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冷漠是正常的?

2009-03-11 06:49郭小龙
视野 2009年2期
关键词:冷漠多边形四边形

《视野》编辑老师:

你好!其实一直想写一封信给你,因为最近获得一些感受,便想跟你分享,也请你给出一些看法,呵呵!

十一放假,我找了份兼职,做问卷调查员,一份问卷挣5块钱。起初觉得这份工作不错,有挑战性,报酬也可以,就决定去干。

我们到西安的中档小区去做有关住房质量和物业管理水平的问卷调查,问卷上还印有中国质量协会的红色公章。其实,想来这是份很值得认可的差事,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反映住房问题的渠道。但问卷的内容还是有些蹊跷,它不但涵盖了业主对住房问题的评估,而且还索要业主的很多个人信息,什么楼牌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试问我们为什么仅仅为了填一份住房问卷,就附上我们这么多隐私呢?

这样的问卷在我看来足以反映业主的很多信息了,但督导认为这并不合格。我们问卷的最后重点,是获取真实的电话。我问督导为什么非要个人电话,他说要电话回访,防止我们私下做假。我又问那为什么不给我们办个官方的采访证,他给的答案是麻烦。这就不能不让我产生怀疑,我干到第三天猛然醒悟,这个东西蹊跷太多,不能再干了。

我不否认这可能是我的多疑,也可能是我的畏难情绪,但一想到确实有一些善良的人们为我填完完整的问卷,如果这问卷的去向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对得起这些来自陌生人的信任,这些难能可贵的信任?现在这个利益驱动的社会,什么有用的信息都可以转化成商机,或者是危机。我不能保证他们的个人信息仅仅只是做回访之用。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同伴,他看得很开,他认为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顾虑,我们只是在挣钱,我们甚至可以在督导不注意的情况下私拟姓名,约好同学,把问卷连同可能的回访一通蒙骗。我觉得很不妥,甚至在心底产生悲哀,为什么简简单单的问卷调查搀杂这么多对于人性的试探?如果陌生人的冷漠是正常的,如果我们的冷漠是正常的,如果最后问卷的使用者的冷漠也是正常的,那这次调查就只是名义上的了,除了增加就业机会,毫无意义。

老师,你是不是也认为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不可能说服别人?我坚信是这样的,但我问同学的时候,同样年龄的他们说我太正直了,社会可不计较那么多。我有些失望,即便社会再复杂,再充满了欺骗,为什么我身边的同学还没有走近它,就已那么坚决地成为它的信服者?

我曾经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多面体,你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认定它的形状,你看到的面是四边形,它就是四边形的,你看到的面是多边形,它就是多边形的。但今天看来,我觉得看到四边形的我根本看不到它也可能是多边形的,而看到多边形的同学也不可能想到它可能是四边形的,于是,我们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于是,我们都自认为我们是对的。或许我们不再可能从全面的角度去为它作个判定。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吗?

长安大学郭小龙

郭小龙:

你好。这封信在邮箱里静静地躺了好几周的时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是的,好几遍,觉得这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可以回复得了的信件。直觉中,问“是什么”的问题一般比较容易对付,而问“为什么”或“怎么办”的就难以轻松应对了。但,即使在回复时我的智力有所不逮,我依然要感谢,感谢你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也许就暗示着我们人生的态度甚至人生的方向。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再提问,并不是我们懂了,也不是我们懂得更多了,而更多的是惰性、麻木,以及想当然。

而最终选择以这样开放的形式来作出回复,仅仅是因为发现,原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经遇到过相似的问题。

首先是信任问题。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都存在。记得那年冬天,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完成5个随机入户调查。也就是说我们手里已经有这些被调查者的详细家庭地址了,虽并不清楚这些资料从何而来,但我们都没问。可以想像,贸然地站在别人门口敲门,看到的无一例外是狐疑冷漠的脸,当时只为自己委屈,可如今想想,如果是自己,突然打开门,看见一个陌生人拎着什么问卷还要入户调查,我们凭什么相信?社会调查?有多少社会调查搀杂了多少利益驱动而出卖了我们的隐私?

也看过一些社会调查的书籍,无一例外地强调怎样从调查者那里尽可能顺利地挖掘更多的信息,让人感觉到科学研究的粗暴。但是当看到陈向明老师的《社会科学质的研究》一书时,怦然心动。她一直在追问“我如何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说什么”以及“我如何知道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原来真正的社会调查研究,不是单向地一味掠夺索取,而是谨慎、克制、有礼,发自真心地尊重并了解被调查者真实的想法。如果我们的调查能这样,那么结果就不是你所说的“冷漠”。

拒绝是我们对这个社会惟一的信任,但人生不能画地为牢,不信任依然存在。我们的社会充其量就是一个机械团结的社会,无法形成一个有机团结的聚合体。人人自卫的境态下,每个人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可我们不能责怪这个社会如此龌龊如此多疑,我们都是这种现实的塑造者,惟一破解的除了制度的完善(也很难,从层出不穷的食品危机可窥一斑),更重要的是卸下自己的防备,但谁又能坦荡地做到这一点?

除了信任之外,还有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态度。很多人,包括我,有一种大而化之的倾向,说得透彻点,也就是思维的懒惰。我们不愿接受“他人即地狱”,也对“社会充满了陷阱”的论断不屑一顾。因此,我们从不检视并警醒自己所作的每一个选择。以为人在江湖走,不就闲庭信步、走马观花嘛。殊不料,多少可以对这个社会发问乃至辨析的机会都被忽视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依然处在盲人摸象的初级阶段,很难企及大家的那种庖丁解牛般的洞悉。还有,人生不能不如履薄冰、步步为营。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每一次困惑、每一次选择,都是社会在岔路口试探我们、迷惑我们,如果我们随便地不加深思就仓促行事,那么最终我们都会成为粗糙的自我。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偶然的选择中显露本色的,其实我们的本色早在之前的无数次选择中就被塑造了。我们请教于别人,求索于书籍,这些都很好,但最终的回答还是取决于自己,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方向。

每个人面对的世界都不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深知,视野的开阔度和内心的包容度其实决定了我们自己所对应的世界的大小,还有我们人生可以腾跃的空间。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站在多边形的各个顶点上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要尽可能做到站在一个点上,眼观六路。我们必须在每一次选择时锻炼我们的生活的弹性,扩充我们对人性的认知,修正我们对人生的态度。这样,我们最终会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

猜你喜欢
冷漠多边形四边形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突然之间
东霞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多边形的镶嵌
四边形逆袭记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