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习型”社会理念——绘就职业教育新篇章

2009-02-25 06:32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生态位终身学习社会

王 宇 岳 珂

摘 要:“学习型”社会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理念,也是我国在“转型”变革过程当中对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学习型”社会生成的时代背景、内涵以及公民需要在“学习型”社会中做出怎样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调整等,然后就基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又快又好地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转型;夹缝生存;生态位

一、“学习型”社会内涵及特征解读

1.“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它是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为基本内容,以自由、便利、集约为基本特征,以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进而使整个社会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1]“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和自觉,更加全面和持久。全社会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不断的调整和反思,不断的更新自我,才能够应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和挑战,才能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会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人们主流化、主导化的生活方式,社会的组织、管理以及服务等诸多环节都注入了更多学习化的内涵,整个社会架构也呈现出高效、文明有序和扁平化的特征,不再凸显诸多的“技术理性”和浮躁。

2.“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型”社会形态中的学习与以往社会形态当中的学习相比,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学习由阶段性转为全程性。传统的对学习的理解仅仅局限在青少年阶段,也仅仅局限于在学校的学习。个人一旦离开了这一年龄阶段,离开了学校,也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终结,开始步入真正的生活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习阶段与工作阶段明显分离,在学习中是不谈工作的,在工作中谈学习是零散的、毫无意义的,学习与生活不存在什么通融和互补。而在“学习型”社会当中,虽然学习与生活之间也会有一定的界限,但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界限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无足轻重的。他们不会太大地影响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习中的知识是需要经过生活来检验的,生活中的经验和亲身感受也是需要学习的不断验证和校对的。人们懂得文凭仅仅只能代表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而在人的一生当中是需要学习和掌握很多知识的,很多未知的领域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涉猎和学习的。因此,关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就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公民的思想和行动当中去。

(2)学习由自在性转为自觉性。传统的学习之所以说具有自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释:一是传统的知识学习是少数人的游戏,主要掌握在特权等级阶层和少数群体手里,他们通过学习知识进而获得政治上的战利品,为他们的家族利益扩张和政治话语传播提供充分的文化知识,前提依据。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讲,知识一方面的确不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很多的知识是与生活严重脱节的,因此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事实上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在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明显是自发的、自在的。他们一方面缺乏对学习的经济投入,另一方面缺乏自觉学习和超前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举动,因此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伸缩性。而在”学习型”社会,学习的性质就变得自觉和能动起来。在这样的社会当中,人人都有学习的需求,都渴望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来引领和更好地统帅工作。,通过学习,不仅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诸多的知识积淀,也能使他们在浮躁的社会当中更好、更幸福地生活。因此学习就变得更加具有长久性和自觉性。

(3)学习由被动适应性转为主动和超越性。传统社会形态中的学习,被认为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很重要的部分,是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而存在的。人们总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抽象的、虚的任务,它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真正的生产生活才是实的,才是具体有效的。因此对于知识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被动性,这样的认识只会使学习与实践相割裂、知识与技能相脱节;另外,对于知识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顺从和模仿性,即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经验知识,以满足工业社会的机械化需要。而在“学习型”社会当中,人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就带有明显的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即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潜能,知识学习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另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领域和结构;“学习型”社会与以往社会形态中的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批判性和创造性,人们不再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模仿,而应该更多地凸显着改造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批判,推陈出新,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激烈竞争和文化日益变迁的需要。

二、在“学习型”社会理念感召下成就职业教育新辉煌

“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转型”变革时期对公民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在21世纪多元文化日益碰撞交融、知识爆炸与变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全人类都理应秉持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如何在这样的文化理念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而富于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我国,职业教育之所以面临边缘化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我国长期以来就有鄙视职业技能者的陈旧的人才观念,这给职业技能人才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麻烦。直至我国“转型”变革以及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还是没能够彻底改变对于职业教育的疏离和拒斥心理;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片面追求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等高学历、高文凭的现象随处可见,总秉持着“高学历才是一流,职业教育是二流”的思想观念,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面临诸多尴尬,生源也面临着极大缺口。

因此,在职业需求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念日益开放化的今天,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更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得“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物尽其用”的思想深入人心,真正形成“学历和文凭代表过去,能力和素质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的良好风尚。

2.构建“全民参与,资源共享,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流通顺畅,和谐相处”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学习型”社会理念背景之下,未来的教育体系必须更加广泛地满足人民对于非学历教育的需求、非传统教育适龄人群的终身教育的需求和非正规教育的需求[2]。职业教育体系也同样面临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构建与时代同步的并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体系。

(1)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以及人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它的重要特征是市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制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既能够与普通教育体系相互融通,又能够实现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

(2)加快建立终身学习与培训体系。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向就业市场、依托企业、政府支持,社会化、多层次的并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成人教育资源,构建面向社会、资源共享和功能衔接的职业教育社会网络;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凸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理念,发挥其面向社会的培训功能,为广大的初中毕业生、技术工人、流动劳动力以及下岗职工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教育服务,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3.优化学校文化结构

这里所说的学校文化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科结构、师资结构、学科监督评价结构。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走专业特色的道路,在强化原有特色拳头专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情况,坚持以师资力量设置专业原则,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一些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专业,专业设置上务求宁缺毋滥,努力在培养实用性人才上下功夫,切不可盲目跟风,脱离实际,脱离职业教育办学宗旨。[3]在师资结构方面,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数量质量不合理的现状,政府应该进一步创造条件,提供适度的政策倾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专业技能教师进而充实师资队伍。学校也应加强师资培训进修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各项培训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务求把教师建设成一支“双师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队伍,同时根据自身财力,邀请一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来担当客座教师,使教师队伍更趋向合理化。另外,可以通过“课时工资”“培训指导”等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在学科监督评价结构方面,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评价体系,新的考核体系应从思想、技能与相关知识、能力三个方面来考核学生,进一步鼓励并监督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将“厚知识结构,重技能训练,强人文素养”[4]的理念深入执行贯彻下去,开设一些人文社会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他们自觉有效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

总之,在我国“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的职业教育既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也同样经历着很大挑战,面对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只有沉着冷静、梳理思路,用“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来转变公民的思想观念,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催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用政府层面上的引导和政策激励来激发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活力,真正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7.

[2] 闵维方,王 蓉.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3]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分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4-178.

[4]叶肇芳著.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7-154.

猜你喜欢
生态位终身学习社会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