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潇等
好消息更会俯卧撑了
身体素质是一个全国“普涨”的指标。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安平介绍说:对普通人来说,一个判断体质的简单办法,就是看你能做多少个俯卧撑。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说,俯卧撑反映的是肌肉耐力情况,从2000年到2005年,国人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20-39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提高幅度最大。这从各地中青年男性做俯卧撑能力的提高中可见一斑。
坏消息腰粗了2005年成年男性肥胖率为9.3%,超重率则高达33.2%——而2000年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6%和31.9%。和2000年前相比,中国成年男性的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长,臀围则无变化,这意味着都胖在肚子上了,这就比较危险。
至于腰围多少为宜,根据我国的情况,男性腰围最好不要大于90厘米,女性不大于80厘米。
70后、80后、90后1985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部门在28个省区联合开展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后,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又进行了相同规模和内容的调研。根据过往4次调研,可以大致描绘出一个典型的“70后”“80后”,和部分“90后”在中小学时期的身体变化:“80后”男生要比“70后”男生高3厘米,重3·8公斤,“90后”男生则又比“80后”男生高1.9厘米,重3.6公斤;“80后”女生比“70后”女生胸围增长1.6厘米,而“90后”女生比“80后”女生胸围又增长1.3厘米。
就机能、素质方面而言,同样是学生时代,“80后”比“70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部分年龄段甚至退回到了“70后”当年的水准。
吃得多了,动得少了专家常常用8个字概括国人体质变化的原因,
中国式乙肝战争
林珊珊
“中国要把乙肝大国的帽子扔到太早洋去”。2007年9月,中国科协年会上,卫生部长陈竺说。
扔掉这顶帽子绝非易事。根据2006年卫生部的调查,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约有9300万人。也就是说,当你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14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携带这种病毒。队伍虽庞大,但相比16年前的1.3亿携带者,人数已经大大削减。
为什么是中国?
1992年,通过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们发现,中国当时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高达3000万人,而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有几十万中国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患上乙肝?
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乙肝治疗权威指南都明确指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具体地说主要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性的生活、工作、学习,只要不接触血液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一般都不会传播乙肝。
在我国,大部分乙肝患者和携带者实际上是在幼年通过母婴或血液途径感染上病毒的。这些慢性感染者中约有2/3将与定居于体内的乙肝病毒和平共处,仅有1/3的人病毒表现为肝炎。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而言,即便感染上病毒。90-95%的人也能在几个月内自动将之清除,并产生抗体。但许多人却由于常识缺乏而对其传染性产生惧怕。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务员体检标准》均将乙肝病毒携带者拒之门外,直到2005年限制才被取消。这十余年间,各种企事业单位纷纷进行“乙肝两对半”体检,携带者求职四处碰壁。
拯救事情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转机。继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肝后,1999年10月,拉米夫定上市,2004年阿德福韦酯上市,然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一个接一个上市。都是迅猛发展起来的乙肝抗病毒药物。
进步同样发生在观念层面上。
2007年5月劳动保障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形势迅速扭转过来。文件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程中,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随后,2008年起施行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和《就业促进法》分别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以是传染病病毒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颁布第434号国务院令,公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其中写着重要的一条:对全国所有新生儿,实行全部免费的乙肝疫苗接种。同时,母婴阻断技术的进步为乙肝妈妈带来了光明。给乙肝妈妈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成功率达到80%-90%以上;有初步研究显示,在妊娠后期用一些抗病毒治疗,成功率又提高到90-95%。
把乙肝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需要扔掉的还有误解、愚昧与偏见。
ED不算病?
