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09-03-02 02:43李永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孙膑重点课文

李永琴

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至尾逐段数”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各方面都讲到讲透,教学起来难免显得零碎,没有条理,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感,往往还完不成教学任务。要想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看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教材只是一个范例而已,没有必要把它挖掘的多么深,实际上有时作者也未必想写的那么深奥。如果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来组织教学,就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重点标点明显的内容,进行“从重点入手学习语文”的实践和探索,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方法,也是学生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抓重点词

紧扣关键词,教活语文课。文章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关键词。扣关键词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内容,把握中心,领会词韵,还能让学生熏陶情感,享受语言的优美。因为关键词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备课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教活课文。如六年级上册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事情高潮部分有“纹丝不动”一词,这一关键词语隐含了人物的品质。《三顾茅庐》中的“诚心诚意”一词也点明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田忌赛马》一课的结尾处也有“转败为胜”一词,这一关键词就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思路。又如《莫高窟》中的“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教师可抓住“惟妙惟肖”和“啧啧赞叹”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惟妙惟肖”体现在什么地方?“啧啧赞叹”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假如你是游人会怎样“赞叹”呢?这样,学生在品词中领悟到内涵,欣赏语言,学会了精读细研,真正尝到“语文味”。

二、抓重点句

一篇课文是有多个句群连贯而成的,有些文章常常会出现关键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读懂重点句,可以抓住句中的重点词理解,也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如《田忌赛马》中的: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笔者抓住“快不了多少”设计问题:孙膑是怎样知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让田忌取胜的?他根据什么来判断?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研读就知道: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快一点点,齐威王的中等马、下等马都只比田忌的快一点点。从中领悟到这一结果是孙膑经过仔细观察、分析而得出的,这就是孙膑出奇制胜的根据。在教学中抓住这个关键句让学生体会孙膑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高贵品质。如《落花生》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可以抓住其中的“体面”一词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体面”是什么意思?“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 “我”对父亲的话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由花生联想到人类,联想到自己,“要做有用的人”,这正是父亲的“希望”。由此可见,“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抓住重点句让学生感悟到这就是谈话中的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是生动具体的教育。这样在教学中捕捉重点句来“咬文嚼字”,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课文内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自然而然的受到思想教育。

三、抓重点段

课文中有明显的重点段,若能精心指导,也能拨通全篇。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引导学生读出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只有学生对重点段落熟读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到景美,人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重点段的学习不仅在于理解,更重要的是与前后段的联系。如《登山》的最后一段是重点段。学生因为在前文了解了小路的险峻,也容易体会列宁害怕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体会列宁冒着生命危险走小路的英雄气概,明白遇到困难要战胜它,而不是去躲避它,害怕它。最后让学生明白平时应锻炼自己的意志,有忧患意识,这种思想教育才是水到渠成、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重点段的学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认识,而且能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顿悟。

四、抓重点标点

有些课文的标点(特别是省略号)是情感时空,情节略写,余味无穷的结尾,定格的画面等“空白”文本,这些“空白”的文本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者可通过“补充、克隆、复活、还原、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步入意境,完善文本,体验说写情趣。如教学《诚实和信任》时,笔者从“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为“空白”文本突破。如果你是那位陌生男子,请发挥想象、猜测,请根据提示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如“一天深夜,我回来取车,发现……心想……又发现……心想……三天后,我又想……于是我拿起了话筒,拨通了电话……”。学生兴趣盎然,想象尽情、见解独特。又如课文《穷人》其中有一处是:“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时断时续。于是,我有意启发学生,假如你是桑娜此时你该说些什么?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人物的生活境况,体验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分享到说话与交流的快乐。

从重点入手学习课文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富有系统性、层次性、探究性。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找到一处突破口,这样教学目标清晰,避免了讲课 “求全”“平推”之弊,还可以把“钢”使在刀刃上,做到“一节一得”。语文课,试图做到“百花齐放”的热闹或“一枝独秀”的风采,倒不如去追求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孙膑重点课文
存在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孙膑吃馒头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
髌骨与髌骨骨折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