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义
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或意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下面例释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
1保留法
就是保留。也叫抄录法。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专有名词、官名、国号、年号、地名、爵名、谥号、庙号、书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涉世家》“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中,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除法
就是删除。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或某些虚词,诸如发语词、音节助词和部分连词,在句中只起语法或语气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除。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又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树之以桑”,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3添补法
就是增补。也叫补充法。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译。(1)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2)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坐谈”。翻译时在“坐”前补出代词“之”。
4替换法
就是替换。也叫换义法。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又如《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中的“岁”换成“年成”。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 中的“地方”换成“土地方圆”。
5调整法
就是调整。也叫调序法,即将语序移位。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又如《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可以调整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6直选法
就是选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直译法
就是直译。也叫解释法或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秋水》:“泾流之大”这里的“泾”通“径”,指河流的宽度。又如《 烛之武退秦师》中 “退”是使动用法,应该翻译为“使……退却”。
8意译法
就是变通。也叫转述法或改写法。即将文言文中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译法
就是紧缩。也叫凝缩法。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例如《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焉耳矣”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可译为“了”。现代汉语中的某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恰恰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对这类词语翻译时要尽量拆开,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直接翻译。例如:再郡多有出息。(1999年全国题) 译文:在郡中放有很多高利贷。“出息”应为“出”和“息”,应翻译为“放高利贷”。
10扩词法
就是扩展。也叫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又如《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中“秦急攻之”可扩译成“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又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可扩译成“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才会流畅。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还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口溜记忆:
文言语句重视直译,把握大意斟酌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古义现代词语代替。
倒装成分位置转移,被动省略找出规律。
碰见虚词重通语气,敏化语感使其流利。
总之,文言文的翻译有法可循,但平时还是要多积累。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