陈彦炜
现在的中国人是越发“性”福了:2007年全年,中国人的平均性生活次数为122次,而全球成年人的平均性生活次数是103次,如果有性爱GDP指数排名,中国便已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除了数量,国人的性生活质量亦有明显改观:平均20分钟的性爱长度超出全球平均数120秒;46%的中国男性和35%的中国女性对自己的性生活表示满意。
来自一家世界著名安全套供应商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保持高位增长态势的同时,有关“性”的各项指标也在逼近世界一流水平。
和中国人“性”致同步提高的是,ED(男性勃起障碍)等病症走入大众视野。
2004年9月。由北大人民医院主持,全国十多家医院支持的中国第一个《ED患者临床需求及治疗满意度调查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份报告显示:中国40-70岁的男性普遍面临着ED问题的困扰,在调查的样本中,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高达52.5%的男性忍受着ED病痛的折磨。而医学界的调查和治疗数据都在反映:中国年轻男性的ED患病率也在上升,无论是器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一些性功能障碍则不被重视。
我国首次女性性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中年女性有性唤起障碍。40岁以上的女性有57%存在经常性的阴道润滑不足,更有74.8%的成年女性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性唤起障碍,这被专家称为“女性ED”。而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只有7%的此类女性选择就医,绝大多数选择沉默和不以为然。
而性的快乐也可能将付出代价,艾滋病是代价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称,2007年中国的艾滋
病患病者和病毒感染者人数达到70万,在新感染病例中,45%为异性性传播,12%源于同性恋性行为。
眼睛这扇窗户有点暗
郑廷鑫
1/3的中国人是近视眼教育部“十五省区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数据显不,2004年,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小学32,5%,初中59.1%,高中77.3%,大学80%。
复旦大学眼科教授褚仁远介绍,目前,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其中病理性近视眼超过200万人。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排到了世界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近视分两种,一种是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即近视度数超过600度。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比较多,会出现视网膜脱离等问题,高度近视会遗传,而且无法阻止其加深,只能一次次地加深眼镜的度数。
另一种就是普通近视。中山大学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黄丹平认为,学生的功课太重,功课之外,其他时间又没有多少娱乐节目,基本都是对着电视电脑,缺乏户外运动,这是青少年学生近视率高的主要原因。
白内障青光眼如果说,近视是青少年的顽疾,那白内障就是老年人视力的杀手。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这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眼病。我国有500多万的白内障患者,其中多为老年人。
同样是致盲的眼病,青光眼比白内障更难治疗,这也让青光眼成为全球第二位的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
2000年,全球约有7280万名青光眼患者,其中约有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我国共有约940万青光眼患者,其中520万单眼致盲,170万双眼致盲。但青光眼在检查时很容易被漏掉,因为必须检查眼压才能查出来。
激增的乳腺癌
卫毅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郑嵘研究体型与服装的关系多年,她这些年负责的一项研究是对中国近2500位女性进行人体尺寸的测量,年龄段为18-55岁,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样本人数较多。
此项研究关于女性胸部的数据显示:东北女性平均胸围是83.65cm,较为丰满,从正面看,胸点的距离较接近(即乳房在视觉上较接近),从侧面看,胸部较薄;华北女性平均胸围是83.26cm,胸点的距离较远(即乳房在视觉上较分散),从侧面看,胸部适中;华东女性平均胸围是82.35cm,胸部较宽,从侧面看,胸部较为适中;华南女性平均胸围是81.98cm,从正面看,胸点较接近,从侧面看,胸部较丰满;西北女性平均胸围是84.50cm,从正面看,胸部较窄,从侧面看,胸部丰满;西南女性平均胸围是82.63cm,从视觉上看,胸部比例适中,最接近全国平均数值的均值。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中国女性的身高平均增长了0.5cm,胸围也扩大了将近1cm——中国女性的身材正逐渐趋向S形。
