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美国南磁战争》的教学设计

2009-03-11 08:43王英姿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林肯

王英姿

[关键词]林肯,联邦统一,解放奴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12—08

一、设计思路

《美国南北战争》是初中九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人教版教材从战争的爆发和北方的胜利两个方面,介绍了这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文字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有关战争的规模及其细节无法展开,因此,如何开发教学资源,使略显平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这是教师的职责。本设计重点考虑了如下问题:1如何充实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2如何让学生理解美国人眼中的南北战争;3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受到思维的挑战性。设计的基本点在于适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围绕上述思考,根据美国南北战争的基本史实,以人物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是可行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发展与结果都与林肯休戚相关。林肯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反映了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透过林肯的故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林肯的善良、正直、诚信和自强不息的品质,也是情感教育的材料。

本设计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为什么林肯就任总统引发了南北战争?为什么奴隶制度能够在美国长期、合法地存在?林肯为什么在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为什么受到美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二、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16任总统。他受到美国人民的尊重。马克思赞扬“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他的历史功绩与一场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场战争就是美国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这场内战惨烈到什么程度?请阅读以下材料(屏幕展示):

材料1:南北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幕。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战争所带来的磨难超出我们的想象。

——罗恩·马克斯韦尔《直面历史》

材料2:用了四年战争和几乎70万美国人的鲜血——伤亡几乎等同运到北美的奴隶总数——才将宪法中奴隶制的污点洗清。

——安玛丽·丝劳特《这才是美国》

150万、70万,是因为统计涵盖的对象不同。但有一点值得思考:美国在二战中伤亡人数101万,在越战中伤亡人数将近40万。而这这场战争造成的伤亡人数,几乎等同于自此以后100多年内美军在对外战争中伤亡数的总和。

问题1:美国出兵伊拉克仅仅死亡4000多人,国内的反战情绪就异常高昂,前总统小布什的民众支持率因此而大跌。南北战争是美国的一场内战,死伤了那么多人,但林肯却能永垂史册、受到美国人的崇敬,这是为什么?

意图:直接切入主题,用数据反映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与当今的伊拉克战争相对比,凸现问题的矛盾,可以迅速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这节课将回答这个问题。

南北战争还是因为林肯当选总统引起的。

故事1:1860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党代表林肯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消息传出后,诗人费罗写到:“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国家的拯救,这是自由的胜利。”与此同时,南方的一些政客们也喜形于色,“这是最好的借口”,“我们的人民永远不会同意一个黑色共和党人的统治!”1861年3月,在华盛顿晴朗而干冷、和平而安静的气氛中,林肯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一个月后,内战爆发。

(在屏幕上展现上述黑体字。)

问题2:林肯当选引起了不同反响,反对的意见是什么?

意图:通过字幕,使学生注意反对的意见是“共和党人的统治”,为什么用“黑色”形容?提出来,按下不表。矛头指向党派,并没有指向林肯。由此告诉学生,反对派是民主党。他们是“南方”的代表。

接着提问:对林肯当选的争议,在他就任总统后进一步升级,引发了战争,这说明分歧很严重,至使兄弟阋墙。为什么南方反对林肯当总统呢?是林肯个人品质有问题吗?

意图:故事直接反映了林肯与战争爆发的联系,问题会随即产生——为什么林肯当总统会引发战争。以往教学都是先介绍背景,交代南北矛盾。以人物为主线,让学生首先了解人,通过林肯的故事调动学习兴趣,了解伟大政治家的道德品质,然后再适时介绍南北矛盾。

故事2: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一生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没钱买纸、买笔,他就用树皮和大地当纸,用果浆、树浆代笔。没有书,他可以走很远去借。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他从不偷懒,总是到休息或干完活后,才会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他常常借着炉火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外出谋生。他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在一个叫做纽萨勒姆的小村子,林肯当过邮差。

那时还没有邮票。如果想寄信就把它交给邮差,邮差再集中交给专职的邮递员。当时邮资相当昂贵,邮费通常由收信人交付。邮差收取邮费后保存起来,直到邮政官员来收取。林肯是这个村的最后一位邮差。居民们不断搬离,于是发出和收到的邮件数量逐月递减。两年后,邮政室关闭了,林肯手中有17美元的邮费。由于种种原因,邮政部门一直没有来收这笔钱。后来,林肯也搬离了这个村子。他当时穷得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还有债务没有还清。而政府就在这时找到他,要他立即交出几年前的那笔邮资。

几分钟后,林肯拎着一个布袋,说“我确信钱都在这里,一分也不少。”袋子里装了一大堆铜币和少量银币,正是乡民们所付邮资的钱币。邮政官员清点后确认,一分不少。

林肯没有文凭,后来他自学法律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问题3:政治家是社会公众人物,政治家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好,那么他的公信度一定很低。林肯的品质有问题吗?没有。那么,为什么因为他的当选会发生战争呢?

