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

2009-03-02 02:43卞亦文王有森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4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

卞亦文 王有森

[摘 要] 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融资难问题,而融资难的最大障碍是担保难。本文阐述了信用与担保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以及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借鉴国际上构建信用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克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04-0043-03

1 引 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等方面起着大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融资困难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是政府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必要手段。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由于企业的规模与其信息可获得性正相关,所以企业越小,关于企业的信息就越不易获得。特别地,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带有经营者个人特征,对其评价多为软信息,使得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难以形成顺畅的信息传递。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进行探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借鉴国际上构建信用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提出克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完善建议。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经同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门审核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门机构与债权人(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主合同约定的债务时,由担保机构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担保法规定的保证行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依照合同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1]。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国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融资问题,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保证支持,维护信用关系的安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推进,使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性得到更高的保证,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畅通起来。

(2)可分散银行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

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资产质量和信贷资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关注。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通过信用担保,使银行多了一个风险承担者,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及管理成本,便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盘活信贷资产,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3)改革投资体制的重要配套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进一步改革对中小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中要求:“银行要与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积极沟通,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多渠道集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4)有利于促进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信用环境也由原先的国家信用向社会信用和市场信用转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助于建立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良好的信用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为中小企业补足信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工作的完成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担保机构与受保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

(1)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融资中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如下问题:一是银行无法获取中小企业贷款合同实施后与企业相关的有用信息,包括企业申请贷款的实际能力和还款计划的质量;二是中小企业无法提供通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及经营信息,加之缺乏足够的资产作抵押,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这导致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产生“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的问题。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政策,对贷款需求者有选择地授予信用,拒绝信息条件不能满足要求的借款者的申请。在同等风险条件下,银行业往往愿向大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以,信息不对称成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2]。

信息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具体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受保企业得到来自担保机构的担保后,其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及自身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无须承担完全责任,这会促使其倾向于做出风险更大的决策,以期获得更大收益。同时,受保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与信用担保支持,还会通过采取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贷款与信用担保,或在取得贷款后,单方面改变贷款合同与担保合同规定的贷款使用方向,导致担保风险增大。故担保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脆弱性。

(2)担保机构与受保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引发担保企业与受保企业之间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在信用担保市场上,表现为那些具有最大风险的企业往往最积极地寻求信用担保并最有可能取得担保的情况。

担保机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法识别受保企业的风险类型,也就不能根据风险高低制定担保收费标准,只能按平均风险制订相同的担保费和担保比例的合同。在同等担保服务下,低风险受保企业的期望收益会大于高风险消费者,低风险受保企业宁愿选择退出信用担保市场,而只有高风险受保企业才愿意进入市场。这样,担保机构只能选择向高风险受保企业提供担保,从而会承担较大风险与损失。

“道德风险”在担保市场上是指受保企业在获得信用担保后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降低其防范风险的努力乃至偿还贷款的动机[3]。当担保服务弱化了对受保企业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时,担保机构无法察知受保企业的有关行为,也就无法通过事后监督规避风险。

(3) 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风险几乎不存在于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因我国的担保机构是各地政府于自己的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组建的,其业务范围也被规定一般仅限于本地,与其打交道的也多是本地的金融机构。这样选择对象极为有限,不存在如何选择担保机构的问题。

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一般由国家出资组建,即使担保机构要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在中小企业寻租的激励下),其最终成本承担者也是国家。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的道德风险会小于其与受保企业之间。但也不能说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不存在风险。

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为了克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采用以下对策。

(1)发挥政府在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由于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应发挥政府在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1)充分发挥调控和监管作用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把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制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建立由经贸、工商、税务、质监、公安等有关部门和银行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规划、调度和建设[4]。此外,政府还应该监管体系运转,及时发现并处理体系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完善政策法规,为企业信用环境提供法制保障

①立法完善。信用管理方面的立法应该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规范商业授信、惩罚失信的责任人、规范信用管理行业的行为、保证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

②严格执法。立法完善是必要条件,严格执法是充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执法人员不可玩忽职守,应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公正与神圣。

③加强信用管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应该开展信用管理教育,建立信用人才的资格考核和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现有的企业信用管理人才的考核与监督机制。

