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位

2009-03-03 10:01沈霄戈
环球企业家 2009年3期
关键词:跨国跨国公司医疗器械

沈霄戈

一份史无前例的中国8500亿新医改方案的特殊受益者:提前布局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

1月21日,历时三年、惠及中国13亿城乡居民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对众多摩拳擦掌的跨国医药公司而言,犹如听到了令人鼓舞的发令枪响。由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配套实施方略《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将推进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内的五项重大改革,实施这一庞大计划,中国将在未来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包括加大医疗保险支出和健全城乡医疗网络等。

此举必将大大激活长期以来跨国公司难有作为的中国中低端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事实上,跨国公司对这一市场觊觎已久(详情请登录Gemag.com.cn查阅2008年7月下《跨界打击》和11月上《急诊室的春天?》等文)。就医疗器械市场而言,中国在2005年就已成为继美国和R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目前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预测,到2010年这一行业的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

但事实上,跨国医疗器械制造商长期以来只能蜗居在只占总市场规模1/7的高端市场,并只愿和大城市里的医院打交道。在中低端市场,它们受到本土竞争对手的强力阻击,更重要的是,中国三四级城市的医疗机构根本无力购买昂贵的设备,未纳入医保体系的农村病患者对此的需求也几乎为零。

新医改方案反映了中国旨在重建一张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庞大医疗服务基础网络的努力。事实上,在1960年代,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比印度等其它发展中国家出色得多,成为最早根除所有传染性疾病的发展中国家之一,80%的中国农民都能享受到一种由地方财政资助的很初级却很有效的医疗卫生网络的服务,接受过简单培训的“赤脚医生”成为这一网络的主力。但随着农村公社解体以及1980年代开始的医药系统市场化改革,这个初级医疗网络电消失了。

过去3年来,看到这一趋势的跨国公司,开始争相并购或与在低端市场拥有优势的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合资。随着新医改方案进入实施阶段,那些提前布子的跨国公司有望在中国这一轮规模空前的医疗投资中占得先机。

蓄势出击

1月19日,美国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和山东威高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08199.HK)宣布,双方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已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而在去年12月18日,美敦力还以2.2亿美元购买了威高集团15%的股份,希望借道这家中国最大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制造商更快速地渗入中国骨科、市场。

这是跨国公司抢在医改之前布局的最新一例。不过,美敦力并非在这方面的独行者。去年底,通用电气(中国)公司与山东新华医疗亦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其中通用电气出资490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49%。主攻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市场。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大中国区总裁陈治称,将继续秉持“全球本地化(Glocalization)”战略,将全球的质量标准及科技优势与中国本土的制造优势结合,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普及型”医疗科技产品。而另一宗引人瞩目的收购发生在去年4月,飞利浦医疗集团将中国第二大监护仪制造商深圳金科威收入囊中。

在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李炳容看来,通过合资公司,美敦力可以提供从高端、中端到经济适用型的全系列产品,让不同收入水平的人都可以有选择。这一做法的意义就在于,“增加产品接触消费者的机会。”李告诉《环球企业家》。

与在低端市场拥有优势的本土制造商合资,成为类似美敦力这样的跨国公司的现实选择。李炳容认为,关键在于,中外合资的动机和模式已发生改变——在10年前的合资案里,跨国公司看中的是中方带来的政府关系和经营牌照,中方的产品并不重要。但现在,中方提供了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另一种能力:低成本制造和低端市场的掌控力,这将与跨国公司形成极好的产品线互补和市场互补。

为此,“我们差不多拜访了中国所有可能合作的伙伴。”李炳容说。最后,威高集团进入其视野。威高拥有35亿的资产和190多个品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制造能力,去年第三季度,威高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7.1%,其中骨科业务同比收入增加了90.9%。“合作就是实力的竞争,这种实力是50对50,如果你不强没人会和你合作。”威高董事长陈学利告诉《环球企业家》。

与本土制造商合资,形成本地生产和研发能力,是2006年李炳容出任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之后,其所积极推行的“本土化”的主要内容,他的目标是让美敦力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在2015年追上日本(日本目前市场占到全球的10%),成为美敦力全球的第二大市场。现在,在美敦力全球体系中,中国公司已成为单独的一个事业部,与其它6大按产品线划分的事业部平起平坐。

“高端的市场份额还是逐年在扩大,但是发展空间可能不如二三线城市来的大。”在李炳容看来,尽管这一市场目前的份额不大,但是却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没有想过把旧的产品投放到二三线市场上。中国的医生一旦知道新科技产品后,基本上就不用老产品了。”

除此之外,在医疗体系改革背景的带动下,跨国制药企业也在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就在全球其它行业因经济危机而纷纷裁员的时候,诺华、拜耳、罗氏等在华都有扩招发展的规划。但相对于医疗器械企业的光明前景,基本药物制度可能是跨国制药公司面临的一次挑战。“哪些产品可以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定价、如何生产和配送等,公立医院如何实行批零差率,特别是原研药的定价问题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环节。”礼来公司向本刊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它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的新政策,有可能让试图拓展基层医疗市场的跨国药企发现,要想受惠于新医改方案,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猜你喜欢
跨国跨国公司医疗器械
瑞士跨国打工族人数破新高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什么是跨国有组织犯罪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