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09-03-18 02:32李爱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自学课外阅读课文

李爱明

【摘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对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有: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第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第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自学能力;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66-01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要真正把语文学好,单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对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抓预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从被动的吸收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并有助于培养自学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

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失。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二是自读课文,画出生字难词,并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三是根据课后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把无法理解的问题做出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用心听讲,求得透彻的认识;四是要求背诵的句段能熟读成诵。

再次,把预习安排在课内,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目前,中学生各学科的作业较多,加上其它活动类课程的开展,要求他们在课外挤时间预习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常把预习放在课堂内进行。并当作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的预习辅导。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更深更宽的问题开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对自学能力低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启发。解决“吃不了”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哪些问题弄不懂。这样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把握分寸,有的放矢的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我在教读《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用一个课时的时间预习。要求他们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并根据课文后面的理解分析题细读课文。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只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比教师分析串讲好得多。

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

以往教师“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学生死记硬背,围着教师转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是教学上的“拦路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显,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就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计,启发指导学生自学,开展课堂教学讨论。把班级学生按前后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竞赛小组,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写自学读书笔记,勇于发言讨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参与了学生的“学”,学生也参与了教师的“教”,使“教”与“学”相统一,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在指导学生生动活泼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课堂教学讨论中如遇到难点,学生一时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或“收场”,要从多方面启发诱导,相信并指导学生消除疑难。教师要尽可能少讲几句,多引导学生讲问题、谈看法。在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精讲、点拨,使学生领悟、升华,这样,师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不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在探究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自学能力

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曲不离口。说的是学生的能力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化知为能,达到“不复需教,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取得“习之功”。要得到“习之功”,就不能乱来一气,胡练一通,而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既要严,也要有序,出得精巧,以精胜多,循序渐进,讲究实际效益。教师在布置各种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属于动脑的,一定要学生老老实实的思考;该动口的,一定要学生认认真真地读、清清楚楚地说;应动手的,一定要学生仔仔细细地做。课堂的练习,要按质按量完成;课外作业,要独立思考,不能抄袭,错误的要改正重做。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

四、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书山报海,读什么,怎么读。这就必须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路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中学生识别香花毒草的能力低,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过把瘾”,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沉迷于“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因此对学生必须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是“猎奇”或“过瘾”,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在配套的课外读本的同时,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与课内学习联系较紧的书刊来读。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不多。因此,有必要教给学生根据不同的书刊特点采用相应的读法,以达到花较少的时间读较多书的目的。阅读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配套的课外读本以及一些主题深刻、构思巧妙、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文章要“精读”。而对于课内学习关系不大的读物则采用“略读”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第三,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和剪贴。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精妙词句,列出阅读提纲。剪贴优秀作品,并模仿佳作写一些小练笔,这样才能读有所得。同时。做好抽查评讲,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到了读写结合,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拓展了知识面,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能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让学生离开教师也能自学,实现了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那才是语文老师教学成功之处。

猜你喜欢
自学课外阅读课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