(2) 建立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

征信是指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中小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是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的系统。

中小企业信用不仅包括企业登记、合同履行、应收应付账款、银行贷款偿还、产品质量等信息,而且包括企业经济合同纠纷、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等信息。开展信用担保业务需要大量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别和防范风险。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是关键问题[5]。

构建征信数据平台,尽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模式。通过联网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在不同征信机构之间开通查询用户窗口,以用户身份直接进入对方征信系统查询窗口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应在法律授予的职权范围内,依法确定各部门相关征信系统数据联合共享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技术上尽快解决各征信系统数据接口方案,各相关征信系统应预留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这样才能打破制约银行征信体系建设的“瓶颈”,建设一个高效、完善的联合征信体系。

(3)促进信用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信用管理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货币作为交易的主要媒介终将为信用所取代,信用交易(赊销)会成为主流。因此,企业必须提供信用给其客户以获得交易的机会,而同时必须加强对其客户和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防止呆、坏账的产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要管理好自身的信用和客户的信用是不够的。伴随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的信用管理服务应运而生,向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与服务,这些服务涉及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资信调查、资产调查、市场调查、资信评级、保理、信用保险、商账管理与追收、信用管理咨询和信用管理培训等。前5个分支属于信用信息类产品,而后5个分支属于信用管理咨询服务类。我国目前的信用管理行业发展相当滞后,要大力发展信用管理业,鼓励进行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扶持一些信誉好的大公司,以促进信用管理和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4)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

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机构向企业提供担保。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管理成本,提高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6]。国外的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建立的是风险分担机制。根据我国目前情况,担保机构应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在担保机构与银行分担风险的问题上,银行应承担较小的风险责任。

在担保业务中,既要防止银行将企业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全部转嫁到担保公司,使担保公司成为银行资金的避风港,而忽视对贷款的审查和监督,又要防止中小企业利用担保机构撬动银行的贷款。

(5)建立地方担保以及省级与全国性的再担保多层信用补偿机制

地方担保机构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析评价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再担保机构通过与担保机构签订再担保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直接面对担保机构。当担保机构按预定支付担保费时,再担保机构按与担保机构约定的比例承担相应的风险。

通过地区担保机构、省级担保机构、全国性再担保机构之间的多层次转保,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既有利于担保规模的扩大,又规避了担保公司的部分风险损失。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将再保险与担保行业结合,担保机构在承担担保责任的同时,将已承担的风险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再保险,然后由再保险机构承担部分风险,即当担保机构发生赔付时,由再保险机构按照与担保机构约定的方式和承担责任的比例赔付。

(6)完善担保机构和被担保企业的资信评级制度

揭示信用风险是资信评级的基本作用,通过将被评企业或其所发行的证券的信用状况公之于众,使投资者方便地获取信用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投资者参考资信等级,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可估算出违约概率和风险大小,再结合其他市场因素,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资信评级机构通过为投资者提供资信等级服务,间接为被评对象服务。

资信评级制度是解决担保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机制。通过揭示担保风险,可以对担保机构的资信评级,并将担保机构信用状况通过评级语言公之于众,让出资者、合作者和监管部门得到关于担保机构的客观公正的信息,以维护担保市场的公信力和市场秩序,也有利于理顺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关系[7]。

现阶段我国社会化的征信体系还未建立完善,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工作进行合理分担,两者间应该相互交换被担保企业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节约双方的审查成本的目的。

5 结 语

本文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对分析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从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各个角度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对策。克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不对称存在的问题,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地改革探索。只有政府、企业、全社会通力配合与努力,克服信用担保中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中小企业才能真正受益,不断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利胜,狄娜.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23-235.

[2] 李炼,苏品芳.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6(6):252.

[3] 喻均林,刘和平. 信用担保运行中信息不对称的扩大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 特区经济,2006(5):244-245.

[4] 侯利英.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研究[J]. 商业研究,2004(20):104-105.

[5] 肖涛,张宝玲.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J]. 市场论坛,2004(2):15-17.

[6] 王坚强,刘先建. 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J].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58-361.

[7] 杨胜刚,胡海波. 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6(1):118-126.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