乳房的线条能够将女性的魅力展现出来,但是,对于那些乳腺癌患者来说,乳房唤起的是某种难以割舍的复杂情绪。
北京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在2006年的时候,曾经联合其他单位通过网络做过调查。调查发现,有80%的网民担心得乳腺癌,可是只有20%的人会去做检查。“我们有很多女性从来不做乳房自检,也不找医生做检查。要知道,全球每年有100万乳腺癌的新发病例,其中,中国接近20万。”
在江泽飞看来,现代女性的一些生活计划没有按照女,性本身的规律去施行。比如,本来可能二十七八岁可以生孩子,但为了工作晚一点结婚、生育;有的不生育,或者说生育了不哺乳。“结婚、生育、哺乳,这对女性的乳房非常重要。乳房在体内激素的刺激下发育、成熟,需要怀孕、哺乳,这样才是一个循环。人为地把这些隔断了,显然对乳房健康是不利的。”江泽飞说。
乳腺癌治疗的发展史江泽飞说过这样的情况,一位病人已经躺到手术台上,打了麻药准备开刀切乳了。但她突然改变主意,从手术台上下来,找到了江泽飞。
“我看了她的病历以后,觉得她可以不用开刀了。”江泽飞一直希望乳腺癌患者应该明确的是,切除乳房也有可能复发转移,而保留乳房并不增加转移和死亡风险。医学专家对乳腺癌的认识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自1882年起,医生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强调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最大范围切除。随着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专家认识到,乳腺癌属于金身性疾病,扩大切除范围并不能根治肿瘤。在此认识下,出现了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以及后来的保乳手术,使患者拥有完整的身体。
到今天,随着各种新的分子诊断、分类诊断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临床,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更是可以达到90%。
像感冒一样的抑郁症卫毅
北京回龙观医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该院的抑郁症科主任邸晓兰已经见过无数在施行自杀行为之后被送到这里的抑郁症病人。
北京地区2003年通过对9000人进行的抑郁症调查表明,社区15岁以上人群终身患病率为6.87%,调查时的患病率为3.31%,以此推算,北京地区现患人数可送30万。其中令人惊心的数字是,这些抑郁症病人自杀死亡的比例达到了15%。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目前抑郁症惠者达300077。到2020年,就疾病负担(GBD)而言,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继心脏血管病后的第二大疾病。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数目则超过两亿。全球处方量最多的10种药品中,抗抑郁药占了3种。
被忽视的抑郁症
抑郁症在中国是被长期忽视的。邸晓兰1983年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之后进入精神病专科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工作。在那个时候,精神病医院被叫做精神分裂症医院,医生被叫做奋乃静医生。“因为几乎所有的精神病院的病人都被诊断成精神分裂症,奋乃静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
1985年,邸晓兰到北京友谊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在那里,许多来看病的人有睡不好、烦躁、精神不集中等等症状,常会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现在看来,许多都应是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而不是神经疾病。”
即便是今天,怀疑自己有精神疾病的人们大都选择到综合医院看病,去精神病院看病会被认为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在很长的年代里,许多人都没意识到心情不好是个病。
颈椎病:向年轻人进军
林海
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一名52岁的男子,双下肢麻木,不知道什么原因,医院后来诊断为末梢神经炎,按神经炎症治疗,但治疗后症状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后来发现,此病例为误诊,病根子在颈椎上,诊断时查体不严,没有做肌电图和颈部CT或MRI检查。
类似对颈椎病的误诊现象较为普遍,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一提起颈椎病就想到脖子痛,认为颈椎病是颈
肩部的局部病症,而事实并非如此。74岁的颈椎病老专家潘之清说,“有颈肩臂痛者多是轻型颈椎病,而严重的颈椎病(如椎动脉型、脊髓型和大部分交感型)多无明显的颈肩痛,甚至颈肩部毫无感觉症状,突出的表现为运动麻痹,常因下肢瘫、头昏、头晕、耳鸣等就医。”
在颈椎病专家看来,多种原因都可能引发颈椎病,如椎间盘病变、椎体及其附属结构病变、椎管狭窄及血管因素与化学环境改变等等。
向年轻人进军据统计,中国颈椎病患者已达5000万人左右,且每年新增患者约100万人。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颈椎病,到了60岁,患此病者高达50%。
