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务员元年

2009-03-24 05:30唐小三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公务员工作

王 简 唐小三

4584人同时盯上一把椅子。

这是2009年公务员考试爆出的最热门职位。

当前不景气的经济环境,让公务员成了众多毕业生争抢的铁饭碗。在这把贴着“公务员”标签的椅子上,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一样:有想铺就锦绣未来的,有图安逸稳定的,有冲着优厚福利的,还有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看看那些在以往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在他们的公务员元年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学识与人际的磨合远远超出想象。

期望值上的成长与发展刚刚开始。

一切和想象的截然不同

大学毕业前夕,我手里握着几个录用单位的通知书,可以去做编辑,可以去当银行职员,也可以当公务员,这些职业之间反差如此之大,实在让我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父母一锤定音:当公务员吧。他们定义好的职业只有一个标准:稳定。这个标准后来又被他们套用在为我选老公的事情上,就因为这个平凡而老套的理由,我踏上了公务员的漫漫长路。

成为公务员之前,我对我的第一年有过很多想象:每天提前15分钟到单位打扫卫生,办公室里有一个热心多话的阿姨,一杯清茶几张报纸可以消磨整个下午,朝九晚五天天优哉游哉地上下班……

可是,一切和想象的截然不同。这一年里,我偶尔打过两三壶水,因为单位的保洁工作已经招标给专业的保洁公司,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成本。这一年里,局里没人有空和我八卦家常,我们局20多个人里有3个博士、10来个硕士,仅有的几个老本科一生基本都是局领导,大家关注的是谁比谁文章写得好,专业搞得精。

这一年里,我成了西客站和首都机场的常客。出差时间占全年时间的一半,加班时间占节假日时间的一半,长期睡眠环境的不确定让我有轻微的神经衰弱。

这一年里,我第一次为了买本杂志而左思右想,当我发现我的工资还没有上大学时父母给的零用钱多时,终于明白,想当个好公务员,前提是要有个殷实的家境,因为这份工作的报酬只能带给你温饱。

要说这一年,我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指数是很低的,猛地一看基本就是零度水平。头三个月,我整整看了三个月的旧文件,看得眼冒金星、头痛欲裂;接下来半年,我变成了空中飞人,被单位一再派到外地去工作,别人问男朋友我的职业,男朋友面无表情地说:空姐!我被安排在单位的宿舍住,30平方米一居室,朝北,坐落在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里,而且是和另外一个女孩合住,我俩常常自嘲说:都可以管这间房子叫阿姨了。

如果说还有一件让我觉得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我被派出国参加会议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兴奋极了,打电话给老爸,他也自得地说:“看我帮你做的决定多英明,你们单位福利真不错。”老爸在老国企待了一辈子,每次出国考察都相当于一次慰劳大家的福利旅行,他认为我的出国也是如此。直到办手续我才知道,原来我参加的这次会议是属于初级人员的一次工作交流,我要一个人去某国,而某国的官方语言不是英语。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出国,我唯一会的外语就是英语。那时,一个比我早两年来的前辈安慰我说:“我们当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如果你自己能应付这样的会议,以后的国际交流培训就都没问题了”我真是晕倒,这种培养方式太粗放了吧。根据参加国际会议的有关要求,我乘坐深夜的航班出发,到达时是对方时间凌晨2点,一个人拖着大行李在语言不通的异国折腾到凌晨4点才到酒店,8点半开始开会,如此又在酒店开了1天半的会,会议结束当天下午去机场,坐晚班航班回国了。回来后老爸问我:“某国啥样啊?”我说:“不知道,反正酒店和国内的一样。”

同学聚会说起各自工作感受,大伙都说:“你不会是毕业没找到工作,就骗我们是公务员吧,怎么和想象的那么不一样?”是啊,何止大伙,我也常想,现在这个让我整天出差、工作繁多、工资很低、福利很少的工作除了稳定外,还有什么能说明它是一份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公务员工作?