意图:故事反映了林肯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意志顽强、不断进取、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有故事做支撑,学生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那么,为什么这样人当总统会引发战争,问题就涉及南北矛盾。一堂课的内容必须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背景和面临的矛盾当中,让学生伴随着林肯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场景,使学生了解美国内战发生的原因。我追求一种“渐入佳境”的效果。

问题4:因为林肯是共和党的候选人。民主党反对共和党,因此反对林肯当总统。那么,共和党与民主党的最大分歧是什么问题呢?

看以下材料(展示):

材料3:(1860年5月)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芝加哥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主要是:

在全国之内,在奴隶制不存在的地方,立法权不得用以助长奴隶制度。

应尽快批准堪萨斯州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

公开买卖奴隶是违反人道主义的犯罪行为。

这次会议最主要的任务是选出一名代表,角逐美国总统。

材料4:(1860年4月底)民主党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南方最有名的演说家燕西,代表他的选民向大会做了重要发言:

你们(指北方代表)认为,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上帝的法律,都没有奴隶制度存在——只有州法律承认它;它是错误的,但你们不能指责报怨它。如果你们改变立场。认为奴隶制度是正确的、也许你会大获全胜,脑海中也不再有反对奴隶制度的想法……

——[美]詹姆斯·鲍德温《亚伯拉罕·林肯传》

依据材料,哪位同学能够指出:共和党和民主党最大的分歧是什么?

意图:两党共同关心的、也是最大的分歧点在奴隶制度问题上,观点针锋相对,这说明奴隶制的存废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矛盾焦点。共和党人当选会遭到民主党人的反对,民主党人当选也会遭遇共和党人的反对。换言之,无论谁当总统都无法避免矛盾。如果直接由教师在讲背景中交代,学生就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初中教学也应当引导由材料得出结论。学生不难发现两党的分歧,于是,林肯当选总统引发内战的原因初现端倪。

问题5:民主党为什么说共和党是“黑色”的,谁能解释?人权和民主、自由已经写进了1787年宪法,美国为什么还存在奴隶制呢?

意图:美国主要是黑人奴隶制,“黑色”是攻击共和党维护黑人利益。解释有助于认识美国当时的种族观念。追溯奴隶制存在的历史需要教师讲解。

师:奴隶制产生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看教材第95页,“三角贸易”是意图,绿色航线表示从非洲西海岸运送奴隶到北美。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他们成为弗吉尼亚、马里兰、南卡罗来纳等南方各州的主要劳动力。南方主要是种植园经济,种植烟草、大米、蔗糖和棉花。当时世界四分之三的棉花产自美国南部。种植园主要依赖奴隶生产。奴隶不用付钱,超负荷劳动,大大降低了棉花的成本。三角贸易始于新航路开辟后,到19世纪中期,奴隶制在南方存在了300多年,当时美国人口只有3200万左右,而黑人奴隶大约就有400万,分住在南方15个州。

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就制定了1808年后废除奴隶制的目标。此后,北方州基本废除了奴隶制。当时美国的工业集中在北方。工业的发展也需要自由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奴隶制的野蛮性不符合人道主义和人权观念,因此,1807年,英国禁止了奴隶贸易;1833年,英属殖民地废除了奴隶制;1848年法属殖民地也废除了奴隶制;拉美各共和国在同一时期都废除奴隶制度。美国在此期间出现了废奴运动。这说明,人类进入19世纪后,认识奴隶制的残酷和罪恶已经不存在障碍。奴隶制既不符合工业发展和自由经济的需求,也有违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那么——

问题6:为什么到1860年美国还存在奴隶制呢?

