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泥土”

2009-03-04 08:23李云雷
南方文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文系文学史底层

李云雷,1976年生,山东冠县人。1998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东西语系日语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任《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当代文化研究、当代文学批评。

我曾跟一个朋友说起,我以前的批评只是一些“读后感”。现在想想,“读后感”应该是批评的第一步,首先要“读”,读后有“感”才能有写作的动力与想法,如果不读或没有感受,则不过是无的放矢。但仅有“读后感”也是不够的,这应该只是一个出发点,还要以自己的理论视野、人生经验、社会关怀与之相互“切磋”,形成自己的总体性看法,包括对作品的看法,也包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尊重作品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也要尊重自己既有的人生观与对世界的看法,使二者在矛盾与张力中形成一种“对话”,所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既要进得去,充分理解其内在逻辑,又要出得来,从一种更宏大的视野进行观察与思考,这虽然很难,却似乎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我从事批评这几年,始终坚持一种底层的立场和中国的立场,同时在艺术视野上力求能够更加丰富、宽广。底层相对于精英,中国相对于西方,新时期以来,“纯文学”与西方文学崇拜占据了中国文艺界的主流,在这种风气下,在新世纪如何建构底层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构成了我的问题核心,从这一问题出发,我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左翼文艺思想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以及当下最新的文艺创作,力图以此为基点,发展出一种新型的批评方式。

在《未有天才之前》中,鲁迅先生认为,只有更多的人甘愿做泥土,才能培养出“天才”。我想在今天,只有更多的批评家愿意做“泥土”,愿意做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重建批评的公信力,才能使我们的文学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我虽然才疏学浅,但也愿意努力去做一块“泥土”,为将来的“文艺复兴”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中文系文学史底层
中文系何为?
读中文系的人
农民建筑工
读中文系的人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黄振东作品
“底层文学”向何处去?
略论“底层”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