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

2009-03-02 02:43何美炜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维也纳音乐语文

何美炜

当前,有着一种新的阅读形式——网络阅读,因为互联网络的信息量大,传递快,阅读者手中的鼠标,犹如踩在脚底的滑板,在信息之海的浪尖波谷寻觅、选择、获取。因此,也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网上冲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这为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

为了响应如皋电教装备室提出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号召,我镇语文组也进行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研究。笔者有幸于今年上半年在电脑室上了一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我校还特地邀请了市电教装备室的领导。听课老师以及领导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较高的评价。

这节研究课是国标本苏教版第十册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下面笔者就结合这篇课文的网络教学,谈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些做法。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小语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文章写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一、运用网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图像甚至音乐,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教学伊始,笔者依托网络优势,一边播放维也纳优美风光的录像,一边解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小盆地里,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城内由许多的宫殿,一座座宫殿金碧辉煌。雕像、城堡、教堂,构成了维也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维也纳是音乐之殿,在那里随时可以欣赏到音乐,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远近闻名,爱乐乐团更是享誉全球,每年的新年音乐会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这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优雅的华尔兹,迷人的画面,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对维也纳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笔者将网站内容分为八部分:阅读导航、音乐摇篮、音乐城市、音乐生活、音乐圣殿、友情链接、在线留言和作业自助餐。

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音乐摇篮、音乐城市、音乐生活、音乐圣殿”四方面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别以游客、摄影师、音乐fans、导游等身份分小组去了解、欣赏维也纳,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以多种形式汇报各组的学习情况。

游客组:通过在“音乐摇篮”查找资料,研究维也纳的悠久辉煌的音乐史,反复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吗?你能读出“摇篮”的感觉吗?

摄影组:在“音乐城市”中查找、研究维也纳的城市建设,以自己独具的摄影师眼光去发现维也纳的每一个角落,从“雕像”、“建筑物”、“王宫花园的草坪”等方面来介绍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

音乐组:在“音乐生活”中查找资料,研究维也纳人的生活。从“公园露天晚会的盛况”、“家庭演奏的欢乐场面”和“各种集会上人们欣赏音乐时的情形”中向同学们推荐一个最难忘的情景,再从资料库中选择一首合适的华尔兹配乐朗读,表现音乐已成为维也纳人重要的生活内容。

导游组:在“音乐圣殿”中通过查找“国家歌剧院”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金色大厅”的资料,以导游身份介绍歌剧院、音乐厅规模宏大、内部豪华及它们的古老等,体会它们直观展示音乐之都的风采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意识。

二、运用网络进行主题搜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笔者在网络平台中建立了“阅读导航”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摇篮这个词给你怎样的感觉?维也纳这个特殊的摇篮,孕育了什么?”、“第三自然段中的两个‘装饰意思一样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课文中有许多类似于‘许多、‘多的词语,你能将它们找出来吗?这些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如果你现在就站在维也纳的某个地方,你心里会想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摇篮本来是指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摇篮给人一种甜蜜、温馨、舒适的感觉,更有一种家的感觉。维也纳这个特殊的摇篮孕育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父”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圆舞曲之王”老约翰·施特劳斯等等,也孕育出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有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 ,真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啊!学生交流二:文中有很多像“许多”、“多”这样的词,如“到处”、“几乎”、“随时”、“总要”等,这些词用得准确,如果去掉,就会使文章内容显得不真实;另一方面,这些词更能表现维也纳与音乐息息相关。交流三:如果我来到了维也纳,我一定会将所有的优美迷人的镜头拍摄下来,发到网上去,与大家共享这一城市的美好……交流时,我适时地播放相应的图片或录像,激发学生的情绪。如研究两个“装饰”词语的区别时,出现维也纳城市中音乐家的“雕像”,用音乐家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用音乐符号装饰的“王宫花园的草坪”。这样学生就能形象的理解第一个是“打扮”的意思,第二个是“装饰品”的意思了。又如,研究“金色大厅”在世界的影响时,播放每届在新年音乐会上必奏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录像,那在指挥家的激情指挥下,音乐爱好者共同拍手打节奏的澎湃场面,让学生都受到感染跟着打起了节奏。在这样盛大的音乐会中,学生感觉到音乐已渗透在维也纳人的血液中,无论谁身处维也纳都会不由自主地爱上音乐。

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主题搜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运用网络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完课文,学生仍流连于这次音乐的快乐之旅,因为维也纳向他们展示了它无穷的魅力!在优雅轻快的乐曲声中,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友情链接”,欣赏有关维也纳的其它信息,然后让学生谈谈“维也纳之旅”的感受:同学们,从你们的神情中我能读出你们对维也纳的喜爱,你现在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赶快进入“在线留言”吧,让我们一起聆听你的心声!留言结束后,进入“作业自助餐”。这一栏目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三份大餐:①进入“友情链接”,寻访更多的世界名城,将名城的雅号一一收集(与《练习四》世界名城内容相联系);②朗诵爱好者可在“阅读导航”中借助课文配乐进行配乐朗读;③进入“友情链接”中的“如皋——长寿之乡”网站进行阅读,写一篇《长寿之乡——如皋》的文章,可以发表在“在线留言”上,也可发E-mail到老师的邮箱。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交上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作业。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使之扎根在广袤的人的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者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欣赏维也纳资料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音乐之都”魅力。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完成了有个性的作业,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维也纳音乐语文
绵绵春光 细碎花期
音乐
图说
我的语文书
音乐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