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

2009-03-05 03:18李红利周香花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动力机制

李红利 周香花

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它在弥补政府、市场失灵方面,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从纵向和其他国家比较来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萌芽时期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巨大阻力。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情提出我国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完善的动力机制,从而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动力机制;体制转型

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73-02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营利组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时期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计划、集权和市场失灵的产物。据统计,社会团体的数量已经由1978年前的6 000多个猛增到1998年底的16.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则从零发展到70万个。然而,从纵向比较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环境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非营利组织的自治能力还比较差,非营利组织要壮大到与政府和市场并行的独立部门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除此,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人才和资金问题依旧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问题,非营利组织还面临着法规的制约以及监督的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动力不足。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作用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国内外有许多种,我们在此将其定义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NPO”。而这一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第一,非营利组织可以填充政府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社会募捐的方式,集中资源,为政府更好的发挥职能分忧解难;第二,非营利组织在拓展就业机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具有巨大的就业潜力;第三,制约政府权力,防止腐败,增强资源运用的透明度;第四,能够推动社会广泛关注弱势群体;第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改革进程。

二、转型期非营利组织的动力机制

从改革开放至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在此期间我国是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生存、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自建国以来,在国家集中所有资源,全民共同搞建设的努力下经济发展逐渐有了起色,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情况,一方面政府已无力面面俱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政府干预反而阻碍了经济发展。这时市场体制的建立已是大势所趋。政府把原本属于市场的那部分职能交给了市场,既活跃了经济,又减轻了政府管理的成本。市场体制的初步确立,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此时的非营利组织在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转型时期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大领域内的职能界限并不清楚,政府承认非营利组织合法性的同时又在政策法规上设立门槛限制它的发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处于一个转变的时期。由于政府的过多限制使非营利组织在制度和资源上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市场体制建立初期,市场除了激活经济发展外还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市场下为了牟利进行欺诈,不择手段的行为对人们之间互信、互爱的美好品质无疑是一种挑战。在迅速发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旧的社会价值体系和道德伦理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社会中原有的公益观念也变得模糊,这使得非营利组织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志愿精神、公益精神和社会公信力严重不足。这些都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无形障碍。作为非营利组织自身在建立初期由于缺乏管理经验,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来源渠道,在发展上也是步履为艰。转型期的非营利组织其发展的因素往往也成了阻碍的原因。

这一时期非营利组织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

(1)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和非营利组织追求独立性的矛盾

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与社会的职能界线并不明确,许多应该交给社会的政府没有放手,而应该由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地方政府却没有发挥。例如,政府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范围都有一定的法律限制,但是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政策保障却没有规定。非营利组织自从建立之初,它自身就有获得合法性、独立性的需求,而这一需求只有得到政府的相应支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则会阻碍它的发展。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认清党政在我国的地位。我国自建国以来,党在整个社会中起着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分开的目的在于通过各司其职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不变的是仍然坚持党的领导,改变的是结构,不变的是党领导一切,党组织整个社会的原则。非营利组织未来的发展依然少不了党政的领导。其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党政需求的推动转变为转型期以党政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为主,社会需求为辅到以后的以党政推动为辅,社会需求推动为主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2)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公益精神淡漠之间的矛盾

转型期传统文化中互助、利他的精神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这一矛盾也可以看成是公民利己与利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存在,利己与利他都是人类的本性,处理好二者的关键不在于扼杀某一种本性,而是如何使二者看似水火不容的本性得到缓解,我想建立“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无疑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3)多元化需求的推动同制度和资源约束的冲突

转型期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重要时期,由于政府的松动,社会空间逐渐回归,经济发展的推动,社会问题的增多,这些都成为刺激中国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因素。但是,这一时期仍然不会迎来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高峰。从制度上来看,政府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对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给予的关注是不够的。同时,又出于惧怕一些非法组织借此壮大,威胁社会稳定的心理在给予非营利组织一定发展空间的同时又进行了很多的限制。再从转型期拥有的资源来看,来自社会的资金和志愿者是不足的,人们公益精神的缺乏和害怕捐款资金的滥用这些都形成了巨大的阻力。除此,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也非常有限。非营利组织自身在发展初期明显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筹款渠道和人才渠道。因此,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建立,另一方面是非营利组织在形成中处处受挫。

三、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三者良性运转

要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制和政治体制,实现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三者之间的协调运转。作为政府,为了获得合法性,由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而这一模式并非只是表面形式上的量化,而是事实上的一种权力转移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推动借助于政府自上而下的转变,实现权力的下放。据王绍光对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权力的下放程度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政府要实现自上而下的转变发展非营利组织,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予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市场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确立以市场竞争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与物质交换方式的过程中,公民自主选择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空前的激发,而这种自主选择意识也会渗入至公共物品资源的领域。社会成员不再满足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开始寻求自我发展,从而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非营利组织主体运动过程中,其主体不单是被动地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体制合力作用的推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政治、经济体制动力的变化和发展。这样三者在确立良性互动状态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而当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和巩固之后,非营利组织动力系统便实现了其协调运行的基本目的。

中国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道路虽然还很漫长,只要我们的民众不要小觑自己的力量,多一些为非营利组织积极奔走的人,相信有一天他们的作用终会凸显,只要我们的政府正确处理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实现观念的转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力量的推动下,非营利组织必定赢来不断壮大的时期。总之,民主的政治体制,完善的经济体制,不断强化的非营利组织自身管理,在这些力量的推动下非营利组织会在中国茁壮成长。也只有此才能实现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协调运行,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美]朱莉·费希尔.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丁元竹.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张宇霞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动力机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