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应该生活化

2009-03-20 07:14贺书侠
考试周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所学生活化数学知识

贺书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应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数学学习有活力。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30.50元、40.15元、2.70元、7.08元、108.00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50元、7.08元、2.70元、102.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旨在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再如,首次教学5+9*2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教师是直接把“先做乘法再做加法”运算顺序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大不一样。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进行:展示生活情境,出示一个标价为5元的钢笔和标价为9元的书,询问总价。然后再加1本书,标价也是9元,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列式是5+9+9或5+9*2。讨论“5+9*2”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法,有的说先算乘法。当学生的意见趋于统一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结果推算运算顺序),教师应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9与2的积,请根据具体的事例说明。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师寓数学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学生就会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的过程。”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而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呢?其实只要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能化“难”为“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利息”的有关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应用知识情境:老师有5000元钱,准备存入银行两年,有几种存法?存哪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再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大厅与卧室的长与宽,然后计算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从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探究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模拟出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就能变“枯燥地学”为“有趣味地学”,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首先出示了:星期六,我们班黄超和凌坚龙两位同学去新华书店买书,相约下午1∶30在书店门口集中,如果求他们几时从家中出发还需知道哪些信息?学生畅所欲言,得出:需要知道他们家到书店的路程和各自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我又改成:如果他们都下午1∶00从家出发,5分钟后相遇,你能算出两家之间的距离吗?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同一个方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差;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相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和;如果不走同一条路,两家的距离无法确定。然后,再出现例题,让学生自主想出求路程的方法。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相遇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这样,通过再现生活实际情景,既找出解题的方法,学生易理解、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实际,学生学有所得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其正确的数学观。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去修本班的或家中的坏桌椅。教学土地测量后,让学生步测到学校的距离。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里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数学的理解”。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相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还要创造性地运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正如数学教育家H.Fredenthal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当寓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只要教师将生活同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课堂就会变得鲜活而富有情趣,学生就会学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有趣、有情、有用……

猜你喜欢
所学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