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英
摘 要:由于常去担任体育教学竞赛的评委工作,平心而论,在众多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确是一片“繁花似锦”,然而,不少课让人听后,总觉得激情之后,留给我们的是太多的思考,体育课堂教学中实与虚、简与繁、真与假,如何把握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如何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体育运动的平台,值得探讨。
关键词:体育课堂;避虚就实;删繁就简;弃假求真
中图分类号:G62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1-0053-02
当社会在向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时候,人类会越来越感觉到了社会最质朴、最真实、最自然一面的价值与魅力。唱歌呼唤原生态,旅游呼唤原生态,饮食呼唤原生态……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呢?是否也需要真实、质朴和自然呢?
一、体育课堂应实不应虚
在一次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有一堂课至今仍有“弃之又惜”之感。课是在临时抽课题、抽教学班级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位老师的教学内容是《旋转361°——趣味篮球》,教学设计分为“我的快乐我感受” “我的快乐我做主” “我的快乐带给你” “我的快乐无极限”四个部分。 “我的快乐我做主”这个环节的设计初衷是,每个学生一个篮球,降低了对投篮的动作要求,让他们自由创新各种玩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和爱好。可是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这个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热情估计不足,孩子们在“我的快乐我做主”这个环节中兴趣特别浓,全班学生强烈要求,要对自己的创新进行“PK”展示,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情,教师妥协了,满足了同学们的要求,这就挤占了“我的快乐带给你”这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执教教师大胆变更了教学设计,省去了这个环节,结果课在环节“残缺”与教育设计相比有缺漏的遗憾声中结束,评选结果可想而知。
但在评课中,却引发了评委们的一番唇枪舌剑,优质课必须是“五脏俱全”吗?,值得商榷。这节评优课引起人们争议的是多年来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那个思维定势——一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就是在这种思维定势中,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公开课便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生搬硬套或惟妙惟肖的翻版……这样的公开课的确很“完美”,但是也显得很虚。课堂教学流程具有了不可预测性,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在学生创新的火花闪现的时候,及时抓住生成,并得心应手地引导、驾驭课堂流程的变化,做到避虚就实,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在的体育课。
二、体育课堂宜简不宜繁
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大,要促使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不管是公开课,还是调研课,抑或评优课,不论城乡,执教教师都挖空心思地采用一些“高档”“创新”的教材。跆拳道、橄榄球、拉丁舞……,看得评委、听课教师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然而殊不知,一节课下来,留在学生记忆里的仅仅是浮光掠影。
中国教育还不富有,还要面对广大的农村,这些“高档”教材对于大城市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然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别说师资培训的繁杂,就是器材也足以让大多数学校望月兴叹。低耗高效民族体育运动却可以提供一种“宜简不宜繁”的原生态教材,例如:流行于学生中的滚铁圈、跳框、抓子、挤油渣、跨步、弹球、抽陀螺、红绿灯、牛皮筋等原生态项目操作简便,自制器材容易,操作简单,极易普及。还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验、项目特点,发动学生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等制作成简易器材,既可解决体育器材匮乏的困难,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学生自制毽子、垫子、藤圈、跳高架等。其实一切改革,其终极目标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体育教学改革同样如此。真正的课程改革应是多做“减法”——减掉那些附着在课程肌体上的各种各样的外衣,让教育现出自己的真身,而不是做太多的“加法”。
在朴实的原生态课堂上,删繁就简,也许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然而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三、体育课堂要真不要假
“Show”(秀)这个词是当今流行的时尚元素(下转55页)(上接53页)之一,很多老师借教学比武一“秀”成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为课堂的“秀”化起了误导作用:似乎花样越多越好,课堂气氛越热闹越好,学生讨论得越积极越好,紧跟“时尚”不忘“八股”,师生为开一堂好课而殚精竭虑策划。例如:在一堂体育示范课上,教学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执教教师标新立异地将投影仪、屏幕等多媒体设备搬到操场上,用了将近9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录像,根据其设计理念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场面很是热闹。在孩子们的一声声羡慕的惊呼声中,我陷入沉思,如果我估计得没错的话,架设这些设备用去的时间,永远不止一节课,试问,像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否有推广价值?一节课学生用近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看录像,何来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何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课程标准》讲到:“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这样的体育课显然没有什么运动量而言,增强体质的目的更无从谈起,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身体充分运动呢?
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不刻意追求漂亮;公开课应该拒绝“作秀”,“作秀”的课总是掩藏不住假的,因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公开课永远会有遗憾。那种经过反复操练近乎完美的体育公开课,于学生有何帮助?于听课者有何启示?我们应该拒绝那种“秀”!而去倡导真实感的课堂、原生态的课堂、有遗憾的课堂,弃假求真,让课堂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走进绿色的课堂,关注生命化课堂,愿让我们的每一堂体育课都能在“原生态教学”高品质的感动中落下帷幕。
【责任编辑 吴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