个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创业意识和能力。

一、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现状分析

1、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创业教育,但起步较晚

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中国由此开始起步。2002年初,教育部才研究决定在全国9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网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把转变就业观念,完善自主创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印度1966年就提出“自我就业”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并为此教育和培养他们。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显得更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只有1%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创业之路,美国大学毕业生中走向创业之路的有25%左右,日本有18%左右。可见,中国的创业教育已被远远抛在后面,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2、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高涨,但高校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住的现象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进行调查发现:31.96%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非常必要,44.0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15.10%的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只有6.85%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也就是说,75.97%的大学生希望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由此可见,创业观念已经深入学生之心,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涨,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增加,高校创业教育初显成效。但不少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该创业的自己会去创业,无需进行创业教育;其二,有人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作为该群体的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其三,有人认为创业就是开店、开公司挣钱,没有真正理解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其四,部分师生把创业看成是高不可攀之事,认为创业最基本的要素是资金,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和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其五,有人对创业与就业,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种种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甚至有人对“创业教育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清。

3、部分高校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教学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采取了开选修课的方式,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普遍较为单一。中国学科建设中,创业课程几乎是空白。目前表现在课堂上的课程是零碎的,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外的创业教育活动目前主要体现于活动本身的开展,其活动效果得不到预期的保证。

4、创业教育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从而出现一种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创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大因素。从数量上来说,教师数量甚少,从事创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高水平老师更是凤毛麟角。目前高校的创业专业教师大多是从“两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转过来的,知识缺陷较为明显,严重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从质量上来说,缺少“双师”素质的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目前高校创业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因而,大学生的实践指导思维必然限于“天马行空”和“纸上谈兵”的局限之中,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

5、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三种成功的教育模式,但发展很不平衡

第一种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以课堂教学为主导,辅之以创业教育讲座、竞赛等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第二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创业实战为主,依托大学生创业园来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服务,重在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第三种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属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学校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然而,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差异显著,中国绝大部分高校至今还未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二、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

1、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创业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因此,必须尽快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自己的主动创业,一方面为自己创造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概念。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要求大学生在学校夯实基础,博而后用;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因而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业意识,把自主创业的道路拓展得更宽广,将自主创业的理念传播得更深入。

2、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创业品质

从本质上说,个性发展和创业品质的形成具有同时性和共生性,无法用数字和定性来完全区别开。因此,个性化教育和创业教育不是教育的两条线,而是成功教育的两个维度。我们必须在充分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个性并使之自由正确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探索有利于充分提高每个学生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方式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采取多种途径挖掘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创新激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个性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3、构建课程体系,落实创业教育

百森商学院通过课程体系落实创业教育理念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没有系统化的课程,不可能将创业者

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整理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也不可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简约化特点,使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最佳化。高校应大力开展针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提高选修课的数量,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把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注重智力开发、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广泛的兴趣、宽阔的视野、独立与开拓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同时,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在借鉴外国的经验之同时应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在广采博取国内外创业教育专家的智慧的基础上,科学、完善、系统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要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效果更直观、生动,更能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

4、培养师资队伍,开放教学制度

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具有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的创业者兼学者,而这种教师,在我国高校中非常缺乏。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使教师了解创业教育、具备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一些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中,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高校在政策上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创业,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同时在政策上也吸引成功的创业者成为高校教师。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学习美国的经验: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相搭配,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这样既弥补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实现了创业教师个性、能力、学识和经验的互补,优化了师资结构。

5、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创业教育

高等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强调校园文化活动的“四个结合”,即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专家的创造性指导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立志成才与关心社会的有机结合。把创业教育寄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也可以使创业教育得到多方面的收益。

6、打造创业平台,锻炼创业技能

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学生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创业技能。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