卫生部北京医院医生李晶曾对500例颈椎病患者的日常活动(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的动作)及伸、屈颈时所出现的颈椎病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睡眠姿势、枕头的高度等与颈椎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年龄被认为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有关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在20-25岁即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到55岁左右为高峰。此后由于颈椎活动的减少等原因,发病率反而有所降低。
但是,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日益提前,并呈现增多的趋势。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陈香仙教授对2100名中学生的颈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显示,有82铭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颈椎病症状,占总抽检人数的39.24%。
职业和颈椎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颈椎病老专家潘之清说:“长时间从事固定姿势的人群,如IT业工作者、设计师、职业经理人、文字工作者以及司机。患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文化层次中等偏高,性别比例并无明显差别。其总体特点是:城市比农村多,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出生时的损伤是颈椎发病的主要原因。南京军区解放军第83医院骨科主任徐栋华曾撰文指出,“胎儿出生时绝大多数是头先露。继续分娩的过程中,最大的关卡是胎儿肩部。为了协助娩出双肩。助产人员常将胎儿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扭动。要知道。胎儿颈部十分娇嫩,由此很可能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和颈椎间盘损伤。若缺乏经验或者操作粗暴,更可能引起新生儿颈椎脱位。有统计资料显示,80%的婴儿的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在出生时处于半脱位状态。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为了肺部开张,开始自主呼吸。但此后如果仍然啼哭不止,很可能是因为颈椎受伤引起疼痛。”
治疗方法颈椎病引起的相关疾病复杂,治疗也同样显得混乱。大多数颈椎病,即颈肩臂痛的治疗在医院的骨科。
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舍曼正统脊椎矫正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董安立教授2000年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脊椎矫正诊所。他一直倡导建立医学上的脊椎科,有人问他,“如果要建立脊椎科,你觉得脊椎科应当占什么地位呢?”他说,“脊椎在人体中占什么地位,脊椎就占什么地位。”
有关数据表明,在国内,95%以上的颈椎病依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牵引、理疗、针灸、推拿按摩等都被广泛采用。手术治疗一般被认为是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才采用。
相对于各种治疗手法来说,日常生活的预防和保养就显得更为迫切,尤其是对长期伏案的工作人员。董安立教授提倡,我们应当像爱护牙齿一样,爱护颈椎。
肥胖的“群体性事件”
谢碧霞储诚松
老罗,45岁,广州的一个民营企业家,明显发福,腰围超过95厘米,走起路来“掷地有声”。“将军肚”成为他的心头病,现在一爬楼梯就气喘吁吁、叫苦不迭。
与普通人相比,老罗们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肥胖是各种疾病发生的温床,即使老罗们足够幸运躲过糖尿病,还有骨关节病、脂肪肝、胆石症、痛风等多个病魔穷追不舍。
肥胖要从妈妈肚子里抓起虽说,“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但肯定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要控制体重,首先要学会控制饮食。为将减肥革命坚持到底,有人坚决不进食。这是种错误的减肥方式,停止对人体必要的营养素的摄取,容易得神经性厌食症,得不偿失。减肥贵在坚持,应该打一场持久战。
减肥不仅是成年人的事情,小胖墩数量的增加同样值得重视。有关专家在国内11个主要城市调研了8万名儿童,结果发现在1996-2006年间,肥胖儿童的数量增长了156%。“解决肥胖问题不仅要从儿童抓起,还要从妈妈的肚子里抓起,”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惠莲指出,目前有些母亲存在误区,认为出生婴儿越胖越好,于是在怀孕期间大吃特吃,希望生个“大胖小子”,其实这并不好。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的宜适值为12公斤,婴儿的正常出生体重在3-3.5公斤为宜。另外,她还提到一点,母乳喂养时间越久,孩子以后的肥胖发生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