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峰
摘 要: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及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在工作实践中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警察工作压力问题随之突显,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警察 压力 特殊性
首先警察工作高责任性,作为警察,首先要完成国家对警察职业所赋予的职责,必须有忠于职守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感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对警察最起码的要求。作为一名警察,从他们穿上警服那天起就开始培养对公安工作强烈的责任感,而强烈的责任感使警察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能否好工作而担优,产生心理上的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强烈的责任感使其一直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工作,处于持续的焦虑状态,产生心理压力;二是强烈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遇到障碍而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时,会进一步加重原来的心理焦虑,产生心理压力。而事实上,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达,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警察工作经常遇到很大的障碍。他们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危险与责任感的伴随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常常需要调动自己身心的巨大潜力,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过度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精神上时时刻刻处于高度紧张而又疲惫的状态.
第二警察工作高负荷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职责也会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宽。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常常是事无巨细,一应包揽,工作范围之宽,内容之复杂、繁琐,是其它工作无法相比的。公安工作的繁杂性使公安基层民警既要对付严重危害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犯罪,又要耐心地处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我国警察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因此,加班加点成为警察的家常便饭,节假日休息成为众多警察的奢望。除了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警察还要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一些突发性事件更让警察的生物钟遭到破坏。工作负担过重已成为警察工作压力源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与警察任务的广泛和繁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力的捉襟见肘,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据调查,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而在美国,警察年休假必须达到137天,否则违法。长年劳累,积劳成疾,也是导致我国警察伤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1年我国牺牲的458位民警中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共有148人,占全年牺牲民警总数的33.4%。2003年全国牺牲476名民警,其中212名是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几岁。
第三警察工作高危险,在和平时期,警察工作是一个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而又高度紧张的职业,警察工作常常使民警处在众多的矛盾和烦恼之中,有时甚至是在危险之中。警察职业是一项充满危险性的职业,这是由于公安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的,身为一名人民警察本身就带有被害性因素。人民警察承担着打击各种类型的违法犯罪活动,各类违法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保护自己,往往把人民警察作为自己的敌人,公安民警随时处在一种潜在的被害状态中,他们常常会面临危险,随时都有受伤、牺牲的可能。“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对公安队伍的真实写照。根据公安部统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先后有9000多名民警为国捐躯,有十几万名民警负伤。近年来,全国公安民警在对敌斗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遭受暴力袭击伤亡事件始终居高不下,1993年以来,全国公安民警平均每年牺牲300多人,平均每天就有一名民警牺牲。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知,因为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的高责任性、高危险性、高负荷性及警察执法环境的欠缺,要解决警察队伍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需要社会、组织以及警察个体多管齐下。在当前条件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落实从优待警
从优待警政策的落实,是关系到公安队伍长远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解警察实际困难,缓解警察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公安机关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经费安排到位,确保公安机关的所有支出不再与其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挂钩,彻底改变一些地方只给政策不给经费,由公安部门自己“找米下锅”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警民冲突。二是按照“权责利相对等”的原则,努力提高公安民警待遇,特别是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逐步制定保障民警休息的制度,因侦察办案、专项行动和突击性工作加班的,有条件的地方应给予补休。对因完成特殊任务造成伤痛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安排一些旅游、疗养等活动。有关部门应着手修改提高现行的抚恤金标准,并建立特殊的人身保险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弥补作用。三是,重视和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营造警察的精神家园。通过进一步建立警官俱乐部、图书馆、健身房及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组建各类社团组织,丰富警察业余生活,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氛围,使警察在精神上、身体上、心理上得到休整和放松,缓解警察职业压力。四是切实保障民警的执法权。在我国,可以借鉴上海、浙江、陕西、杭州等地的做法,在重点地区,成立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
二、强化管理工作
一是科学用警。警力不足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根本解决。为了更好的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科学用警的观念,坚持科技强警的方针,向管理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民警的劳动强度,减少无谓的伤亡。二是增强管理中的人性色彩。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严管”与“厚爱”的关系,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民警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激发队伍的活力和潜能,及时化解容易对民警心理健康造成损害的负面影响。三是注重日常的心理素质培训。从增强免疫力入手,公安机关要有目的地对警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如运用实际案例、典型事例、影视等形式,以模拟、交谈、训导、疏导等诸多方式,对警员进行受挫、应变、意志考验等等,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优化社会环境
一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严格依法行政,同时,继续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提高整体形象。从改变作风入手,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改变人们对警察职业“冷、横、硬”的心理定势。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公安工作和警察职业的崇高性,提高公众对警察群体恪尽职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认知度,为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自我修养
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有特殊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品质。这不仅要求在选拔公安民警时,将心理素质测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要求在职的公安民警不满足现有的心理素质,在实践中强化培养,强化锻炼:一是提高心理免疫力。结合建设学习型机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做到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经得起考验。二是学会自我调适。在实践中,注意尝试运用心理学上的成功做法,如回避法、轻视法、自慰法、幽默法、低调法、宣泄法、补偿法、升华法等,进行自我调节。既保证工作上的尽职尽责,又做到心理上的健康向上。
参考文献:
于俊杰. 苏州地区警察心理压力研究 【D】.苏州大学 ,2004.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