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动物》教学例谈

2009-03-07 03:07李鸿水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小朋友动物交流

李鸿水

生活永远具有教育性。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的道德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在接触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教师要摒弃课堂即教室的观念,树立“生活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架设通向生活的桥梁,引导儿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一、课前——捕捉生活素材

课前活动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为课中师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前提,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家庭中、学校里、社会上去观察、调查、了解、搜集、整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材料,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让他们在搜集资料、观察访问和准备实物资料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新的发现和感受,从而初步感知蕴含在生活中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

《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活动,课前,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和教学需要,指导儿童围绕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开展活动。比如,从动物生活的环境分,可以分为水中和陆地动物;从动物的繁殖来分,可以分为胎生和卵生动物等。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动物园、饲养场等寻找动物、认识动物、观察动物,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生活的地方、活动的样子以及生长过程等。通过课前活动,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和各自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可爱。

二、课中——-还原生活本真

《我最喜欢的动物》的教学过程,教师紧紧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从教材走向生活,让课堂与生活互动、相融,营造了生活的情境,预设了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了解动物的有关常识,初步形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一:介绍动物朋友

(1)组内介绍动物。①平时喜欢哪些动物,最喜欢什么动物,并说说喜欢的理由;②课前了解、搜集到的有关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2)班上交流、评价。

(3)小结: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可真多呀!有天上飞的,地下爬的,还有水里游的。大家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以及喜欢的理由,看来,小朋友个个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活动二:结识动物朋友

(1)课件展示,引导观察。介绍新的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说认识了哪些动物,最喜欢哪位新朋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形状、声音、动作、作用等方面来说)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欣赏,介绍、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可爱、有趣,更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三:表现动物朋友

(1)教师提示: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动物,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它们呢?

(2)小组讨论,交流表现形式。(画画、泥塑、儿歌、表演、编织、剪纸等)

(3)学生实践。

(4)展示、评价。

(5)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一只只小动物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么可爱的动物,大家一定会更加喜欢它。

喜欢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爱与动物嬉戏玩耍,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经常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入手展开教学,通过交流展示、实践体悟、引导评价等活动,把教学过程演绎成精彩的师生生命活动,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观念交锋的成长乐园。

三、课后——养成生活习惯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终止,要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活过程之中。让他们在长期的生活“训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要把课后延伸活动视为链接生活的重要纽带和手段。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回归生活的“营地”,进行生活训练、生活指导以外,课后,还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设计好延伸活动的具体方案。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后,在家庭、社会的共同督促和教育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最喜欢的动物》教学的最后,老师安排了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回家以后学着饲养小动物,要求在饲养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写好日记,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变化和自己为小动物所做的事都记录下来,并定期交流饲养所得。通过课余时间的了解,班里的小朋友基本上饲养了诸如小乌龟、小金鱼、小花猫、小白兔、小狗、蚕等小动物。从后续的交流汇报活动中可以看出,小朋友不但喜欢上了小动物,还学到了不少饲养的方法和技能。

总之,生活是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品德教育只有融入社会,使其成为生活中的一个“活性因子”,课堂教学才能真实有效。

(责任编辑:符洁)

猜你喜欢
小朋友动物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最萌动物榜
找茬儿
动物可笑堂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