意图:让学生解答奴隶制对南方经济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引发南北战争的实质问题。教师需要指出,尽管奴隶制度不得人心,但代表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民主党,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殊利益捍卫奴隶制,并希望奴隶制长期合法化。共和党从工业发展的需要和观念上,反对奴隶制。两党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不可能达成妥协。那么,林肯当选总统,就意味着限制奴隶制,这就触犯了南方种植园主集团的利益。以往教学仅从经济角度这样分析,实际问题没那么简单。仅仅从经济角度分析使问题简单化,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讲述以下案例。

故事3: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爱默生军医是德雷德·斯科特黑奴的主人。他把这名黑奴从家乡路易斯安那州带到自由州伊利诺伊州,在这里居住了一年有余。随即他带奴隶去了北方的明尼苏达州,斯科特在这里和爱默生的女黑奴结婚。两年后,爱默生带着这两名奴隶和他们在明尼苏达州生的孩子回到了易斯安那州。斯科特认为,由于主人把他们带到了自由州,在这片土地的法律下,应该给他们自由身份;他们的孩子出生在自由州的土地上,不应该再变成奴隶。

组成高法的九住法官中有五位来自蓄奴州。判决时,七位法官认为,奴隶仅仅是主人的物品,不应该把奴隶视为人;既然奴隶不是人,那么美国任何法院都无法提起诉讼。首席法官写到:“无论斯科特本人,还是他家庭中的任何人,在被带到自由土地上时,都不能获得自由;甚至主人把他们带到自由州并成为那里的永久居民,奴隶注定还是奴隶”

——[美]詹姆斯·鲍德温

《亚伯拉罕·林肯传》

问题7:此案中,法官维护奴隶制的观点哪句话最关键?这个案例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给学生时间,然后教师总结。)

师:“奴隶仅仅是主人的物品,不应该把奴隶视为人。”这句话很关键。如果成立,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奴隶制的存在就有法律根据。但是,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已经写入1787年宪法。奴隶也是人,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反对奴隶制的法律根据。这一矛盾正是美国建国之时就没有解决的。美国地方“自治”的理念很强,各州之间的法律并不一致,至今如此。因此,联邦政府无法强行废除奴隶制,奴隶制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要明白:在当时背景下,奴隶制的废存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有价值观和历史渊源问题。所以,任何一个反对或限制奴隶制的人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各州都会不满意,南方不仅仅是针对林肯个人。但是,林肯的态度也很关键。

意图: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奴隶制度在美国长期存在,不仅仅是利益的驱使,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废除奴隶制与坚持奴隶制都有其理论背景,并且这些理论还是构建联邦宪法的基础,加上美国特有的以“自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理解废除奴隶制在美国确实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师:林肯对奴隶制是怎样表态的呢?我们看看林肯的讲话(展示):

材料5: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地在蓄奴州干涉奴隶制。我相信我没有合法的权力,而且我也不想那样做。

……从宪法和法律角度看,联邦是不可分解的。

——1861年林肯的就职演说

师:请注意,林肯说他不想干涉奴隶制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不想得罪南方的种植园主们。显然,这也会引起北方一些人的不满。林肯又怎样解释呢?

故事4:有人认为林肯对待政敌的态度不够强硬,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消灭他们才对。”林肯温和地回答:“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师:林肯还说他“没有合法的权力”。林肯是

总统啊,怎么会没有权利解决奴隶制问题呢?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分权管理,各州法律中央无权改变。中央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也无权废除法律。我们要理解林肯的立场。再看他下面这段话:

材料6: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林肯的演讲

问题8:你们怎样理解这段话?

意图:把林肯摆在矛盾当中,引导学生从林肯是美国总统的角度理解林肯,从而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在内战中,林肯作为总统的首要目标也是维护美国的统一。林肯反对奴隶制,但他不是普通人,政治家要讲究策略,分清主次矛盾。

师:“我不希望美国分裂”,这就是林肯的基本态度。这是总统的职责决定的。林肯对奴隶制的态度是温和的,那么——

问题9:林肯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呢?

师:对,是联邦政府的统一和稳定!他虽然反对奴隶制,却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奴隶制,比如给奴隶主补偿金等措施。他要在有利于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解决奴隶制度问题。理智的政治家不会贸然行事。但是,南方并不领情啊。林肯就任的一个月后,南方另立政府,公开分裂,挑起了内战。这样,林肯政府就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战,南方被置于叛乱的位置。这对林肯来说是政治上的一个胜利。打仗也得有理由啊。理由不充分,自然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美国当时有40多个州,宣布脱离联邦政府的有11个州,美国面临分裂的危机。

意图:理解林肯的主导思想是这节课的关键。理解奴隶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思想,才能理解林肯的态度。选用的材料、故事和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进入当时美国的历史环境,这样一步一步将林肯的伟大呈现出来。

问题10:看,南方联盟控制的地区大约占美国领土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弗吉尼亚州,位置很关键,里士满是南部联盟的首府,据美国首都华盛顿那么近。虽然北方得人心,然而,战争之初,北方却在军事行动上一再失利,华盛顿一度告急。这是为什么呢?