如果让我回头再说这一年,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当时看上去那么无所谓:

阅读三个月的旧文件使我对工作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比处长预想的早了半年就可以承担处里的业务工作,直到现在我忙得脱不开手时,才体会到当初可以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学习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高频度的出差让我迅速和各方面建立了联系,了解到基层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况,处理事情时,拿起电话就知道电话那端的人是什么性格,该怎样去协调沟通。

一个人忐忑不安地出国参加会议,最后顺利完成任务,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和经验值,也为我今后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打下基础。每当我告诉外企工作的同学,某个项目在国外是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设想这项工作今后该如何发展时,她都诧异我的思路如此开阔和创新。当然,我知道在她心里,公务员或许应该是一副出土文物、迟缓落伍的样子吧。

这就是我的公务员元年,和很多公务员一样,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现实中,公务员的工作程序很多、层级很严、一项政策要经过反复推敲,确保出台时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公务员的工作不追求标新立异,更多的是沟通、协调和配合,我们负责的不是宏图伟业,而是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良性运转;公务员有职业性的严谨保守,却绝非面目可憎、一口官腔。我的体会是:它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而已,你去努力,然后获得报酬,学到本领。如果你预期很高,它会让你失望,如果你预期很糟,它会让你惊喜,无论怎样,它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先徽入再做事”是重要原则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北京市某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比起有些部门一个处室动辄十几人、几十人来说,我们单位的构成着实简单。这百十来人里,绝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要真数起来,十个手指头都嫌多。

刚从校园出来,就—下子进入一个周围全都是中年人的机关,感觉确实有点儿沉闷。在我的印象里,公务员大都不苟言笑,穿着方面,男士都要西服领带,女士则是一水儿的深色套装。其实,在接到人职通知之后,“是否需要穿得严肃、正式地去上班”就成为困扰我的最大问题。第一天上班,我着实为“穿什么”费了一番心思。在爸妈的要求下,我穿着西裤第一次走进了办公室。结果,整个单位就数我穿得最正式,搞得人家以为我要出席什么重要活动呢。后来,我仔细观察了机关里所有人的装扮,发现就连局长也不会整天衬衫领带,其他人更是中规中矩,但也大多偏向休闲。于是第二天我就改了,西裤变成了牛仔裤。其实也是不敢穿太正式了。你说,你比处长、局长都穿得正式,不是找别扭吗?

正式开始工作之后,我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上班做什么?接电话、打电话、发通知、接收文件、安排会议、复印材料……我最初的工作跟一般公司里的办公室小妹是一样的,一切从打杂做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有人问我工作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可真要让我说做了什么,却又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总结了一个词组:处理公文。

记得刚上班不久,有一次我忙活了一整天,打了电话无数,记不得说了多少话,就是因为早上接到某个公文,让当天下班前上报一个数字。报一个数字看似很简单,但它从哪里来?怎么来?是否能准确?我一天的工作就是处理了这个“公文”。

机关与很多企业不同,每年入职的新人数量很少,也基本没有岗前培训。周边的同事,绝大多数都是工龄超过10年的老公务员,而只有你自己,两眼一摸黑,一切要从零开始。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或许会遇到愿意帮助你、教导你的领导和同事;如果不太幸运,就只能靠自己,看别人做,然后小心地照猫画虎。

公务员工作稳定、相对压力小、福利待遇好、收入有保障,但从另一面来看,这个职业最大的缺点就是内部环境过于稳定,缺乏变化和新意。而流动性差在—定程度上又会导致人事关系复杂。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先做人再做事”这个原则很重要,尤其是公务员,更是一个“做人”重于“做事”的职业。作为新人,放低自己的姿态,请示领导、请教同事、汇报进度,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写公文、发文件,是一个公务员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在评价一个公务员是否优秀的时候,文章写得漂不漂亮是很重要的指标。我入职的时候正赶上国庆,处里每个人都忙得四脚朝天,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已经无暇顾及。我这个新人,硬着头皮成了处理日常工作的主力之一。

第一个难住我的工作,是给一项我压根儿不知道怎么回事的工作写总结。处里的大姐把当年工作的基本情况跟我简单介绍了一遍,然后告诉我还有哪些处室也参与了此项工作,最后把往年的总结拷给了我,说:“你就照着这个样子写,很简单的。”简单?!开什么玩笑,这根本是棘手!我完全不了解的事情,怎么总结?

于是,我拿着通知写总结的文件,到参与工作的处室逐个请教。先请示处长,再请教处里的老师,人家都做了什么工作?该怎么表述?把每个细节都仔细记录下来。拿着一堆材料,我搜肠刮肚地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总结。拿给处长一看,就挨了批评:第一,没有把握住“总结”应有的表述方式,总结是陈述,不是描述,不能写成报刊文章;第二,虽然把其他处室的工作都写进总结了,但是立场不对,应该写成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工作,而不能看上去像我们拿着别人的工作成果在表扬自己。

在如此认真、尽力地写了总结之后反而被领导批评,说心里不委屈是假的。但委屈过后回想起来,才发现“做人原来就隐藏在写总结这样看似不很重要、不很复杂的事隋里。

猜你喜欢
公务员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选工作
适得其反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