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子
读了贵刊2009年1月5日关于上汽的报道,深感国内媒体对细节精益求精的专业和质量,但更为上汽用精彩细节误导媒体、公众能力的出众而感叹。当然,国内舆论在双龙事件上对上汽普遍、善意的理解,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韩国尤其是双龙工会所代表的非商业理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应让上汽尤其是中国汽车业的核心决策者能真正有所反思。
我非常希望有人能为上汽集团算一笔账:作为代表中国政府管理、维护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合资合作中方利益的法人,上汽集团累计收到了多少分红和各类间接利益,及其它各类国家资金(和等同资金效果政策)投入;这些投入加上上汽上市公司筹集到的钱,算在一起,与上汽集团的上缴利税产出效益及已有和正在建的生产能力可能会有的收益对比一下,就不难得出上汽这个也许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烧钱机器”的投资回报会是多少。
南汽通过桑塔纳志俊轿车对现有资本的盘活,无疑是对上汽已有合资资源一流的为我所用:上汽通过这一步,为自己获取了一个整合名爵、荣威市场需求量,放大购买罗孚技术尤其是75平台技术投资效果的机遇。贵刊文中所描述的上汽精彩、专业的努力,其本质无非是在为过去20亿投资买罗孚图纸决策的亡羊补牢。上汽所做的一切,还是在维护一个无前途的、怛一如既往的业务模式即如何尽可能地让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资本市场融来的钱由自己花,维护并创造更多的既得利益。毕竟此次金融危机对那些没有前途的企业的最大教训是:玩得越大,亏得越多,就越会有人出钱救。
最近,上汽集团美国通用合作伙伴系统中的一个美方高管在和我的一次私人沟通中做了如下说明,上汽集团本质上是个收钱、花钱机构。当然,上汽和通用有一个技术上的本质差别:通用已做了大量的对从内燃机向电动及氢燃料新能源技术转型的投资,而上汽正在投和计划投的绝大部分研发资金,还仅限于传统技术平台及对其吸收和消化,或者去买现成的海外技术,甚至委托海外企业开发。
上汽集团在2007年年报中提到“‘新能源汽车研发稳步推进‘上汽积极投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其中自主研发的上海牌新能源轿车,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清洁能源竞赛活动——2007必比登挑战赛上,获得良好成绩”,“上海大众也将推出燃料电池版PASSAT领驭,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据我的一位参与由上一届政治局常务会议拍板决定的、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朋友介绍,上汽对“上海牌”汽车项目毫无实际人员有效参与、具体资金投入也完全是由上海市政府额外出钱而不愿自己投;至于为奥运作了极大贡献的22辆领驭燃料电池轿车,资金上除了地方政府直拨外也完全是上海大众在支持。更有甚者,2010年世博计划用的“荣威”新能源轿车,上汽已签约购买10套美国通用动力系统,将用去中国纳税人2亿人民币:但鉴于美国通用的苛刻要求,这一动力系统将对上汽完全封闭,183天世博结束后将要么就地销毁,要么原装黑匣子运回美国。被上汽2007年报吹嘘的“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将被弃而不用。
我个人一直对上汽的管理团队信心十足:毕竟上海大众和美国通用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经验、能力的传播,上汽是最大直接的受益者。但是在双龙的6亿美元的失败,让人看到,上汽仅在过去20多年从大众、通用学会了一些生产厂层面的管理、经营,而没掌握作为一家企业投资赚钱的本领。如果说当时收购时同意双龙工会要求不解雇工人,是为了做1+1>2的加法扩张,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所谓同意工会要求不解雇造成双龙困境的管理团队,就是上汽只会让别人(大众、通用)为自己赚钱思维惯性、自己管理团队缺乏脚踏实地让双龙扭亏为盈的自信和决心的一个真实写照。尤其是上汽对双龙2008年12月底还注资259亿韩元(约4千5百万美元),而在2009年1月8日董事会却集体决定,同意双龙正式向首尔当地法院提请“回生”即破产流程,更让人寒心。这一事实实在太难让人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好的两个金矿、即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中方利益管理团队,继续拥有信心和信任了。
这样的上汽实在是谈不上在用其经验、能力和财力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甚至在帮助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获取未来竞争力。正相反,韩国的工会、社会已有的对上汽窃取技术的指责、怀疑,表明它与双龙和通用的合作反而会为韩国、美国政府对汽车工业搞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提供针对中国的话柄,为中国有前途的汽车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不和谐的噪音。
恳请贵刊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尤其是上汽管理者自己认清上汽正在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