故事5:战争爆发后,政府颁布了征兵令,原计划只征集2万5千名志愿兵,很快报名人数超过了10万。招募志愿者原定期限是90天,许多人认为战争不会太久,认为南方根本不会有太强的抵抗力,甚至说:“痛快地鞭笞一顿奴隶主,不过是吃早饭前的热身运动!”……

但是,南方各州在叛乱前就已经做了充分战争的准备。战争也迫使一些人作出两难的抉择。

林肯政府正规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已经76岁了。林肯内阁决定,选用一名年轻的军官来指挥联邦军队。最后决定任用来自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以下简称李将军)。

李将军的父亲曾是华盛顿将军麾下最为忠诚、勇敢的军官。李将军也曾说:“我简直无法想象还有比联邦分裂更大的灾难。”但是,当他接到政府的任命书后,他犹豫了。弗吉利亚一旦脱离联邦,他能向她开战吗?他的同族和朋友都是弗吉尼亚人,他无法同室操戈。他认为自己最高的荣誉是献身弗吉利亚。

弗吉尼亚加入了南方叛乱的一方,李将军随即向美国政府递交了辞呈。三天后他被任命为弗吉利亚军队的指挥官,后来当上了南方军队的最高统帅。

问题11:李将军的选择说明什么问题?

意图:李将军将分裂看成是一场灾难,说明他并不赞成美国一分为二。但是,家乡观念、州权主义,以及人情使他选择了南方。讲这个故事,一是使学生理解战争的复杂性,并不是参加叛乱的人都是“阶级敌人”;二是为本课最后结尾埋下伏笔。

师:北方在战争之初的失利,有很多原因:

1林肯政府从心理上始终不愿意进行战争,因此开始时处于被动状态。对战争形势估计不准,对南方军队的实力也了解不够。实际上,南方军队中良将辈出,多数毕业于西点军校,军事素养很高。

2美国独立后,为了防止独裁和专制,充分保证人民和地方各州的民主、民治和民享的权利,国家军队以民兵为主,只有极少的正规军。于是美国成为世界上典型的以民兵预备役为主的国家,允许民兵自备枪支。这是自独立战争以来的传统。战争爆发后临时征兵,军队缺乏训练和必要的经验,战斗力不强。

3林肯的前任总统顾问班底中,有许多南方人和同情南方的北方人。林肯当选后,他们帮助南方,甚至将武器运送到南方。美国的海军当时在远离本土的海洋深处,林肯短时间之内无法召回海军。

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在很多应征者和志愿者看来,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一位著名的编辑在报纸上发表《两千万人的呼吁》的文章,抨击政府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场,指责林肯对奴隶制过于姑息迁就。

问题12:林肯为什么不在战争开始后就解放奴隶呢?看他的解释:

材料7:在这场战争中,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

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救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么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么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我不会去做任何对联邦有损的事,也不会去做任何对联邦无益的事。

——1862年8月林肯给贺瑞斯,格里雷的信

师:这是林肯在1862年8月,针对部分人要求立即宣布结束奴隶制度,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做出的答复,被刊登在《纽约报论坛》上。你们能理解吗?

意图:林肯在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解放奴隶服从于这个目标。要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反复强调,并用材料佐证。

师:南方军队不断向北方推进,北方击退了南方军队的进攻,开始扭转被动局面,时机成熟了。林肯经过缜密思考,于1862年9月,以军队总司令的名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8:(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宣言》的发表不亚于《独立宣言》,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问题1 3:林肯为什么这个时候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言》是否体现了拯救联邦的目标?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宣言》的内容。

意图:利用材料、提出问题,再一次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此时可适当放松节奏,让学生讨论,强化接收信息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师:要注意:第一,《宣言》只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这样就稳定了中立或接受联邦统治而没有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第二,《宣言》9月发布预告,3个月后正式生效,这就起到瓦解南方联盟的作用,只要停止参加叛乱,政府会允许

继续保留奴隶制度。第三,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就将解放奴隶与维护联邦统一结合起来了。获得自由的奴隶踊跃参军,成为骁勇的战士,北方军队从此实力大增。同时,几十万黑奴从种植园逃走,极大地削弱了南方分裂势力,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林肯政府不仅广泛地赢得了民心,使民众对国家充满了信心;也赢得了国际支持。英国本来与南方各州关系密切,随着宣言的发表,英国立即表明了捍卫人权的立场,站到了了林肯政府一边。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啊,如果英国继续支持南方,后果很难预料。

战争进行到1865年,南方的败局已定。战争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一个民族的内战在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往往多少年都挥之不去。美国内战是否也是这样呢?

