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三重门

2009-03-03 10:01迈克尔·佩蒂
环球企业家 2009年3期
关键词:制定者国际贸易货币

迈克尔·佩蒂

首次进入世界经济衰退周期的中国应该借鉴更多历史教训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的2008年与美国的1929年有很多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为了让中国的商界领袖们明白中国接下来可能面临怎样的风险,对一个问题的探究则变得极富价值——为什么美国的大萧条会如此严重?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有三个因素造成了美国经济的难题:

首先,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创造了极大的工业产能过剩。凭借着美国对其它国家提供的大量国外贷款,这些过剩的产能还是能够成功出口。然而1929的市场崩溃引发了美国消费的锐减,同时断绝了很多贸易赤字国家对美国贷款的依赖。随着国际贸易的崩溃——尤其是在美国试图通过设立进口关税强制性调整国际贸易格局之后——美国的国内需求已经远不能消化美国工厂的全部产出了。然而美国又不得不在国内自行消化其过剩的工业产能。

其次,国内的需求原本可以通过提高国内政府需求来实现。尽管当年的美国在财政上非常有实力,但当时的美国政府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也几乎没有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这就决定了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关闭工厂、不断裁员来解决问题。

最后,让整个情况更加糟糕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巨额的储备积累所引发的货币扩张引发了过度投资和高风险贷款。当银行为了应对危机而削减信贷额度时,美联储并没能采取措施及时应对货币供应的瞬间崩溃,随之而来的货币紧缩将一场严重的经济放缓直接变成了一场灾难。

与1929的美国相比,现在的中国在一些指标上要好于美国,但并不是全部。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规模和范围。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这是产能过剩最直白的指标——已经与1929的美国旗鼓相当了,这个数字大致占全球GDP的0.5%。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还不及美国1929年时的1/5,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将更为困难,尤其是一旦世界陷入贸易摩擦,国际贸易整体收缩,问题将更加严重。出于这个原因,中国必须站在贸易自由化的最前沿,避免美国1930年犯下的试图提高出口竞争力、减少国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的错误。因为这只能招致贸易摩擦,从而将对中国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冲击。

第二,中国的财政力量确实非常强大,但更重要的是,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不同,现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快速的强制性的财政扩张对创造新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不过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财政刺激要扩张到何种程度才是合适的,而这些措施是否可以足够快地取代日渐萎缩的美国和欧洲进口。

第三点也许是最重要的。像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样,中国央行的储备经历了巨大的增长,不可避免的连带效应是利率下降和货币供应增长过快。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金融系统通常需要承担过多的信贷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应付那些预示着严重货币紧缩的迹象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一方面美国央行在20世纪30年代所犯下的错误已经被世人广泛讨论过,因此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理解风险不成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的央行将行使一切职责以对抗任何货币或信贷紧缩。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仍然受到限制——汇率由央行制定。1933年,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度,这使其可以追求一个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但同时,美国在对抗信贷紧缩方面的失败也铸成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错。中国央行当然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中国央行能有不一样的选择吗?很不幸,中国央行的主要职能是管理人民币的汇率。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和资本账户的净流入或者流出。随着国际贸易的下滑,中国贸易顺差出现大幅下滑是个时间问题。

这也许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意料之外的风险:只要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人民币与其它货币的汇率,那么中国央行控制国内货币供应的能力便十分有限。如果2009年人民币的净流出巨大,央行很有可能被迫无可奈何地目睹货币紧缩。如果银行系统中出现问题,并引发信贷缩减,那么货币紧缩会进一步恶化。这无疑会加重中国经济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的难度。对于中国政策制定者来说,认清楚货币紧缩的大环境,准备好应急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制定者国际贸易货币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试析初中课堂管理策略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