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创新

2009-03-06 05:17林建军
管理观察 2009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创新

摘 要:计算机图形艺术作为一种与高科技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其创作离不开最新的技术和独特的艺术思维。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中需要正确定位技术,更需要培养树立创新意识。只有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艺术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利用强大的数码工具,发挥人类大脑的创造潜能,不断创新,从而推动整个计算机图形艺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图形艺术 计算机技术 创新

似乎是一夜之间,计算机图形艺术成为“民间美术”,变得“通俗易懂”,会几个设计或绘图软件的人,都以为掌握了计算机美术的“秘笈”,摇身成为“艺术家”。确实,这些人的创作当中也不乏有好的作品,但大量缺乏一定审美性、原创性的作品也在泛滥:拼凑资料、改头换面,形式拙劣,色彩凌乱……。这些粗糙的作品逐渐远离艺术的本质,是不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的。计算机图形艺术的真正繁荣和进步,要靠创新。

时代呼唤创新,艺术更需要创新。然而如何创新,这是一个不小的课题。我觉得,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创新一要靠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认知,二要靠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舍此将难以拓展创新空间。

一、正确定位技术

一部分从事图形艺术创作的人似乎比较忌讳谈技术,在心理上把技术与艺术创作对立起来,其实有失偏颇。技术和艺术并非如此的对立,特别是用计算机这一高科技工具进行创作时,技术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创作中也一样,技巧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最全面好用的工具,这工具能创造出理想的作品,或者把既有的影像改头换面,变成符合作品目标的面貌,以能够感动人的方式来呈现。

计算机图形的创作,基于图形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风格,都会受到软件和硬件技术水平的制约,由于对技术方面的巨大依赖性,使得设计师有时候不得不做出让步,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这一点特别是在技术含量高的计算机三维图像和动画的创作中尤为突出。即使是团队创作,改善硬件和软件技术水平,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表现力的关键。尤其是软件的更新带来的技术更新,为CG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表现空间也会得到空前延伸。现在的主流CG软件3Ds max,在短短十年内已由最初的2.0版本上升到2009版本,Maya也由原来的3.0上升到现在的2009版本,其中不外乎有商业运作的原因,但软件的功能的巨大扩展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满足CG艺术家的创作需求,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一些大型公司成立软件研发组,根据视觉效果的需要,专门研究相关的工具,作为插件或者软件包,用以配合Maya等一些主流三维软件,使得主流三维软件如虎添翼,能创造出令人惊叹与震撼的画面。这样不仅简化了工作流程,也丰富了表现手法。然而据笔者所知,国内还很少有公司拥有这方面的实力,我想这也是致使国内CG创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吧。

同时可以预料,数字技术对计算机图形创作的影响与参与,会越来越深入,数字艺术将逐渐融入数字技术当中;数字技术将更加商业化;数字艺术将为数字技术的存在而存在,为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尤其对我们这样现代化进程起步不久的国家来说,科技仍然是一种能够更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审美需要的动力,数字科技创新仍然是数字图形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数字艺术不可能摆脱数字技术的作用和影响,而必须依赖高科技所提供的动力,在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创造性和艺术表现性,在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中,提升数字艺术的审美维度。

二、培养创新意识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艺术创作范围,各种艺术门类形式不再孤立,而是打破门户,相互融合,创造新的形式。艺术创作由静态视觉传达向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延伸,从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从静止的三维空间延伸到动态的四维艺术,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创作的过程也不再是单向的发展,而是多向的反复。这一切都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内容与形式上的新的途径。

不管是内容的创新还是形式的创新,作为先决条件,它们都依赖于创新意识。

在这个艺术大众化的信息时代,似乎大家都能挤身艺术家的行列。固然这里面不乏充满创新意识的佼佼者,但也确实拥塞着一批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平庸之辈。这些人一年到头不停劳作,但由于他们的作品中难得有新的情绪,新的色彩和线条,新的语汇,所以他们的劳作终究与创新无关。其根源在于,他们名为艺术家,但缺乏艺术家应有的创新意识,缺乏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缺乏应有的想象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首先是与创新思维是分不开的。一个艺术家,如果习惯性思维占了上风,其作品的构思与传达,必然不自觉的停留在模仿上面,所以计算机图形创作领域中出现那些平庸之作也就是在所难免了。当然,创作之初,可以从摩仿开始,但是不能一味的依赖模仿和习惯性思维。有了一个成功的pixar,就不必再出现第二个或更多的pixar了。数字时代创作资源极大丰富,而机械复制也大行其道。艺术家必须提倡创新思维,用以打破习惯性思维对心灵的束缚,这样,才不至于重复前人的创作。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视觉作品的创作之进程中,形象思维会让你的作品直接而生动,抽象思维会让你的作品理性而深沉;发散思维会让你的创作创意无穷,聚合思维会使你的作品深刻而全面;垂直或水平思维则会让你在逻辑与无逻辑中找到灵感和突破口。

其次,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注重数码式的创作思维训练。新的创作方式必然要求新的创作思维与之相适应,数码图形的创作也必然需要数码式的创作思维。

数码式创作思维是在与计算机这一智能“思考装置”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实现其功能的。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正确与错误,随机与意外,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艺术家灵感的来源。数码式创作思维方式与传统思维方式相比,传统思维讲究前因后果,注重因果关系,呈线性发展;数码式的思维方式,注重交互性,其结果可以不是唯一的。这样运用数码式的创作思维进行创作,其创新的可能性应达到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而活跃,在可能与不可能,现实与超现实中找到合适的方案。以前,我们习惯于将左脑的抽象思维,数字意识与右脑的图像、音乐感悟能力分离;今天,我们的大脑似乎需要再一次进化,我们更希望将这两边的思维交叉而达到统一,最大化的发挥左右脑的交互功能,从而实现数码式创作思维的最佳发挥。

最后,创新意识还需要有创造性的勇气,在数字艺术界也是如此。创新就意味着标新立异,意味着与习惯思维和习惯势力的对抗,甚至有可能会被视为“反传统”、“反潮流”、“异端”,可能会被不知名的网上评论者骂得狗血淋头。所以要创新,首先要战胜自己,战胜别人。在这个言论极其自由的数字虚拟空间,坚持正确的立场而不随波逐流,最终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计算机技术与图形艺术的联姻带来的是更为拓展的思路,更为迅速的表现,更为成熟的选择。它突破了以往许多在艺术创作思维、创作方法、创作表现方面的限制,把艺术家和设计师带入崭新的创作天地;同时,图形图像艺术的现状与未来也面临自身发展的挑战和冲击。这一切对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工作的人们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 詹文瑶 《信息时代的图形表象》 宫六朝 《视觉传达设计》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

[2] 郭开鹤 《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1

[3]黄鸣奋《数码艺术学》 学林出版社2005年

[4]尼葛洛庞帝 胡冰、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 海南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林建军(1976-8), 男,汉族,研究生,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从事动漫教育教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技术创新
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相关探讨
探讨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基于矩阵LU分解的并行处理
政府机关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有效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