故事6:战争到了1865年3月,南部统帅李将军明白大势已去,他的军队给养困难,士兵只能吃到炒玉米。又一次遭遇伏击后,李将军已茫然无措。此时,他接到北方统帅格兰特的信,信中说:“我们之间的种种难题,全都可以在不再死人的情况下解决。”两位主帅不谋而合。4月9日,他们在弗吉尼亚一个村子里会见。两位将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李将军年近六旬,满头银发;格兰特42岁,不修边幅。格兰特提出的条件是:南方官兵只要交出武器,宣誓忠于联邦,即可释放遣散。李提出的要求是:希望允许那些带着马匹从军的士兵能带着牲口回家春耕。

格兰特同意并承诺:“以后不会受到合众国政府的打搅。”格兰特给予李将军以军人的尊重,他不让士兵鸣炮庆祝胜利。

师:格兰特也是在执行林肯政府在此前颁布的《大赦和重建宣言》。这个宣言宣布:一切参加过叛乱的人,只要停止对抗行为,宣誓忠诚并捍卫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都可以免罪。同时恢复除了奴隶以外的所有财产。即使是叛乱的首脑人物,如果向总统提出特别申请,表明自己的改过之意,也可以获得特赦。

不仅如此,在著名的葛底斯堡公墓,同时埋葬着双方阵亡的将士。

林肯政府的宽容和善待,消弭了战争给南北方带来的仇恨,不仅在形式上拯救了联邦,而且在民族心理上没有留下裂痕。真是“兄弟再携手,一笑泯恩仇”,美国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意图:选用李将军率部下投降的故事,既可以交代战争的结果,又可以让学生看到一种有别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结局,知道宽容是造就和谐的前提,尊重对手是力量和文明的表现。

林肯诚恳地向国民呼吁用宽容和谅解重塑一个南北统一的美国,但他得到的回应是子弹。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暗杀。这表明奴隶制的根除还有待时日。

有人说:林肯倒下了,他却拯救了美国。诗人惠特曼把他比喻为英勇而睿智、掌控国家命运之舟的船长。

问题14: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们展现了林肯纪念堂的图片。在总统山上,他的雕像与美国开国的功臣华盛顿、杰弗逊等并列。这在不喜欢个人崇拜的美国实属罕见。为什么相貌难看、没有显赫家庭背景的林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之一呢?

意图:不作回答,留给学生思考。下课。

三、总结与反思

这份教学设计的雏形是我已经实施过的一份教学案例。在任世江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故事、材料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思路,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可能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但我很享受这次教学设计的过程。

在进行本教学设计时,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尤其是要解决“了解美国人眼中的南北战争”,必须进行大量阅读。不过,这变成了我的第一享受。平时也阅读,但没有这次系统、深入,网上资料被我翻了遍,家里书籍被迅速浏览,新华书店也没有少跑,在我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有关南北战争的资料,我都阅读了。了解多了,我发现了以前处理这节课教学的肤浅。这是一次难得的研究和学习经历。

思考教学设计的过程,我很快乐。用故事、用材料或用问题进行教学,是很常见的教学方式,然而,将故事、材料和问题贯穿全课,却是第一次尝试,对我而言很有挑战性。也正是因为有挑战,我找到了久违的激情,于是,我乐在其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遇到了第二个困难——如何筛选故事、材料,如何精心设计问题。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的研究,通过突击,一下子拥有了如此多的信息,真是难以取舍,甚至觉得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和灵气都不够用了。由此得到一点启示: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在保持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平时要注意专题阅读和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做到信手拈来。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任老师明确要求:必须把握住基本点——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于是,本课采用围绕林肯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目的是要抓住初中学生喜欢历史人物甚于喜欢历史事件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林肯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了解南北战争和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里借用类似人物传记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我感觉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避免了材料的堆砌,又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尝试。

没有思维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的思维中心是理解林肯以拯救联邦为首要目标。我理解,林肯之所以能够与美国的开国功臣齐名,是在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此而设计的问题,我估计学生能够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就为高中学习打下了基础。

初中课的内容要删繁就简,剔除枝蔓。但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林肯对美国的历史贡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增加了林肯对南方战后处理的宽容政策。我认为,这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

在修改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删除了最初用的一些故事和材料,所提问题也是反复斟酌。真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实际并不容易。真正做到尊重教育对象也是一种人文情怀。我很惬意。

设计成这个样子,有些地方我还不是很满意。所以,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林肯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全新林肯飞行家Aviator
全新林肯飞行家Aviator
林肯与两个女人
林肯的鼻子
林肯2016上半年销量超越2015全年业绩
林肯一季度在华销量破五千
林肯的长相
林肯名言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