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宜宁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世界音乐的概念的介绍和对中国民族音乐现状进行的分析,论述了世界音乐的多元化是二十一世纪音乐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在重视本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从中吸取世界音乐的活力,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使每个中国人都聆听国乐、熟悉国乐、热爱国乐,从而使中国宝贵的音乐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世界音乐 民族音乐教育 现状 解决办法
随着现代社会向着多样化方向的发展,对于“音乐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要想下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墨塞尔曾经说过:“音乐是为人类服务的,音乐是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存在的东西。”“音乐是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象‘环一样的东西,并给两方面都带来活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音乐表现方式随之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由于继承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多种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逐渐形成了“世界音乐”。
一、世界音乐概述
1. 世界音乐的定义
世界音乐是指在批判“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前提下,对人类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的包容,实际上主要指除欧洲古典音乐和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外的世界各民族音乐。
在英语中“世界音乐”有两种表述:
① Music of the world,指世界各民族的原生态的音乐,或作为民族标识的世界音乐,如《梦回埃及·千年魔咒》;
② World music,指作曲家,尤其是音乐制作商所看中的音乐,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色彩的流行音乐,如九十年代最为流行的音乐《巴赫到非洲》。
2. 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由音乐的民族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没有不受民族特质约束的文化,也没有绝对脱离民族根基的音乐。其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音乐观念、音乐功能、演出环境、音乐组织结构、音乐种类和唱奏法与作曲技法上。
3. 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学的关系
世界音乐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对象,也可以说民族音乐是在世界音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音乐学是研究世界音乐的理论架构,把音乐视为人类创造的文化的一种,因此,民族音乐学也可称之为音乐人类学。
二、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传统民族音乐教学,虽然也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安排的教学内容,但它基本上是在西方乐理基础上建立的与之相配套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年来形成了西洋化的教学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民族音乐这一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纵观世界音乐史上众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肖邦、格里格、柴可夫斯基等,哪个又能完全脱离民族音乐对他们创作的影响呢?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的是直接使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有的是将民族思想.民族感情及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中国的音乐艺术若想屹立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众多的音乐学子不懂得本民族的音乐语言是行不通的。当前,中国的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在现代文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丢失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倘若我们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的话,也许会丧失殆尽,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不堪设想。
三、 形成的原因
受外来因素影响,我国的音乐教育至本世纪初引进以欧洲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体制以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在某些方面借鉴了苏联的某些音乐教育模式,所以多年来形成了略带苏联模式的西洋化的音乐教育体系。
从客观上讲,这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尚未形成体系,中国的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的情况下,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打开了使我们通往世界音乐宝库的大门,同时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原有的课程结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也的确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但在中国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比重方面,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不可否认,以欧洲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体制,确实具备较完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是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西洋音乐的技法理论来机械地诠释中国音乐,更不能用西方人的审美标准来简单地评价中国音乐,二者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套用。
四、解决的办法
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地建立起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及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已是昔日所不能比拟的。如: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专著层出不穷,民族音乐的新创作逐年增多,从事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教学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些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1. 在教材问题上,杜亚雄先生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一书,虽然已经补填了中国没有本民族基本乐理的空白,但我们还应尽早使之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并使中国民族基本乐理和中国民族视唱练耳教材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在教学方式上,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设备上除钢琴外,可用民族器乐来辅助教学,还可利用各种有声资源如录音机.录像机.音响.磁带.录像带.CD.VCD等电化教学手段,这样既增加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性认识,又扩大了学习的信息量,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在教学对象方面,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份量不可一概而论,尽管每一位学习音乐的中国人,都应象熟悉自己的母语一样熟悉中国的民族音乐,但还是应根据不同专业与民族音乐的相关程度,来决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如对于音乐教育、民族声乐、民族器乐、作曲、指挥、民族音乐学等专业,应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以确保这些学生有足够的民族音乐文化的营养滋润,而以西洋管弦乐为主的专业,则可适当减少学习的份量。
4. 在师资方面,由于新的教学内容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更新与变革,这势必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新的内容,加强各个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如:中国民族基本乐理、民族音乐概论、中国民歌、多声部民歌概论、中国戏曲、民族器乐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胜任这一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世界音乐的多元化是二十一世纪音乐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在重视本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以新鲜的口味,喜悦的心情来品尝世界上绚丽多彩、营养丰富的各种音乐,从中吸取活力,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氛围,使每个中国人都聆听国乐、熟悉国乐、热爱国乐,从而使中国宝贵的音乐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
参考文献:
1、杜亚雄 《中国民族基本乐理 》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5年10月
2、黄翔鹏 《建立们自己的“基本乐理”—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之前言《中国音乐学》96年第2期
3、金苓《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国音乐》 97年第1期
4、 桂勤编译 穆巴亚巴 《共享世界音乐:关于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