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亮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本文作者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培养双师型教师必要性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一、发展中职教育的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划,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到2010年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要实现这个计划和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在2008《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迫切需求、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且综合国力越来越取决于这个国家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我国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素质还比较低。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知识,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同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它能更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据劳动部门预测:最近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5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稳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产生了大量的失业者,所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性强的人才依然缺口很大,所以现如今的社会环境正是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难得机遇。
二、“双师型”教师
在2000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使中职学生毕业之后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基于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如何建立一支用于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中职教育是一种职业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育,因此如何传授一种针对职业的技术知识是中职教育最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和立身之本。那么想要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出能够满足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依赖于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而“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是针对职业教育中一度出现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情况,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扎实理论知识与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共有性教师而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高职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学和生产两种不同的岗位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高职教师应既能当教师也能当专业技术人员。总而言之,“双师型”教师应该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规范的专业技术技能,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还应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然而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只有在2005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中进行了界定:“教师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职称证或技能证。”这一解释可以理解为:“教师证+专业技术技能证”,即为“双师型”教师。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紧迫性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因此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要做到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完成对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由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中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既有别于普通教育,又与高职教育有差别,就在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这类人才的显著特征是对成熟技术、技术规范能够熟练掌握,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必须以能力为中心,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突出技能训练,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习实训,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毕业后便能顶岗工作。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实践经验,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
(三)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由于就业的市场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和普通高校的扩招,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给职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职校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针对中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一方面设置合理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另一方面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强调宽基础,为学生的多元化(就业和进入高等学府)发展打下基础。根据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毕业质量。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既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技能;既有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关专业的新技能。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就需要一支全面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市场经济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懂理论,只会教学,而是需要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又了解市场经济;既会教学,又能实践操作的复合型教师。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才能带出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强的学生。当今用人单位更注重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从事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操作技能。哪所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空间广、可塑性强、就业率高,这所学校的影响面就大,知名度也就随之提高,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淹没。
因此我们应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师资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凸显职校师资特色的重要举措。“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绝不是仅为完成评估要求凑数据式的短期行为,中职学校应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
在条件许可的的情况下,最佳的培养方式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同时了解外界生产中的最新信息和技术。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学校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实践,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以及相关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