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经历几十年一遇的旱灾。在近些年,这样的话似乎到了每一年的春天都会出现,不论从政府的气象和农业部门,还是各种舆论的报道。
这一次不同的是,不仅自2008年10月以来大半个中国的降水稀少,特别是小麦的主产区华北各地有至少几百万居民和蓄养的牲畜身处严重的缺水状况,还有大约两千万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失业,这意味着在1.3亿外出打工农民的群体中,失业率已经超过了15%,这很可能是20年来最糟糕的就业状况。
到目前,气象和农业专家对于这次旱灾的预测和解释都没有定论,跟前几年的说法类似,全球气候异常依旧是最被普遍提及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关于导致农民工失业率急剧上升的缘由似乎要明确得多。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学者认为,欧美金融危机引起的工业和生活消费品需求大幅减少使得以出口为主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很多工厂停工或倒闭。
然而无论这两方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相比比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中国农民的普遍生存状况仍然会由于受到他们自己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异常困难,不论是自然环境的恶化还是经济秩序的动荡。
跟往常一样,中央政府宣称全力抗旱,针对此次旱灾的资金投入已经从原先的1亿元增加到4亿,提前发放原计划的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补助资金867亿元,另外,政府还宣布今年将拿出100亿元用于农业机械补贴,并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1元。
在此,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仍然是个大问题。在灾情最为严重的河南省,省审计厅向全省审计机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对抗旱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包括中央已下达的7630万元以及省配套的3500万元,然而跟往常一样,像这样的通知却都仍然缺乏如何操作的具体细节,比如,何时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审计的项目都有哪些。
有针对性的急救是一方面,常态下的保障同样重要。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低于城市居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农村居民收入只有4700多元,前者是后者的3.2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两者之间的差距是2.5倍。
不仅如此,超过1亿的农村居民去城市打工的事实显示出中国广大农村的就业出路跟被赋予更多发展权利的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极大,不然,很多农民完全可以在家乡创业而不必如此大规模的去城市谋生。
是否对土地拥有抵押使用权是致富的关键。1998年以来,这已经为城市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就在这个干旱的季节到来前的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开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然而,实施的情况到目前因为缺乏全国性的调查而一直晦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